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詞雖短,寫盡“詩魔”白居易為愛的痴狂

這首詞雖短,寫盡“詩魔”白居易為愛的痴狂

花非花

唐·白居易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初看這首詞時頓覺人生如一場春夢,愛似一場風,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只留落葉飄零滿地。

花非花,霧非霧。

像花不是花,像霧不是霧。“花”歷來都是美好的象徵,代表純潔的抑或轟轟烈烈的愛戀,同時花兒敵不過風雨的摧殘,因而也是脆弱的象徵。花兒需要我們精心照料、呵護。如同“愛”。

那“霧”迷迷濛濛,如一縷縷輕紗那麼模糊,又那麼唯美,令人看不清也猜不著。那究竟為何物呢?詩句的一開頭就像是一首朦朧詩的意象與感覺。令我們頓時墮入一種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的境界。

這首詞雖短,寫盡“詩魔”白居易為愛的痴狂

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來的時候如同一場春夢一般,如此匆匆,能有多久?去得時候,又好似朝雲飄飄而去,直至散盡,最終無處尋覓。

看似詩人在講的是一種美好的過往,它就如一場春夢一般來去匆匆。春夢是多美好的事情,清風輕撫窗簾,帶來一絲絲淡淡花香,三兩隻鳥兒賣弄著歌聲,那清香沁入我們鼻尖,那聲音蕩入我們的耳際,不知是夢還是現實。在這般情景下醒來,可真是一件幸事。然而,春夢雖美,卻只是水中月,鏡中花,夢幻如泡影,只是短暫的美好。

朝雲出自岫谷,如綢帶縈繞山間,似山的腰帶一般。恍然間,那朝雲竟了無蹤影,即便極目遠望,也無處尋覓。

這首詞雖短,寫盡“詩魔”白居易為愛的痴狂

“朝雲”還有個悽美的典故。

戰國時期,屈原的弟子宋玉曾寫過《高唐賦》。此賦寫的是楚懷王一段神奇而美麗的愛情故事。

《高唐賦》 謂楚懷王與宋玉遊高唐夢遇神女,神女臨別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次日,楚懷王欣賞巫山時,果真如神女所說,旦為朝雲,暮為行雲,因此也立了祠廟,號“朝雲”。“朝雲”意象也都在寫男女的情愛。

這首詞雖短,寫盡“詩魔”白居易為愛的痴狂

詞的背後是未盡的情緣

白居易19出頭,由於父親的升遷,更多是因為躲避戰亂,來到徐州符離,在這遇見正當及笄之年的女孩湘靈,此女人若名一樣靈氣、美麗。兩人琴瑟和鳴,深深墮入情網之中無法自拔。在湘靈溫存中,白居易奮發圖強。27歲跟著父親投奔叔父,離別的愁緒,思念的苦痛,在他鄉異地寫下這樣幾首詩。

《寄湘靈》

淚眼凌寒凍不流,每經高處即回頭。

遙知別後西樓上,應憑欄杆獨自愁。

《晝臥》

抱枕無言語,空房獨悄然。

誰知盡日臥,亦病亦非眠。

《暮立》

黃昏獨立佛堂前,滿地槐花滿樹蟬。

大抵四時心總苦,就中腸斷是秋天。

幾首詩可見白居易對湘靈的愛是日月可昭。

這首詞雖短,寫盡“詩魔”白居易為愛的痴狂

白居易在28歲進士及第,光耀門楣,榮歸故里,想娶湘靈為妻,門第觀念極深的白母,認為湘靈出身低微,門第極低,果斷拒絕這門婚事。

33歲擔任校書郎,再次哀求母親同意他與湘靈結婚,門戶大於一切的年代,母親再次斷然拒絕,並且全家遷離,使二永不人相見。

白居易37歲時,反對母親的包辦婚姻,母親的以死相逼,被迫與同僚楊汝士的妹妹結了婚,但直到元和七年還寫詩思念湘靈。 白居易在《夜雨》中寫道:“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不學頭陀法,此心安可忘!”

人生如夢。

前生多少回眸,換得今生一次相遇。

得之我幸!

奈何,斯人如紅雲何處去!

思悠悠,夜沉沉,淚星星。

秋風寒,黃葉飄,殘花散。

但願下輩不做一個痴心郎。

End

原創/柳子君

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大家好,我是柳子君,很高興與大家在這個平臺認識。熱情在哪,哪就會被點燃。

歡迎大家關注“柳子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