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手筆!南京“新都市計劃”從紙面走向地面

非常時期,必有非常之舉。

抗疫進入常態化階段,南京端出了對沖疫情影響、刺激經濟發展的“四新計劃”,引起各方關注。其中的“新都市”計劃,作為首個宣佈實施的方案,總投資高達4017億元,今年投資1245億元,反響尤其強烈。

作為新市民,觀潮君今天懷著濃厚興趣研讀了這份計劃。最深的感受,可以用三個字概括:大、新、細。

1

先說說“大”。

雖然全球疫情形勢嚴峻,但江蘇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推動復工復產復市,讓熟悉的城市儘快回來,讓煙火氣重新迴歸生活,是必須打贏的又一場戰役。

拿出“起步即衝刺”的狀態,是省委書記婁勤儉在鹽城檢查調研時強調過的。南京近段時間以來相當給力的大手筆表現,可以說完全做到了“起步即衝刺、開局即決戰”。

4月11日,星期六,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戰疫情、擴內需、穩增長“四新”行動動員大會,發佈新基建、新消費、新產業、新都市四個行動計劃。

4月13日,星期一,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主持召開會議,專題調度新基建、新消費、新產業、新都市“四新”行動計劃組織實施工作,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的“四新”行動指揮部,下設新基建、新消費、新產業、新都市四個推進辦,負責工作推進和督查落實。

4月14日下午,南京市建委召開全市建設系統建設新都市行動計劃部署推進會,“從群眾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問題出發,打造更宜居、更安全、更便捷的美麗古都。”

實際上,關於“四新”的實際工作,並非此刻才開始。市委書記帶頭下館子、市長帶頭逛書店、發文鼓勵幹部帶頭消費、率先發放消費券、試行2.5天小長假、推出“四新”行動……近段時間以來的動作密集、雷厲風行,刷新了這個城市長期以來在人們心目中“低調、內斂、保守”的既有印象。

“四新”計劃從發佈到專班推進,僅用了兩天時間,堪稱是非常時期、非常效率。聯想當前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不難讀出“形勢催人、時不我待”的急迫和“主動出擊、敢於擔當”的底氣。

千億手筆!南京“新都市計劃”從紙面走向地面

圖片來源:南京發佈

“新都市”是什麼?一個可供參照的“新都市主義”概念,在上世紀80年代晚期興起於美國。其主要含義有二:一是通過舊城改造,改善城區居住環境;二是在城市郊區發展,對城市邊緣進行重構。簡單概括就是:讓城市自然化,讓自然城市化。這是近年來越來越被人們接受的城市理念,與南京“打造更宜居、更安全、更便捷的新都市”不謀而合。

在具體方案上,南京“新都市計劃”設置了“宜居生活提品質、綜合服務添活力、安全韌性補短板、基礎設施強功能”四大板塊,共16個方面260項任務,項目總投資4017億元,其中2020年計劃投資1245億元。

1245億!在疫情帶來當頭一擊、經濟下行壓力日益加大的2020年,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承載著什麼,不言而喻。那麼,這1245億花在哪裡呢?行動計劃明確了四大內容。

——著力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方面,將加大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力度,美化、淨化、序化城市環境,為廣大市民創造高品質生活,讓城市充滿溫暖、人才安居樂業。

——著力提升韌性城市建設水平方面,將增強生態環境、防災避難、公共衛生等體系功能,提高城市抵禦外部風險、快速恢復運轉的能力,積極創建國家安全示範城市。

——著力保護傳承特色歷史文化資源方面,創造豐富多元、現代時尚的生活體驗,彰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都市底蘊,激發城市活力。

——著力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方面,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打造產城融合、職住均衡的城市空間,提高區域協調發展水平和集聚輻射能力。

顯然,應對疫情衝擊、穩定經濟運行、實現年度目標,需要提振信心,更需要落實行動。而充分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以重大項目建設“牛鼻子”穩住全局基本盤,在經濟社會發展復甦回暖的關鍵時刻意義重大。

2

接下來說說“新”。

“新都市計劃”究竟“新”在何處?在觀潮君看來,有三點“新”:

一是“哪裡不足補哪裡”。針對民生領域、公共服務領域短板的建設計劃,佔到新都市行動計劃中的近一半,力度可謂空前。主城406幢在冊危房改造,300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建設綠道114公里……沉甸甸的數字,民生含量十足。

二是“顏值”和“氣質”並重,“面子”和“裡子”齊飛。在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綜合整治之外,增加了科教文衛系列“軟實力”建設,對標城市“氣質”和生活“品質”;打造“南京外灘、城市客廳”之外,壓緊壓實重大樞紐、城鄉公路、軌道交通、過江通道等重點項目建設,強化城市韌性。

三是變“大包大攬”為“大膽放權”。與社會資本“聯姻”,增強城市活力。比如今年安排的城市客廳建設,包括金陵中環、仙林蘇寧廣場等,都是社會投資項目。

千億手筆!南京“新都市計劃”從紙面走向地面

圖片來源:南京發佈

“這次‘四新’行動不是新瓶裝舊酒,而是立足擴內需;不是簡單搞拼接,而是立足保年度任務完成;不是空洞提概念,而是立足抓項目,每月檢查。”張敬華在發佈會上如此說。他用三個詞來為“四新”行動定性:實戰策略、信心傳遞、危中尋機。以自身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釋放出發揮政府作用、穩定經濟基本盤的鮮明信號。

