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眼裡的中國,猶如“神族”一般,中國人看了都要臉紅

作為世界五大古文明之一,古希臘創造了璀璨的文化,西方有記載的文學、科技、藝術等都是從古希臘開始的,是歐洲文明的起源之一。那麼,這樣一個文明如何看待中國的呢?根據文獻記載,古希臘眼裡的中國,猶如“神族”一般,極盡崇拜的文字描述讓中國人看了都要臉紅。

古希臘眼裡的中國,猶如“神族”一般,中國人看了都要臉紅

一直以來,人們傳統印象中的中西方交流,主要源於“絲綢之路”。漢朝張謇鑿通西域,由此開啟絲綢之路,此後影響世界2000多年。但考古和文獻記載充分表明,早在絲綢之路前,中西方就已經有了密切的絲綢交易。

1993年,《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古埃及絲綢的使用》,講述在埃及底比斯一個墓地裡,考古專家在一位距今3000餘年的女性木乃伊頭髮上,發現了一塊布,經過技術鑑定確認就是絲綢。顯然,連接中西方的絲綢之路古老相傳,只是匈奴崛起之後短暫中斷,張騫重新開啟。

與埃及這位女性法老獲得絲綢大約差不多的時間,古希臘鉅著《荷馬史詩·奧德賽》(約公元前8世紀成書)中有一段絲綢的描述,“從門閾直到內室,椅子上放著柔軟的綺羅(絲綢)。”學者猜測,古希臘的絲綢,應該是與斯基泰族人交換得來。

至少在公元6世紀之前,中國絲綢全球獨一無二,《荷馬史詩》中提到絲綢,充分說明古希臘已經知道東方存在一個“絲綢國度”的中國了。那麼,古希臘眼裡的中國人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古希臘眼裡的中國,猶如“神族”一般,中國人看了都要臉紅

絲綢如此之美,讓無數希臘英雄盡折腰。於是,古希臘給中國取了一個優美的名字,叫“賽里斯國”(Seres),即產絲之國的意思。但希臘與中國遠隔千山萬水,希臘人並未到過中國、見過中國人,卻有愛極了絲綢,愛屋及烏之下,古希臘文人筆下的中國,就盡顯“神族”本色了。

公元前5世紀希臘人,認為賽里斯人“身體高大近20英尺,過於常人,紅髮碧眼,聲音洪亮,壽命超過200歲。”這身高與壽命,比之神族也不遑多讓。

希羅多德(羅馬哲人西塞羅譽之為“歷史之父”)在《歷史》一書中寫道,“東方文化是一切文化和一切智慧的搖籃。”在該書的第四卷中,他更是以豐富的想象力,將中國定位於萬里之遙的“北風以外”。何謂“北風以外”?在希臘人的宗教信仰中,“北風以外的人”正是被太陽神阿波羅所寵愛的民族。

可見,下至古希臘平民,上至古希臘精英,都極度美化中國,只要有關中國的人物都是好的。語言之誇張,讚美之極致,讓中國人看了都要臉紅。

古希臘眼裡的中國,猶如“神族”一般,中國人看了都要臉紅

公元2世紀,羅馬學者托勒密的《地理志》中記載,有一位名叫梅斯的馬其頓商人,從西方來到中國洛陽,見到了真正的中國人,讓西方得以一窺中國。《後漢書·和殤帝紀》記載證實了托勒密的記載:“(東漢)

永元十二年,冬十一月,西域蒙奇、兜勒二國遣使內附,賜其王金印紫綬。”

然而,儘管中西方已經直接接觸了,但古希臘學者對中國的描述依然“美不勝收”,風景這邊獨好。

公元4世紀,希臘史學家馬爾塞林對中國有一段評價,更能代表當時西方對中國的普遍認識:


賽里斯人完全不懂得進行戰爭和使用武器。賽里斯人最喜歡安靜地修身養性,所以他們是最容易和睦相處的鄰居……疆域遼闊,沃原千里……真是應有盡有,品繁而量眾……在他們那裡,晴空萬里,皓月明朗,氣候溫和宜人,即使颳風也不是凜冽的寒風,而是和煦的微風。

字裡行間,中國成了富足、和平、文明的象徵,令當時希臘人羨慕不已。

古希臘眼裡的中國,猶如“神族”一般,中國人看了都要臉紅

距離產生美,遠隔無數國家民族,希臘對中國的想象一直很美。儘管這種讚美令中國人有些臉紅,但對比古希臘亂世而言,古代中國也的確算得上文明富足。

其實,整個歐洲眼裡的中國,一直非常優雅文明富足,直到馬嘎爾尼訪華之後,才遽然轉變,中國從“文明”變成了“野蠻”,當時中國在清朝統治之下,的確已經退化、落後歐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