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諾貝爾獎仍追不到女神,葉芝咋整的?

會寫詩,

寫得還相當不錯;

年輕帥氣,

年齡才二十多歲,

帥氣嘛,有圖有真相:

獲諾貝爾獎仍追不到女神,葉芝咋整的?


這樣年輕有才華的美男子,如果來求婚,不知有多少小姑娘心花怒放地立馬點頭答應,話都不會說了。

然而,他求婚的那個人,一次又一次地拒絕了他,就連第一任丈夫離世後也不給他機會。

會畫畫,

國家劇院創始人,

國會參議員,

58歲的時候,成為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

第一位詩人,

被艾略特贊為

“這時代最偉大的詩人”。

多少人奉他為男神,

然而,

直至他死後,

他心目中的女神依然沒把他放在心上。

這是為毛啊?為毛??

是的,葉芝的女神就叫毛特·岡。

別看她是演員出身,

人家可是英姿颯爽的女中豪傑!

獲諾貝爾獎仍追不到女神,葉芝咋整的?


在金庸筆下,郭襄是“一見楊過誤終身”。詩人葉芝雖然沒有“誤終身”,卻開始了一輩子求不得的煩惱。

那是1889年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年近24歲的葉芝(1865年6月13日出生,雙子座)第一次見到22歲出頭的毛特·岡(1866年12月21日出生,射手座),葉芝對她一見鍾情。

驚呆了的葉芝激動地說了一句:“我一生的煩惱開始了。”這句話後來居然應驗了。

他還說:“從未想到在一個活生生的女人身上看到如此之美,她屬於名畫、詩歌、傳說的往昔。”

“那時,她就像春天女神的古典式化身,維吉爾的讚美‘她走起路來好像女神’,只是為她一人而寫的。她佇立窗畔,身旁盛開大團蘋果花;她光彩奪目,彷彿自身灑滿陽光的花瓣……”葉芝後來在自傳中這樣描寫他第一次見到毛特·岡(以下簡稱“岡妮”)的情景。


雖然岡妮實際年齡比葉芝小,但是她作為演員的同時,還是一位女權運動家和愛爾蘭獨立分子。她的父親是第17槍騎兵團上尉,她本人積極投身於愛爾蘭獨立運動,英姿颯爽,志存高遠,心理年齡比葉芝成熟。

葉芝的第一部劇本《胡裡痕的凱瑟琳》(1892年)就是以岡妮為原型的。這個劇本在都柏林阿比劇場初次上演時,由岡妮擔任主角。

1892年,他為她寫下了後來著名的《當你老了》。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袁可嘉的譯本如下:

當你老了,頭髮白了,睡思昏沉,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們昔日濃重的陰影;

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聖者的靈魂,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垂下頭來,在紅光閃耀的爐子旁,悽然地輕輕訴說那愛情的消逝,在頭頂的山上它緩緩踱著步子,在一群星星中間隱藏著臉龐。

岡妮卻沒有給予任何回應。“感動全世界,卻感動不了你。”葉芝多次向岡妮求婚,每次都被拒絕。


岡妮沒有給葉芝發“好人卡”,她發的是“幼稚卡”和“女人卡”。第一次向她求婚的葉芝,在她的眼裡就是一個還沒有長大的小男孩。後來她又這樣形容葉芝:“他是個女子氣十足的男子,我拒絕了他,將他還給了世界。”

“我要獻身於愛爾蘭獨立,我不能結婚。”但是這並不妨礙她愛別的男子。1892~1895年岡妮和法國右翼政客呂西安同居,生了兩個女兒。1903年岡妮與革命戰友約翰·麥克布賴德少校結婚。1916年岡妮與丈夫同時參加復活節起義,起義失敗後,丈夫被槍殺,她也入獄6個月。

因為丈夫身故,岡妮又成為了單身,這重新點燃了葉芝追求她的希望。此時,葉芝已經年過半百,痴心不改,再次求婚,再次被斷然拒絕。

第二年,葉芝還不死心,繼續向岡妮求婚,依然是毫無意外地被拒絕。這次失敗後,他竟愛屋及烏地向岡妮的養女求婚,依然以失敗告終。這是1917年夏天的事情。到了當年秋天的9月,他終於醒悟過來,心中的女神岡妮是此生無緣成眷屬了,於是向一直仰慕他的英國女作家喬治·海德里斯(終極備胎)求婚,她答應了。婚禮也在那個秋天舉行,日子選的是1917年10月20日。這一天,葉芝在五十多歲的高齡告別了單身,最終沒有“誤終身”。

葉芝在《亞當的惡運》一詩中描寫了他對無望感情倦意:

我有個想法,只說給你一人聽,你是美麗的,我竭盡全力,用古老的高尚方式來愛你;彷彿是皆大歡喜,但我和你卻像那輪殘月深感倦意。

1923年,葉芝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第一個詩人,獲獎評語是:“用鼓舞人心的詩篇,以高度的形式表達了整個民族的精神風貌。”諾獎的光環照樣打動不了岡妮,她的心思只在她所熱愛的事情上。況且,她的兒子肖恩·麥克布賴德也是諾獎得主,他獲得的是諾貝爾和平獎。

獲諾貝爾獎仍追不到女神,葉芝咋整的?


