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我們的蕭縣閆集鎮!

好人,多親切的稱呼!仁義禮智信,在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中,好人凝聚著厚重的文化底蘊。今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下,好人詮釋著道德品質的新內涵,領奏出時代的最強音。

“要讓好人有好報”、“不能讓好人做了好事還受委屈”、“更不能讓好人流血流汗還流淚”……群眾這些話語,表達了關愛好人的真摯情懷,讓更多閆集好人發揚光大!

近期,“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已被國家列入文明城市創建測評體系。我們要把關懷善待道德模範和各類好人的工作做好,常抓不懈,把我縣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推向新高潮!

厲害了,我們的蕭縣閆集鎮!

杜法政

杜法政,1947年9月出生,劉店行政村東南組村民。

2003年3月從劉店村科技村長的職位上退休後,不僅常給周邊家庭農場工人上農技課、傳授科學種田知識,還到劉店小學義務為學生上音樂課、講故事。2014年3月,杜法政得知閆集鎮中心校鄉村少年宮聘請“五老”人員當輔導員,他欣然前往,為孩子們當起二胡班輔導員。他自費購買餅乾、巧克力等小食品,讓小學員在大課間時補充營養;為建檔立卡貧困兒童添置新衣、休閒鞋。他冒著嚴寒清掃學校門口的積雪,方便學生通行,成為孩子們的“知心爺爺”。

2017年6月,杜法政被評為“宿州好人”。

厲害了,我們的蕭縣閆集鎮!

李木蘭

李木蘭,1969年3月出生,閆集行政村李各第七村民組村民。

李木蘭的兒子李笑剛出生就因腦積水而昏迷不醒,好不容易醒來,嘴唇顫動卻不會哭。此後李木蘭抱著兒子來回奔波於蕭縣、徐州各大醫院,期盼著奇蹟出現的那一刻……

20多年的堅持,感動了左鄰右舍,大家都稱她為李各村“最美媽媽”。

2017年8月,李木蘭被評為“宿州好人”。

厲害了,我們的蕭縣閆集鎮!

趙培華

趙培華,1973年5月出生。柳園行政村前柳園第一村民組村民。

趙培是一位左下肢殘疾的青年,卻憑著勤勞和智慧,不僅築起了自己的小康路,還帶領周邊鄉親走向脫貧致富路。

2005年4月他到常熟市一家服裝廠做學徒。為了把先進的製衣技術引進家鄉,2009年3月到上海學習縫紉機維修。2016年3月8日,柳園村首家民營企業——徐州XX服飾柳園分廠,在趙培華的家庭作坊開張了。他招收了28名家庭貧困、身體殘疾但是有勞動能力的留守婦女進廠務工。工人們既能在家照顧公婆,接送小孩上下學,農忙時料理耕種,還能在服裝廠打工掙錢。同年4月2日,首批兒童成衣1326件出廠,職工們也首次領到了工資。他關心家鄉經濟發展,為弱勢群體謀福利的善舉,在2017年7月4日的《安徽日報》上被宣傳報道。

2017年10月,趙培華被評為“宿州好人”。

厲害了,我們的蕭縣閆集鎮!

穆井民

穆井民,1931年10月出生,閆集行政村周莊自然村村民。

他很窮,家裡唯一的電器是一臺老式黑白電視機;它很富,自己花錢為村民買變壓器、打對口井;村裡的農作物因積水受淹,他開溝鋪管、排澇減災;他5次奔赴他人輕生現場施救,挽回四條人命……他就是閆集行政村周莊自然村的好村民,為公益事業而“傾家蕩產”的87歲空巢老人——穆井民。

2017年12月,穆井民被評為“宿州好人”。

厲害了,我們的蕭縣閆集鎮!

李德里、李美榮

李德里,男,1960年6月出生,其妻李美榮1960年9月出生,閆集行政村李各自然村村民。

36年來,李德里、李美榮夫婦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兩個臥床不起的佝僂病患兒,重複著翻身、按摩、餵飯、洗澡、理髮、把大小便的一系列護理活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未間斷,彰顯了人間大愛。

2017年12月,李德里夫婦被評為“宿州好人”。

厲害了,我們的蕭縣閆集鎮!

