青藏線為什麼引進國外的火車頭,而最重要的一段也是單線?

從1958年-1984年首期修建完工,到2001年-2006年7月1日全線通車,一條連接著拉薩和西寧、全長1956千米的青藏鐵路在修建完成之時,便成為了這個世界上線路最長、且海拔為高的高原鐵路路線。青藏線不僅被譽為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也讓我國的基建實力進一步響徹全球。

青藏線為什麼引進國外的火車頭,而最重要的一段也是單線?

但是,許多對青藏鐵路整個線路瞭解並不深入的人卻疑惑,為什麼我們的火車製造技術如此先進,卻在部分線路使用了從國外引進的火車頭?而且,為何其中最重要的一段格爾木到拉薩修建的不是雙線、而是單線,怎麼設計的時候不考慮會車超車?

青藏線為什麼引進國外的火車頭,而最重要的一段也是單線?

事實上,青藏鐵路的修建我們可以從時間上看出被分為了兩段,而且它們的設計時速也有所不同,西寧至格爾木段是時速不超過160千米/小時(實際運營時速在140千米/小時左右),格爾木至拉薩段是時速不超過100千米/小時。兩段鐵路的時速差就提現了,它們在地理環境和驅動原理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青藏線為什麼引進國外的火車頭,而最重要的一段也是單線?

事實上,由於從西寧到格爾木的這段路地勢相對比較平坦,而且也具有一定的人口密度,所以,這一段歷程便採取的比較成熟的電力驅動方式。但是,從格爾木到拉薩的實際地形卻是坡度奇陡的上坡路,稀薄的空氣不僅讓施工難度加大,給建造工人們的身體和安全帶來巨大壓力,就連火車頭的驅動能力也面臨挑戰。

青藏線為什麼引進國外的火車頭,而最重要的一段也是單線?

如此惡劣的地理環境,再加周圍荒無人煙,倘若要在這樣的區域建立完善的電力系統,不僅需要耗費巨大的經濟成本,也難以發揮更大價值。雖然我國的火車製造技術很好,但電力機車已經發展為時下的主流技術,而從國外引進的內燃機車頭卻是一種已經過時的技術。簡單來說,我們不可能專門為這條線路開闢此類機車頭的生產線,成本遠遠高出從內燃機車頭製造技術先進的美國引進,這也是為什麼西藏鐵路上的火車會在後半段消失“天線”。

青藏線為什麼引進國外的火車頭,而最重要的一段也是單線?

與此同時,青藏鐵路的單線也是從格爾木到拉薩這一段,由於大家平日裡看到的鐵路都是多線或雙線,所以難免會單線這條高原線路是否能夠滿足運輸需求,同向行駛的列車如何實現超車,以及相向而行的列車又怎麼會車。客觀來說,雙線和多線鐵路的確會將運載量提升很多倍,但青藏線的修建本就耗費了巨大成本,而且地理環境中實際存在的凍土和生態脆弱問題,再加上目前單線已然能夠滿足運輸要求,所以,暫時也還沒必要將青藏鐵路的單線增加為雙線。

青藏線為什麼引進國外的火車頭,而最重要的一段也是單線?

單線會車和超車問題其實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難辦,青藏鐵路這條線路上有大量的鐵路站點,不管是要超車,還是回車,只要其中的一輛在站點停靠,便可以讓另一輛火車實現會車或超車。當然,西部地區的建設的確也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倘若有一天單線運行的青藏鐵路變得不能滿足運載需求,那麼,以那時的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應該也就更容易實現線路的增加。

青藏線為什麼引進國外的火車頭,而最重要的一段也是單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