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典歷】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清風典歷】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譯文】

因此明君的國家,摒棄古代典籍,以法令為教材;禁絕先王的言論,以官吏為教師;禁止遊俠刺客的兇悍行為,把上陣殺敵視為勇敢。所以國內的民眾中,擅於言談的人說話要符合法律,從事勞動的人要回到農業生產中去,英勇善戰的人要去軍中盡力。所以太平時期國家就富裕,戰爭時期國家就強大,這叫做稱王的資本。已經蓄積了稱王的資本,再利用敵國的弱點,超過五帝、比肩三王,一定得采用這樣的辦法。

【小識】

韓非的“王道”

“王道”和“霸道”是先秦時期兩種基本的治國思想,前者主張用仁政來統一天下,後者則主張用武力來稱霸天下。兩者相互對立,卻也每每並列對舉。

關於王道的闡述,最有名的當屬孟子。“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首先要讓民眾的衣食住行得到保障,生老病死沒有遺憾,這既是孟子王道思想的起點,也是其目標之所在。如何達到這個目標呢?孟子主張從保障生產生活和推行孝悌之義兩方面入手。生產生活能夠有序進行,民眾的溫飽問題就能解決;孝悌之義得以推行,社會就能安穩太平。

可是在韓非那裡,這樣的“王道”是不現實的。他曾經舉例:徐偃王實行仁政,一開始的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可好景不長,徐國發展的勢頭引起了楚文王的憂慮,最終楚文王“舉兵伐徐,遂滅之”。徐偃王不僅未能稱王,反倒因此而亡國,所以韓非認識到:“仁義用於古,不用於今也。”這就是現實!

韓非也有他的“王道”。他認為,稱王天下必須先要蓄積“王資”。什麼是王資?“無事則國富,有事則兵強”,這就是稱王天下的資本。韓非處於“爭於氣力”的時代,財力、軍力是衡量國家強弱的唯一標準,也是國君稱王天下所必須的核心武器。為了更有效地調動國內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他甚至極端地提出:“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無私劍之捍,以斬首為勇。”在這樣的政策下,國家實際上就是一個崇尚戰功的大軍營,而每一個國民被法令控制,幾乎就是一臺臺戰爭機器。這固然是加強統治的有效措施,可同時也帶來極大的弊端。我們前面也說到,韓非主張的“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實質上就是“廢書去教”,這是一種“反智”的傾向。“反智”與老、莊所主張的“絕智”“棄智”等不同。老、莊“絕智”“棄智”是對人的機巧、機心的反對,希望回到無智無識的淳樸狀態;而“反智”則是對民智的蔑視與對抗,它從本質上是倒退的。韓非的這種思想不僅和儒家以仁政統一天下的理想截然不合,而且也給後來專制主義與極權統治中的“愚民”“弱民”提供了理論依據。

韓非對他的“王道”理想是非常自信的,他說:“既畜王資而承敵國之舋(xìn,通‘釁’),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積蓄稱王的資本,再利用敵國的弱點,就可以比肩古代的明主聖君,甚至是超過五帝三王。但是,這樣的理想在歷史上並沒有能夠實現。箇中的原因,委實值得思考。(阿陽)

【清風典歷】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野菊花

野菊花:花序呈類球形,直徑0.3~1cm,棕黃色。總苞由4~5層苞片組成,體輕,氣芳香,味苦。清熱解毒,消腫。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鏈球菌、綠膿桿菌、蒺疾桿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主產於安徽、江蘇、江西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