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巾幗宰相,婉兒究竟是屬於誰的人

引言

千年之前,大唐王朝國力鼎盛,民風開放,出了一位開天闢地的女皇,在女皇的引領下,女子地位大大提升,甚至可入朝為官。當年的大唐風流,依然讓今人思緒萬千,產生無限遐想。提起女官,最容易讓人想到的一位,便是上官婉兒。甚至有人評價其為唐朝著名的女政治家之一。從文藝青年步入政壇,直至權極人臣,最後犯了大罪,死於非命,上官婉兒的一生,都行走在政治鬥爭的刀劍上,用一輩子上演了一個罪婢逆襲皇妃的故事。


出身名門,年少成名

《舊唐書》記載: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兒,西臺侍郎儀之孫也。父庭芝,與儀同被誅,婉兒時在襁褓,隨母配入掖庭。及長,有文詞,明習吏事。

上官婉兒是初唐名相上官儀的孫女,麟德元年(664),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后所殺,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被配沒掖廷。相傳婉兒將生時,母親鄭氏夢見一個巨人,給她一秤道:“持此稱量天下士。”

史書記載:“( 婉兒)年十四,聰達敏識,才華無比。天后聞而試之,援筆立成,皆如宿構。公元677年,武則天召見了年僅14歲的上官婉兒,當場出題考校,沒想到上官婉兒文不加點,不過片刻就完成了,且辭藻華麗,語言優美。武后看了之後很開心,當場下令免去她奴婢的身份,讓她掌管宮中制誥”。她的墓誌銘上記在。所謂制誥,就是釋義皇帝的詔令,草擬聖旨之人。這項工作交給年少的上官婉兒,足可見武后對她的欣賞和倚重。

雖然上官婉兒出身名門,但尚在襁褓之中時,就跟隨母親鄭氏被罰為官奴。個人認為,上官婉兒的才華,除了天賦以外,應該與母親鄭氏的教導脫不開關係。在上官儀獲罪之前,鄭氏作為他的兒媳婦,也是出身名門獲得過良好的教養的。而掖廷這種罪奴呆的地方,更不會有人去教上官婉兒詩書禮樂等貴女才會學習的東西。上官婉兒獲得武后的賞識之後,一路逆襲,女皇武則天去世後,上官婉兒更是專秉內政,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卻也同她母親做的那個“稱量天下士”的夢相符合了。

深受寵愛,插手朝政

《舊唐書》記載:“則天時,婉兒忤旨當誅,則天惜其才不殺,但黥其面而已。自聖歷已後,百司表奏,多令參決。”女皇武則天稱帝之後,封上官婉兒為“內舍人”,在位之時,上官婉兒曾經忤逆聖意,按律法當誅,但是因為女皇愛惜她的才氣,所以才沒有殺她,只是下令在她的臉上刺了東西。從這之後,上官婉兒更加精心侍奉女皇,曲意逢迎,深得女皇寵愛。後來又讓上官婉兒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眾人稱其為“巾幗宰相”,權勢一天比一天大。

公元705年,張柬之等擁護李唐宗室的大臣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神龍政變後,唐中宗復辟,又令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深被信任,又拜為昭容,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

《舊唐書》記載:時昭容上官氏常勸後行則天故事,乃上表請天下士庶為出母服喪三年;又請百姓以年二十三為丁,五十九免役,改易制度,以收時望。制皆許之。

上官婉兒自小長在深宮,後來又跟在女皇武則天身邊,多年浸淫之下,對於政治的那一套手段玩的明明白白,且長時間的經歷更是讓她對政治有極高的敏感度。中宗李顯登基後,雖然貴為皇帝,但是大權旁落,基本上都在韋皇后手中。史書記載上官婉兒多次勸說韋皇后仿照武則天的行事風格來做事。為了收攏人心,韋皇后聽信了上官婉兒的說法,上表中宗全國百姓都得為被父親休棄的母親服喪三年,又請求將天下百姓的成年時間後延,二十三歲才算成年,到五十九歲就可以免除服役,李顯一一準許。也正是因為這一記載,古往今來眾多史家都認為上官婉兒是韋皇后一派。

然而上官婉兒的墓被發現以後,其墓誌記載卻讓史學家大跌眼鏡。據墓誌記載,上官婉兒曾四次向中宗進諫,反對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從檢舉揭發,到辭官不做,再到削髮為尼,都沒有得到唐中宗准許,最終以死相諫。喝毒藥後,太醫緊急救治,才得以保命。

