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朱說拔一毛利天下不為也,墨子說愛人如愛己也,孟子說都不對也

春秋戰國是個百家爭鳴的年代,百家之中三家獨大:儒、墨、楊朱。這三家各有擁躉無數,常常發生論戰,今天說的話題就是論戰中的一個。

說怎麼樣才能天下大治呢?三家各有觀點。

楊朱說拔一毛利天下不為也,墨子說愛人如愛己也,孟子說都不對也

楊朱主張貴己,說一個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什麼王權富貴全是浮雲,只有自家性命才最重要,什麼都有了卻沒了命那還有什麼用?

天下之美歸之舜、禹、周、孔,然而舜耕於河陽……四體不得暫安,口腹不得美厚,父母之所不愛,弟妹之所不親……禹纂業事讎,惟荒土功,子產不字,過門不入,身體偏枯,手足胼胝……周公攝天子之政,誅兄放弟,僅免其身……孔子伐樹於宋,削跡於衛,窮於商周,圍於陳蔡,受屈於季氏,見辱於陽虎……凡彼四聖者,生無一日之歡,死有萬世之名。名者,固非實之所取也。雖稱之弗知,雖賞之不知,與株塊無以異矣……——楊朱

楊朱認為古之四聖死後雖有美名,但生時勞形費神,死了埋到土裡跟泥塊沒什麼分別,要這些美名有什麼用?所以個人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基於這個觀點有人就開始發難了:

禽子問楊朱:拔你一根毛來救濟全社會你幹不幹?

這個問題有點刁鑽,楊朱回答他:這個社會不是一根毛所能救濟的?

禽子依依不饒:如果可以呢?

這是槓精的問法,楊朱沒有回答他。

楊朱說拔一毛利天下不為也,墨子說愛人如愛己也,孟子說都不對也

楊朱的弟子孟孫陽倒是給了一個回答。

禽子出語孟孫陽。孟孫陽曰:“子不達夫子之心,吾請言之。有侵若肌膚獲萬金者,若為之夫?”

曰:“為之。”

孟孫陽曰:“有斷若一節得一國,子為之乎?”

禽子默然有間。

孟孫陽曰:“一毛微於肌膚,肌膚微於一節,省矣。然則積一毛以成肌膚,積肌膚以成一節。一毛固一體萬分中之一物,奈何輕之乎?”

孟孫陽雖然是楊朱的高徒,但他的回答沒有師傅的不回答高明。不回答就不會有破綻,孟孫陽的回答顯然有破綻,經濟學中有個原則叫做邊際效益遞減,也不是什麼新花樣,比方說賣菜的,菜賣的越多收益就越高嗎?非也。最開始可能是這樣的,大家都需要吃菜,你賣的越多收益越高,但高出一定數量就不是那回事了,市場上的需求是一定的,再多了就沒人買了,必須降價才能賣出去。而像孟孫陽那樣“一毛微於肌膚,肌膚微於一節,積一毛以成肌膚,積肌膚以成一節”這麼推論下去,是沒有考慮邊際效應遞減原則的。如果說拔一毛真能救天下,想必貴己如楊朱也會考慮的,但這一切都是假設,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楊朱才不回答。

不過在另外的段落中,楊朱確實表達了“拔一毛利天下不為也”的思想。

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楊朱

墨子主張兼愛,說如果大家能像愛自己一樣愛別人,這個社會就天下太平了。

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墨子

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墨子

有人質疑墨子說:這理論固然是好,但實行起來太難了恐怕沒人願意這麼做。墨子則反駁說:你是願意跟實行兼愛的人做朋友呢還是願意跟不實行兼愛的人做朋友呢?假如你獨自出遠門,一家老小無人照顧,你是願意將其託付給一個實行兼愛的人呢還是不實行兼愛的人呢?恐怕就是天下的大傻子,也願意託付給兼愛的人吧。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從自身做起呢?

楊朱說拔一毛利天下不為也,墨子說愛人如愛己也,孟子說都不對也

楊朱講貴己,墨子講兼愛,兩派吵的面紅耳赤,這個時候,儒家來了,說:你倆都太過了,一個把自己看得太重,另一個又把自己看得太輕,真是過猶不及啊,論中庸之道應做如是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首先我照顧好自己的一家老小,其次若有餘力再去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在《墨子·耕柱》篇有位叫巫馬子的人,其思想則部分代表儒家:

巫馬子謂子墨子曰:“我與子異,我不能兼愛。我愛鄒人于越人,愛魯人於鄒人,愛我鄉人於魯人,愛我家人於鄉人。”——《墨子·耕柱》

儒家認為沒有區別的愛人是不正常的,只愛自己也不行,只有由近及遠,先修身再齊家,最後治國平天下才行。

三家理論您更喜歡哪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