黃素麗

黃素麗,1974年2月出生,大楊莊行政村薑黃莊自然村村民。

從1997年年初開始悉心照料婆家奶奶和婆婆的生活起居。95歲高齡的奶奶過世後,她專心伺侯因癱瘓而臥床不起的婆婆,照料因小腦萎縮而行動不便的公公。

有人說,她是新時代農村婦女的楷模,她說:“我只是做了一個晚輩應該做的事兒”

2018年2月,黃素麗被評為“宿州好人”。

厲害了,我們的蕭縣閆集鎮!

王北京

王北京,1971年4月出生,汪樓行政村唐樓第一村民組村民。

2004年3月,王北京滿懷創業的理想向政府貸了十萬元的農貸,辦起了木材收購點。他誠信經營,生意紅火。創業規模越來越大。2013年以來,先後吸納自黃口、閆集等鄉鎮5個行政村9名建檔立卡扶貧戶的村民前來務工,先後有5名村民脫貧致富,他的木材收購點被廣大村民譽為“扶貧車間”。他捐資修路,也為缺勞力農戶收穫農作物,向骨折患病的王謀華捐助萬元善款,幫他度過難關。2018年春節,王北京購買價值4000多元的慰問物品,贈送給2個鄉鎮的20多戶貧困家庭。

2017年11月,王北京被村總支評委優秀共產黨員;2018年3月被評為“宿州好人”。

厲害了,我們的蕭縣閆集鎮!

縱春影

縱春影,1994年2月出生,劉店行政村縱香鋪自然村村民。

2014年航空學校畢業後,在徐州觀音機場任售票員,有著穩定的收入。2016年春天,她辭去工作,返鄉創業,承包314畝流轉土地、25畝水面,成立了集種植、養殖於一體的雙料型家庭農場——振北農場。在經營過程中招收貧困戶和留守婦女到農場務工,帶動相鄰脫貧奔小康。

兩年來,她經常通過微信群向弱勢群體奉獻愛心,少則三五十元,多則百元,2017年11月向西藏自治區米林縣捐獻救災款6800元。

2018年4月,被團縣委評為第二屆“中國夢•青春志”身邊好青年;同時被評為“宿州好人”。

厲害了,我們的蕭縣閆集鎮!

馬敬好

馬敬好,1936年7月出生,高樓行政村小李莊自然村退休教師。

2000年從枌寺小學退休後,不願呆在家裡享清福,總是想著他人、奉獻社會。2003年後連續三年自費購買9車石料,帶領五個孫子上陣鋪墊土質村道,方便村民通行。連續十多年為周邊老年村民義務上門理髮;2008年春節,為原枌寺大隊6位五保老人每人送上一桶食用色拉油;村級水泥路面鋪好後,義務修剪、澆灌路邊的景觀樹、清除雜草。退休20多年以來一直擔任枌寺小學校外輔導員,精心輔導學生們排練文藝節目;還開闢種植園,既美化了校園,又豐富了學生們的餐桌,多產出的蔬菜賣掉後為學生購置文具。2018年春節,他把縣政府頒發的500元慰問金,全部送給本村的五位貧困戶、五保戶、孤兒等弱勢群體。

蕭縣電視臺2013年向省臺報送的《馬敬好的工具箱》獲廣播社教類三等獎。

馬敬好退休5年後在家鄉光榮入黨,2013年被評為“蕭縣好人”,2014年建黨節被評為鎮級“優秀共產黨員”。

厲害了,我們的蕭縣閆集鎮!

李愛華

李愛華,1974年1月出生於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大沙河鎮。現系鄭集行政村東新莊自然村村民。

她結婚19年以來,無微不至地關懷和照料家人,陸續送走了公公和丈夫,贍養著93歲的爺爺和癱瘓的婆婆,養育著3個未成年的孩子、耕種6畝責任田,以柔弱的肩膀撐起一個殘缺的六口之家。她就像一支蒲葦,面對著這個家庭的重壓,柔軟而堅韌。她說:“這些年,撐起這個6口人的大家庭挺難的,挺苦的,但是我只能選擇扛起來,因為他們是我的長輩、是我的孩子,他們過得不好,我心裡不舒服!”

李愛華孝老愛親的動人事蹟在2018年6月13日分別被《安徽網》、《鳳凰網》宣傳報道。

2018年母親節,李愛華被行政村評為“好媳婦”,並被市文明辦評為5月份的“宿州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