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詩丨魏武帝曹操·相和歌·陌上桑

相和歌·陌上桑

駕虹霓,乘赤雲,登彼九疑歷玉門。

齊天漢,至崑崙,見西王母謁東君。

交赤松,及羨門,受要秘道愛精神。

食芝英,飲醴泉,拄杖桂枝佩秋蘭。

絕人事, 遊渾元,若疾風遊炎欠 飄翩。

景未移,行數千,壽如南山不忘愆。

帝王之詩丨魏武帝曹操·相和歌·陌上桑

齊天漢,至崑崙。攝影/高金倉先生。

【說明】

此並非遊仙之詩。疑此詩作於建安二十一年(即公元216年)曹操進封魏王之後。諸叛漸息,唯殘孫劉。大樹欲靜,餘風未止。當此之際,遂生子房之思,蓋欲功成身退,而效赤松之遊也。然仍嘆未能成就《詩·大雅·假樂》所頌之功也。故太息而詠之。

【簡注】

①陌上桑:宋·郭茂倩《樂府詩集》謂“一曰《豔歌羅敷行》。《古今樂錄》曰‘《陌上桑》,歌瑟調。’古辭《豔歌羅敷行》、《日出東南隅》篇。崔豹《古今注》曰‘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邯鄲人有名羅敷,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後為趙王家令。羅敷出採桑於陌上,趙王登臺見而悅之。因置酒欲奪焉。羅敷巧彈箏,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趙王乃止。’《樂府解題》曰“古辭言羅敷採桑,為使君所邀,盛訁誇 其夫為侍中郎以拒之。與前所不同。若陸機‘扶桑開朝暉’,但歌美人好合,與古辭始同而末異。又有《採桑》亦出於此。”

②虹霓:虹,陽光射入水滴經摺射,反射。常見的有主虹和副虹兩種。如同時出現,主虹位於內側,副虹位於外側。副虹稱為“霓”。

③赤雲:即彤雲。紅霞意。孫綽《遊天台山賦》“彤雲斐興以翼檑,皎日炯晃於綺疏。”斐興,文彩鮮麗貌。曹唐《小遊仙詩》“細擘桃花逐流水,更無言語倚彤雲。”

④九疑:即九嶷山。又名蒼梧山。在湖南寧遠縣南。相傳舜帝南巡死於蒼梧之野。後葬於九嶷山上。《漢書·武帝紀》“望紀虞舜於九嶷。”《水經·湘水注》“九疑山盤基蒼梧之野,峰秀數郡之間,羅巖九舉,各導一溪,山由 壑負阻,異嶺同勢,遊者疑焉,故曰九疑山。”毛澤東有“九嶷山頭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薇”詩句。

⑤玉門:即玉闕。泛指仙人所居的宮闕。晉·郭璞《遊仙詩》“翹首攀金梯,飛步登玉闕。”

⑥濟:渡。

⑦天漢:指銀河。亦稱天河。唐·王建《秋夜曲》“天河悠悠露水長,南樓北斗兩相當。”

⑧崑崙:殷義祥注為“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我國西方神山,為天帝的下界居所。”

⑨西王母:殷義祥注為“神話中的女神,居崑崙瑤池,為女仙之首。”

⑩東君:殷義祥注為“天神,即太陽神。”又指“東王公”,為古代神話中的仙人。唐·白居易《和送劉道士遊天台》詩“齋心謁西母,瞑拜朝東君。”

⑾赤松:即漢張良所稱欲隨赤松子遊者是。為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⑿羨門:殷義祥注為“即羨門子高。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⒀受要秘道:學習傳授得道的秘法。殷義祥注為“指仙家的成仙長生的秘密法術。”

⒁精神:精力,活力。李郢《上裴晉公詩》“龍馬精神海鶴姿。”又神彩韻味,方岳《雪梅》詩“有梅無雪不精神。”

⒂芝英:靈芝的花。殷義祥注為“古人認為吃了靈芝可以長生不死。”