顯然,對南京乃至全省、全國來說,穩增長是當務之急、擴內需是關鍵之舉。破除要素保障難題,儘快形成實物量、價值量,“新都市計劃”是南京打出的擴內需“組合拳”中,最為基礎、長遠、根本的一招。“新都市計劃”,更新了城市的今天,更決定著城市的未來。

3

現在再來說說“細”。

城市之美,美在精緻;城市管理,難在精細。“新都市計劃”致力於提高城市宜居程度,當然有著城市未來發展的宏大和縱深感,卻非“懸在天上”。事實上,每項內容的推進、落腳,都和普通市民息息相關。

美麗古都、文學之都,南京有著自身獨特的氣質,放眼全國都熠熠生輝。但在城市的精緻和精細上,還有不少改進空間。4月7日,省長吳政隆在南京調研老舊小區改造時,提出“十有”“十無”的標準。對比省長要求,應該說距離不小。

除了老舊小區改造問題,馬路拉鍊、城市內澇等現象仍未得到有效解決,一些城市建設和交通規劃中的敗筆,直到今日,整座城市和市民還在為此付出代價。

問題更多存在於細節層面。廁所裡的紙巾、高樓裡的安全通道、公園凳子上的灰塵、紅綠燈前的讀秒器……看似微不足道,而你我正是從這些日常的、身邊的、細節的感受中,觸摸著一座城市的胸懷和氣度、溫情與氣質、品質與格調。

令人欣慰的是,“新都市計劃”不再進行“攤大餅”式的擴張,而是在“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下,對城市規劃、微更新、地下管網、垃圾治理、風險管理等方面進行微更新、微循環。這為南京開出“精細化管理”的新藥方,也搭起了南京城市發展的“四梁八柱”:有形的“基礎設施建設”+無形的“治理能力建設”,城市才能真正“讓生活更美好”。

這也折射出,經歷疫情考驗之後,南京對城市建設的治理觀有了深層改變:以細節涵養城市溫度,以精緻淬鍊城市品質。

4

4月12日,南京日報跨版刊發《發展新基建、培育新消費、壯大新產業、建設新都市——“四新”行動,南京這麼幹!》一文,其中提到:在“四新”行動是應對疫情衝擊、穩定經濟運行、實現年度目標的“南京方案”,也是南京作為省會城市、中心城市、特大城市,在非常時期、關鍵時刻的主動作為、率先行動。

作為省會城市、中心城市、特大城市,南京在古老和現代中時空交錯,也在“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尷尬位次中不斷徘徊拉扯。省內明星城市閃耀,多少年來,“首位度”始終是南京整座城市的隱痛。

千億手筆!南京“新都市計劃”從紙面走向地面

圖片來源:南京發佈

2019年,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南京省會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為提升南京省會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助力,去年南京整治出新600條街巷,治理了200萬方存量違建,實施22條道路老舊路燈改造,一批項目落戶浦口區“農業硅谷” ,紫東發展進入快車道……“首位度”漸高,但南京仍未停止“對標找差”的腳步。

兩年前,南京市委市政府第一次以“對標找差”為主題,召開全市對標找差創新實幹推動高質量發展動員大會。張敬華在會上用相當長的篇幅,清醒客觀地分析了南京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在城建方面,他明確提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主要對標杭州、上海,以提升品質為核心,狠下一番繡花功夫。此後,對標找差大會成為南京每年年初的“慣例”。

準確的判斷來自清醒的認知。上海的城市總體規劃,對標的是紐約、倫敦、東京等國際大都市,體現了最高標準和最好水平,上海的精細化管理尤其為人稱道。杭州以迎接G20峰會為契機,大力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服務功能顯著提升,城市發展實現了一次蝶變。而南京呢?近幾年的城市建設似乎有點過於“默默無聞”。

2020年3月4日,南京再次召開深化對標找差創新實幹推動高質量發展大會,張敬華強調,“勇於爭一流”是必須把牢的關鍵詞,“奪取雙勝利”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

4月1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在江蘇實施方案中,南京被多次提及,重點是“著力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進一步增強特大城市能級,加快南京都市圈擴容發展”。由此可見,南京的發展和走向,影響的不只是一座城市,而是全省甚至更廣闊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2019年底,南京迎來一個數字上的突破:實有人口已達1031.22萬。時值疫情特殊時期,這座千萬人口城市將以一個什麼樣面貌來承載新產業、新基建、新消費?“新都市計劃”的推出,或將成為城市之間、行業之間重新“洗牌”的重要契機。

雖然前有“標杆”,後有“追兵”,天空還有“黑天鵝”飛來飛去,但顯然南京已經做好準備。我們有理由期待,在“新都市計劃”引領下,一個屬於南京的不凡時代,已悄然登場。

來源:交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