1938年下半年,葉芝疾病纏身,在妻子的陪同下到法國休養,他開始更瘋狂地給岡妮寫信。他想約岡妮出來見個面喝杯茶,都被她無情地拒絕了。

1939年1月28日,葉芝在法國曼頓(Menton)的“快樂假日旅館”病逝,後按照他的遺願歸葬於故鄉斯萊果郡。他的另一個遺願是,希望岡妮能夠來參加他的葬禮,依然被岡妮拒絕。

葉芝這麼優秀,為什麼一直追不到他心目中的女神呢?

其中的,原因,除了上文提到的“幼稚”與“女子氣十足”,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我在讀完《葉芝詩選》(袁可嘉,譯.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後,就得出了答案。

在我們談這個答案之前,先來看看米蘭·昆德拉是如何描述詩人的“幼稚”與“女子氣十足”的。昆德拉在《生活在別處》中寫道:“詩人誕生的家庭往往都離不開女人的統治:特拉克爾、葉賽寧和馬雅可夫斯基的姐姐們,勃洛克的姨媽,荷爾德林和萊蒙托夫的祖母,普希金的奶奶,當然,尤其是母親,詩人的母親,而父親的影響總是在母親的影子後淡去。王爾德夫人和里爾剋夫人喜歡把他們的兒子裝扮成小女孩的模樣。”

那麼,現在該說說那個答案了。

答案就是:

腦洞不相通,如何能相愛?

三觀不合,註定無法在一起。

政治立場不一致,最好直接說拜拜。

這有葉芝自己的詩作證,且看《沒有第二個特洛伊》:

我為什麼要怪她使我的生命充滿苦惱,怨她這一陣教唆蠢人們搞最大的暴行,讓區區小民來反對偉人,如他們的勇氣和慾望相當;她怎麼會安分,有了那心腸,崇高使她單純得像火一樣,又像拉緊了的弓那樣美貌,這個時代罕見的景象;孤獨,莊嚴,高貴,哦,她能幹啥,生就這個樣,還有第二個特洛伊等她去焚燬?

岡妮一輩子積極投身於愛爾蘭獨立運動,那是她熱愛的事業,在葉芝的筆下竟成了這個鬼樣子。《沒有第二個特洛伊》這首詩真是尖酸刻薄,難逃直男癌之嫌,在葉芝眼中,難道女人就不能有自己的事業嗎?難道美麗的女人都是像海倫一樣,只等著男人傾國傾城打仗去爭奪嗎?

接著看1919年葉芝為自己的女兒安·勃特勒·葉芝寫的《為吾女祈禱》,這首大部分篇幅都是寫個女兒的祝福語:“但願她長得俊,但不要那麼美。”“我主要祝願她深明禮儀;”“願她像一棵盛開的隱蔽樹。”諸如此類。然而,葉芝在其中居然還捎帶又說了兩段他不贊同岡妮用武裝鬥爭來爭取愛爾蘭民族獨立的主張:

因為我愛過的那種頭腦,我讚賞過的那種美貌,只略見繁榮,如今我心枯死;我知道,心中充滿了仇視可能是惡運的主要原因,如沒有什麼鬱憤積胸,不管風雨怎麼打,怎麼攻,紅雀都不會離開枝頭。

理性的仇恨是最壞的一種,要讓她明白偏見最可憎。難道我沒見到最可愛的女人,從豐饒角的口中出生,因為她偏見存在胸中,把豐饒角和種種德性——天性安分者都承認——換來了老風箱,怒吹狂風。

再看《一個男人:青年和老年》:

女人們並不看重我做的或說的事情,她們寧可丟下寵物,去聽一隻公驢嘶鳴

對此,女人們還能說什麼呢?尤其是很有主見的岡妮。

還有《搖擺》一詩中的幾句:

所有女人都寵愛懶散的男人,雖然她們的子女需要豐裕的產業,沒有一個生活過的男人享有過足夠的女人的愛和子女的感激。

女人們都無語了。壞印象+1!憤怒值+1!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政治》這首詩:

那姑娘站在那裡,我怎能集中神志去考慮羅馬或俄國或者西班牙的政治?但此公曾周遊列國,知道說的是什麼話,那一個博愛而且多思,還是個政治家。戰爭和警報已來臨,他們也講得有理,不過但願我還年輕,把她抱在我懷裡!

岡妮一生將政治當成自己的事業,而在這首詩裡,葉芝居然是個重色輕政治的人!!!

綜上所述,三觀不合,岡妮怎麼可能答應葉芝的求婚呢?

再寫一萬首《當你老了》也沒用!

【擴展閱讀書目】:

1.(愛爾蘭) 葉芝,著. 袁可嘉,譯. 葉芝詩選.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2. (捷克斯洛伐克)米蘭·昆德拉,著. 袁筱一,譯. 生活在別處.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