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掉一字,皇上傳旨上殿領罪

按畫題詞明朝,大學士解縉,才高智廣,出口成章。文人學士都欽佩他,皇帝也很喜歡他。

有一天,永樂皇帝向他展示一柄摺扇說:“此扇是外國進貢來的,它精雕象牙為骨,龍涎塗絹為衣,稍微扇動,則涼風習習,使人神清氣爽。可惜這件珍品的上面,只有畫而無題字,實在是美中不足。所以今天召你進宮,補寫詩詞在這扇上。”解縉請皇帝命題,皇帝說:“扇上的畫就是題。不管你抄錄別人的也好,你自己作的也好,只要符合畫意,都可以。”解縉接過摺扇一看,原來這幅畫是按唐人王之渙《涼州詞》的詩意畫的。這首詩是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中掉一字,皇上傳旨上殿領罪

解縉當場就在扇上寫下這首詩,呈給了皇帝。

皇帝見詩,心中大喜,當著滿朝文武官員,誇讚解縉筆走龍蛇詩切畫意。王侯將相,也都爭相欣賞解縉的書法和扇上的詩情畫意誰知解縉在寫詩的時候,由於一時疏忽,競把詩中的“間”字漏掉了。當時他自己沒發覺,皇帝也沒發覺。大臣當中有發覺的,悶在心裡不說,暗為解縉擔憂。因為古時給皇帝辦事,不允許有絲毫差錯,否則就是對皇帝不忠,即使不殺也要關起來。解縉掉字這事,當然非同小可:有意寫掉是“欺君”、“戲君”,大意寫掉是“輕君”、“慢君”。不管咋說,有罪難逃。

誰知冤家遇著了對頭,漢王高煦也發現了這事。高煦因定立太子之事,深恨解,總想尋機把他除掉。今見此事,心中暗自高興。第二天早朝時候,高煦故意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向皇帝奏道“解細自恃其才,目無君主,竟敢乘寫扇之機,有意漏字戲君欺主,如此狂亂之徒,今不殺之,後必釀成大患!”皇帝聽罷,細觀摺扇,詩中果然掉一“間”字,心中大怒,立即傳旨讓解縉上殿領罪。

詩中掉一字,皇上傳旨上殿領罪

解悟上得殿來,皇帝忽目而視,大聲斥責道:“膽大的解,聯如此器重於你,任命你為翰林學士,在朝伴隨左右。你竟敢乘寫扇之機,漏字戲君欺主!該當何罪?”解縉一聽,跪地言道:“臣為聖上辦事,一貫忠心耿耿,盡心竭力,戲君欺主之事,不知從何說起?“你看!”皇帝將摺扇扔在解措面前,說:“鐵證在此,豈容抵賴!”解雙手將摺扇捧起一看,大驚失色,心裡喊道:“天哪!天哪!我怎麼寫漏了一個間”字呢!……”“武士們將他帶下”皇帝話一出口,高煦趕緊帶上四名武土,鋼刀出鞘,殺氣騰騰地將解縉揪住皇帝接著說:“如此狂亂之徒,今不殺之,後必釀成大患。推出斬了!”高煦等人正要將解縉推出午門斬首,文武百官驚恐萬狀,解縉卻哈哈大笑起來。

詩中掉一字,皇上傳旨上殿領罪

皇帝一揮袍袖,將武士阻住,問道:“解縉,你笑什麼?”解縉說:“我當為了何事,原來是……”他把高煦望一望,接著說道:“原來是有人向萬歲進了讒言,鬧出一場誤會!”“什麼誤會?”皇帝說,“你明明漏掉一個字,怎怪他人進言?”解蠟道:“聖上請息怒,聽為臣慢慢講來。”他從從容容地拾起地上的摺扇,說:“這是我現作的一首《涼州詞》,和唐代詩人王之換的《涼州詞》僅有一字之別。同我有宿怨的人,妄想借此矇蔽聖上,置我解縉於死地。”他展開摺扇,指著扇面說:“王之渙的《涼州詞》實為詩而不是詞,所以有個“間”字;我作的這個《涼州詞》,實為詞而不是詩,當然沒有‘間”字。”皇帝說:“既然如此,你就在殿上,當著文武百官讀讀你的《涼州詞》,只要大家聽了以後,都認為是你的作品,朕不但不問罪,而且還重重有賞。如其不然,立即斬首。”“謝過萬歲!”解縉叩頭謝恩,立起身來,雙手捧扇,當眾念道: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解縉念得有聲有色,君臣讚不絕口;高煦一言不發痴呆呆地望著解縉。解縉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逢凶化吉,領賞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