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分期還款越分期感覺還的越多,最終不堪重負?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網貸”,“信用消費”,“分期”

等這樣的消費方式出現了,我最早接觸的提前消費是花唄,用它點了一份外賣,當時覺得好神奇,因為覺得不用花自己的錢就可以買東西,而且還不上的時候還可以分期還。

後來工作後辦工資卡的時候在銀行人員的“慫恿”下辦了一張信用卡,沒錯,是“慫恿”下,因為工作人員完全沒告訴你信用卡的危害,就這樣半推半就的情況下辦了第一張信用卡,記得有兩萬的額度,當時作為工資還沒發過的職場小白瞬間覺得多了一筆“鉅款”。

為什麼分期還款越分期感覺還的越多,最終不堪重負?

再後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又接觸了借唄,白條,金條,分期樂,KOO分期,來分期等等(因為這些審核快,下款快,不查zhengxin),在這個提前消費,人人基本都有幾張信用卡的時代,貸款,分期,這樣的字眼似乎對於很多人都很稀鬆平常。可是,很快,就發現一種現象,分期還款越還越多,似乎永遠還不完,而且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壓的人不堪重負。

造成這種現象一方面的原因確實是因為這些貸款利率高,不管是信用卡還是網貸,逾期的後果是很嚴重的,而很多人因為經濟壓力會選擇分期還緩解壓力,而分期時間越長利率越高,利息越高,還的錢越多。1萬元分12期還差不多每個月還1000元,這樣既可以短時間獲得一大筆錢又能短暫解決資金運轉。可是算下來利息還是很高的。

為什麼分期還款越分期感覺還的越多,最終不堪重負?

另一方面就是人的消費心理。當你沒錢的時候你就會學會節省,看到喜歡的東西會考慮自己的購買力,而當你有錢的時候就不用考慮那麼多。比方說當你沒開通花唄時,買東西或許還有節制,當你有了花唄時就會覺得反正沒關係,大不了下個月再還,還不了大不了分期。其它網貸,包括信用卡也一樣,當你擁有這些的時候你的消費心理就會不知不覺發生變化,不知不覺就會提前消費。

同時,網貸的額度特點就是隨著你的信用良好會逐漸提升,額度越來越高,從而一定程度上刺激人的消費心理,而消費者會覺得怎麼花也花不完就會加大購買力,就這樣不知不覺消費的額度越來越高,花的錢也越來越多,等到下個月還錢的時候發現上個月已經支出這麼多,於是選擇分期。

為什麼分期還款越分期感覺還的越多,最終不堪重負?


除此之外,因為不斷的支出,不斷的週轉,還不上的時候就會選擇其它途徑,就這樣,“拆東牆補西牆”,過了一段時間才發現債款不是越還越少,而是還是有那麼多需要還,因為在不知不覺中額度在逐漸增加,利息在逐漸增加,還來還去還是那麼多。

前些年的大學生“luo貸”事件就是最好的詮釋,提前消費的方式毀了很多人,當時很多大學生只是為了貸款去買一些手機或其它物品,說白了也沒多少錢,可是貸款的時候並沒有考慮自己的還款能力,利滾利是一方面,自己的消費行為才是最重要的,最後很多人因為最初的幾千塊錢名聲掃地,不堪重負,甚至家破人亡。

分期的坑,你入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