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說“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古人這句俗語有科學道理嗎

二十四節氣,作為先人智慧的發現,為農耕經濟服務,引導農人生產種植。流傳至今,已經成為一門包羅萬千的龐雜學問,經得起歲月洗刷的智慧,最是讓人歎服。


時逢大暑,很多人卻沒有感覺到明顯的暑意,卻是分外涼爽。今年天氣,較之往年確實非常獨特。
農村有俗語稱:“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黃金”指何物,古人這句俗語有科學道理嗎?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大暑與農業生產的關係。


老一輩說“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古人這句俗語有科學道理嗎

大暑連天陰
大暑,常在公曆七月二十二日到二十四日。作為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一年中最熱的階段。用氣象學中的名詞來說,就是“溼熱交蒸”達到頂點。
“溼熱交蒸”,又可理解為雨熱同期。眾所周知,我國大部分地區處在季風氣候區,季風氣候的主要特點是乾溼季明顯,由此使得四季分明。
一到夏季,潮溼溫暖的海洋性氣流,便會姍姍來遲,再加上一年中溫度最高,便使得空氣呈現高溫潮溼多雨的特點。
雨熱同期對人而言不免有些難熬,但對農業卻十分有利。


老一輩說“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古人這句俗語有科學道理嗎

“大暑連天陰”,處在大暑時節,不可避免會遭受強對流天氣,多有陣雨出沒,接連幾天處在陰雨天氣的情況還是很少見的。
很不幸,又被俗語說中了。通過天氣預報我們瞭解到,如今南方很多地區,都處在陰雨連天的時節,甚至有多地還遭到了暴雨襲擊,許多農村被淹,良田毀壞。
大暑節氣中,除了農事生產影響重大,關於節令養生也多有提及。大暑氣溫高易傷元氣,所以要多吃些補氣的食品,比如藥粥。以粥為主,以藥為輔,根據個人情況選擇適合的藥材。
最適合夏天的食材莫過於綠豆、冬瓜和苦瓜了,皆是性平和,味甘。可以生津、明目、清熱、解毒。


老一輩說“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古人這句俗語有科學道理嗎

連天陰雨,總是讓人心情沉重。此時,要預防情緒中暑,因為很多人在室內工作,室內有空調,基本不會很熱。
但炎熱的天氣會讓人心情煩躁,易動肝火,造成食慾不振。此類情況,被稱為“情緒中暑”。放鬆情緒是必要的,適當的運動加之自我調節,遇事多緩一緩,不要衝動上頭。
遍地出黃金
“黃金”,是指農作物的豐收。不過有一個大前提,降雨量要適度,否則莊稼被淹,土地被水沖走,不僅莊稼顆粒無收,肥沃的良田還要毀之一旦。


老一輩說“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古人這句俗語有科學道理嗎

在夏季風的影響下,降水從東南沿海到西北內陸逐漸減少。對於華南西部地區來說,大暑是機遇,更是挑戰。
充沛到極點的雨水,再加之常見的雷暴,每天的溫度都會達到30攝氏度以上。
高溫頻繁加上降水豐富,“大春作物”生長迅速。不過,每年的情形都不一樣,雖然年年都叫雨熱同期,但雨和熱往往是不均衡的。
有的年份溫度極高,雖然多有降雨,但卻降不了溫度。有的年份則降雨極多,連溫度都給降了下去。
凡事都得有度,“適可而止”不僅在於做人,對莊稼更是如此,頻繁的降雨會擾亂農事安排。


老一輩說“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古人這句俗語有科學道理嗎

潮溼燥熱的環境,不僅對莊稼有利,對病蟲害也有利。必須要及時噴灑農藥,噴灑農藥又忌諱下雨,雖說有天氣預報的幫助,但是七月的天總是說變就變,天氣預報也不能精確到每時每分。
尤其是接連幾天,處在陰雨天氣下,農藥打不了,還要警惕田中水位,及時排澇。我國偏南部,都會種植雙季稻,要適時收穫早稻,避免因為後期風雨造成減產。
另外棉花花鈴期,在大暑時節令期間會達到最大值,需要大量的水分,若是土壤溼度不夠,可能會導致棉花所以,如果無法達到持水量在70~%80%之間,就要及時灌溉。


老一輩說“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古人這句俗語有科學道理嗎


“遍地出黃金”並非虛言,前提是做好防範措施。以目前情況來看,華南西部大部分地區目前正處在接連的降雨中,溫度也沒有明顯抬升,較為涼爽。
今年很多地區都受到了洪澇災害,大概是顆粒無收了,好在在大部分地區的防範措施,做得很到位。
結語
農村俗語:“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就介紹到這裡,今年明顯是降雨量超出了預期。希望受到洪澇侵襲的地區,能夠及時止損,也希望這樣的“不正常”天氣,早些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