個人認為,上官婉兒的政治敏感度極高,所以在則天皇帝被迫退位之後,還能繼續獲得中宗李顯的信任。而上官婉兒自小跟在武則天身邊,曾忤逆武則天而沒有被誅殺,應當是極為聰慧的女子,說她有七竅玲瓏心也不為過。她跟在武則天身邊多年,對武則天有著深深的崇拜,況且武則天一個女子成為皇帝,本身就已經是開天闢地頭一回了,所以婉兒才會多次勸韋皇后多跟武則天學習。用現在的話講,上官婉兒就是一枚十足的追星女孩,一生都在向武則天看齊。且上官婉兒的墓誌銘所記載的,她曾組織中宗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那就說明她跟韋皇后完全不是一派的,應當是太平公主一派,不然就不會想到死諫的方式來阻止。

身侍兩帝,顛覆史籍

據史書記載,上官婉兒是十四歲被武則天發現其才能,繼而獲得寵愛,位卑而權重。但是她的墓誌銘上卻說“年十三為才人”。這一點是任何史書中都未曾提及過的。《舊唐書》記載:“中宗即位,又令專掌制命,深被信任。尋拜為昭容,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中宗李顯後來又封她為二品昭容,位列九嬪。一介女子之身,卻侍奉兩位帝王,與她的偶像武則天的經歷何其相似。她曾嫁給過高宗一事,讓整個史學界極為震驚。

上官婉兒向韋皇后推薦了武三思,中宗李顯於是開始與武三思商議政事,隨著武三思越來越受重視,張柬之等人從此都受到了武三思的遏制。《新唐書》記載:“婉兒通武三思,故詔書推右武氏,抑唐家,節愍太子不平。”武三思依靠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繼設計貶殺了張柬之、桓彥範、敬暉、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一時之間風頭無二,不可一世。上官婉兒又與武三思私通,並在所草詔令中,經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這一點,可謂是犯了皇族的忌諱。

景龍四年六月,唐中宗被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後,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七月,臨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將士衝入宮中,殺韋后及其黨羽。上官婉兒是個聰明人,竟帶著宮人出迎,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李隆基看,希望能夠免除一死。但李隆基看後卻說:“此婢妖淫,瀆亂宮闈,今日不誅,後悔無及了。”於是殺了上官婉兒。一代奇女子就此香消玉殞。

個人認為,於皇家看來,上官婉兒最大的並非私通武三思,而是她推崇武氏排異皇家這一點。中宗復辟後,皇權重新執掌在李氏手中,隨著則天皇帝的退位和逝世,武氏早就不似當年榮華,上官婉兒對武三思以及太平公主的忠誠,也是因為她太過崇拜武則天。作為一個政治敏感度極高的女人,她忘記了“過猶不及”四個字。而李氏一族自武周事件之後,勢必對於此類事情極度反感。不過婉兒在世之時,曾勸說大量設置昭文館學士,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多次賜宴遊樂,賦詩唱和。李隆基雖劍殺上官婉兒,但他仍肯定其文學造詣,即位後廣徵她的作品,編成文集二十卷,一代曠世才女,不至於湮沒在歷史長河中。

評價:

後代史書對上官婉兒的評價多是以抨擊為主。個人認為,上官婉兒這個人與武三思私通穢亂宮闈不假,但是她一介女流,周旋於三人帝王身邊,且極受寵愛,必然是有其自身的魅力。況且在文學上,她承襲了祖父上官儀的文風,並在此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重視詩的形式技巧和聲辭之美,開拓唐代園林山水詩的題材,突破了以景狀物的宮廷詩歌形式,才華詩文不讓鬚眉。在文學上的成就,在女子中也是數一數二的。且封建王朝發展之下,女子地位越來越低下,史書對上官婉兒的抨擊,可能也是對女性參與政事的抨擊。

而作為李氏王朝的繼承人李隆基,儘管上官婉兒再有手段和才能,她推崇武氏貶李氏的所作所為,也是犯了禁忌。而且李隆基作為新的繼承人,政權還未穩定,她擔心,若饒過婉兒,她會依附於太平公主,帶來更大的麻煩。且上官婉兒先後效忠武則天、中宗李顯、韋皇后、太平公主等人,政治忠誠度並不高,與其給自己留一個隱患,還不如提前拔掉這個毒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