⒃醴泉:甘美的泉水。傳說崑崙山上有醴泉。

⒄拄杖桂枝佩秋蘭:桂,即木犀。亦稱桂花。木犀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對生,橢圓形。革質。秋季開花,花簇生於葉腋,黃色或黃白色。極芳香。核果熟後紫黑色。原產我國,久經栽培,變種較多。常見的有金桂(丹桂、花橙黃色),銀桂(花黃白色)和四季桂等。為珍貴的觀賞芳香植物。古人喜用其莖制柺杖。秋蘭,即建蘭。多年生草本。根長,肥厚,多海綿質。葉叢生,線狀披針形,暗綠色。夏秋間,葉間抽出總狀花序,花瓣較萼片稍小而色淡,唇瓣卵狀矩圓形、全緣,綠黃色。有紅斑或黃斑。原產我國,久經人工培植,品種很多。唇瓣和兩棒白色無斑點的為上品,稱“素心蘭”。

⒅絕人事:殷義祥注為“指人間世事,如功名利祿,飲食男女等世俗之事。”

⒆遊渾元:渾元,亦作混元。指天地。《文選·班固》“渾元運物,流不處兮。”李周翰注“渾元,天地也。言天地運物,流轉無常也。”殷義祥注為“大氣,指大自然。即天地宇宙。”

⒇炎欠 :迅疾貌。黃伯思《東觀餘論·論張長史書》“張旭所書……猶擊劍者交光飛刃,炎欠 忽若神,而器不離身。”

(21)景:同影。指日光。

(22)壽如南山不忘愆:南山,古山名,即秦嶺終南山。《詩·信南山》有“信彼南山;”《漢書·地理志》:秦地“有南山檀柘,”皆指此。愆:過。《書·牧誓》“不愆於六步七步,乃止齊焉。”又失誤,喪失,《詩·大雅·假樂》“不愆不忘,率由舊章。”《左傳·昭公二十六年》:“王昏不若,用愆厥位。”又過失,罪咎。《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詔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愆,深自貶抑。’”又罪過。張衡《東京賦》:“卒無補於風規,只以昭其愆尤。”王安石《擬寒山拾得》詩“渠不知此機,故自認愆九。”曹操在此用過失,罪咎意。

【釋義】

曹操隨著政治地位的提高,招致的社會誤解和政敵的毀謗也相應增劇。曹操自迎獻帝於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屢被政敵謀刺,但曹操乃銳意進取而無所畏懼者。此詩雖盡說仙人之事,其本意卻與仙人之事無涉。因他“老驥伏木厲 ,志在千里。”實不可以消積看。主要實質意圖在於運用韋舀 晦謀略而瞞天過海,消減社會輿論誤解壓力,使政敵不戰而屈。同時也要做出功成身退的示範。漢初張子房佐高祖成就帝業之後,看到功臣一一被誅,便求退欲隨赤松子遊。曹操見諸侯叛降無常,朝內亦危機四伏。特別是尖銳的政治鬥爭矛頭集中指向自己,當此之際,其勢雖欲效張良隨赤松遊而不可得。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故賦此詩以明心態。即忠心事漢不戀高位,做功成身退想。然而“壽比南山不忘愆,”只要他活著他就要完成運籌演謀,鞭撻宇內,總御皇機,克成洪業的大誓願。這就是他不忘愆的意思。既然“不忘愆,”又豈能“絕人事,遊渾元”!

故曹操在《述志令》中稱“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竟望已過矣。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就流露出了他欲罷不能的矛盾心情。“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齊桓、晉文之所以垂稱至今日者,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也。”略提其述志之言以示其此詩“不忘愆”之真諦。

【詩話】

①殷義祥《三曹詩選譯》謂“曹操的這首遊仙詩,描寫他遨遊太空,與神仙交遊,受神仙秘道的事。反映了曹操思想中幻求長生,追慕神仙的消極一面。”

【文丨鄭世昌先生。作者系立身國學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華文化復興聯合會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