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對一個男人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未必是唯一或最重要的事

文:隱夢尤


成功對一個男人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未必是唯一或最重要的事


在當下一些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主持人隊伍裡,孟非是一個我比較欣賞的主持人。

他主持著一檔已經超過10年的婚戀節目《非誠勿擾》,曾引起全國熱議;此前,他主持超過9年的《南京零距離》也開創過民生類新聞節目的樣本,被同行節目作為學習典範。

他並不像某些主持人那樣經常出現在娛樂話題裡,欣賞他,並不是因為他成名後的光環,而是因為了解了他成名前的人生狀態,以及即便成名後,依然能在他身上看到的接地氣的真實、自然、對人生通達的智慧。

很多人把孟非的人生當勵志故事去宣揚,因為他不是科班出身,高考失敗去做了最底層的印刷工,之後做了好多年電視臺臨時工。搬機器、打雜跑腿各種苦累的活計,他都幹過。


但是孟非面對外界給的勵志人設並不接受,回顧年輕時走過的路,他說那時候沒有心懷一定要怎樣的遠大夢想,自己也沒覺得苦逼和勵志,他說“那麼多廠,有那麼多工人,人家也沒覺得自己苦。不能你今天成了個名人,就回頭想那時候很苦。我覺得一切都很正常,生活就是那樣。”

成功對一個男人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未必是唯一或最重要的事


生活本就那樣,不刻意美化拔高,也不刻意感恩緬懷,孟非前幾年還因此出了本自傳來“以正視聽”。這本書叫《隨遇而安》,有他對自己40年經歷的客觀記述,也是他唯一的人生回顧,從灰暗的中學時代到臨時工的日子,再到《非誠勿擾》的名聲大噪,文字平實,幽默,真誠。


在他身上有幾處閃光點是我最為欣賞的。

落魄時有底線,不貪不虛榮

孟非在中學時,也會和壞學生廝混,會和老師調皮搗蛋,會和女學生“借錢”。但是面對女同學數額巨大(50元)的好意,他只允許夥伴們用10元,剩下的再還回去;在當印刷工期間,有的年輕人比較虛榮,被問是哪個單位時,會說自己是“報社的”,孟非聽到會補一句說是“印刷廠”的——雖然他自嘲現在想來有點不厚道,但我想,細節看大,人最可貴的是先接納自己本來的樣子。

踏實做好眼前事,不好高騖遠

高考失敗晃盪了一段時間後,1991年聖誕節,孟非去印刷廠做工人。在《隨遇而安》裡他寫到,廠子會越辦越好的,等資歷老些也許能轉正,再幹幾年說不定能混到組長或者車間主任。

在我看來,孟非的這種一步一步踏實樂觀的心態,是非常本分的做人做事品性,做好眼前事,不畏難,還體現在他做電視臺臨時工時。

一般人也許會安於打雜跑腿、背機器包,或者抱怨苦累,但他卻跟同事一點點學了攝像、剪輯、配音,再加上自己寫稿的天賦,最後整套節目製片都熟悉了。

成功對一個男人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未必是唯一或最重要的事


多次境遇變遷,生存為主,不給自己設限

因為中學時代成績偏科嚴重被老師打擊,又經歷父母鬧離婚,孟非坦誠自己非常懼怕生活有大的變動,有著“弱者的心態”,在他的書裡,他也寫到因為覺得沒面子,拒絕媽媽的建議去做電視臺的臨時工,但是,人生就是這樣,推著你走,你不得不走時,就不如硬著頭皮做好當下,機靈點,變通些,轉機就不遠了。

他用一種隨遇而安又稍顯保守的心態,做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行動。包括從被從後臺推上前臺當《南京零距離》主持人時,他拒絕過,他覺得壓力山大。領導一句,我不是在和你商量,別的位置都有人了。孟非想著一家老小,說,好吧。

成功對一個男人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未必是唯一或最重要的事

如孟非在面對採訪時所說,因為少年時的心理陰影,他性格里有懼怕變化的傾向,什麼東西一變,會給他帶來不安,一檔節目做了十年,是個人選擇。年輕時的他一點不想折騰,只想好好珍惜,守住這點好的。

我想,在他年輕時,面對境遇變遷能以謙卑、踏實的心態,生存為主,做了妥協;在成名後,又能接納自己個性裡這種謹小慎微、這種保守,實際也是一種最為真實的自知與豁達。

維持平常心,尊重現實,追求真實


名利場上多風雨,與很多高調的名人比較起來,孟非這種人生態度顯得更接地氣。包括對自己的家人,他在很多采訪中強調,自己過的是平常日子,一家人都很普通。他刻意保護著家人,也刻意維持著平常心,尊重著生活真實的樣子。

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張紅軍教授評價孟非,“在紅地毯上走多了,卻依然能適應地走在馬路上。”

成功對一個男人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未必是唯一或最重要的事


這是一種容易走的更遠的領悟。我想,對於成功的重要和意義,在孟非身上,有更多的詮釋。

成功對一個男人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未必是唯一或最重要的事,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我們愛的人與愛我們的人,他們在乎我們的感受,與我們是否成功無關。

這是孟非在《非誠勿擾》上對某位嘉賓說的話,做結尾。


成功對一個男人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未必是唯一或最重要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