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雜談之范仲淹: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

范仲淹(989.10.1——1052.6.19),字希文,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進士及第,先後擔任地方及中央官吏,歷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楚國公,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歷史雜談之范仲淹: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

范仲淹,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防守西北邊陲,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軍中有一範,西夏聞之驚破膽”;慶曆三年(1043年),發起“慶曆新政”。他“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贏得當時以及後世的讚譽。其詞作《漁家傲》、散文《岳陽樓記》等千古流傳。

歷史雜談之范仲淹: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

范仲淹詞作,漁家傲,蒼涼沉雄,“有排蕩之勢”

首次被貶

仁宗皇帝登基後一段時間內,朝中大權掌握在太后劉娥手中,無論國事家事,一應大小事務,均由劉娥做主。

歷史雜談之范仲淹: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

太后劉娥

天聖七年,劉娥甚至要求仁宗皇帝率領百官於會慶殿公開為她祝壽。

范仲淹上書勸說太后:“奉親於內,自有家人禮,顧與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為後世法。”(《宋史·范仲淹傳》)

這句話翻譯成典範的現代白話文,就是,“你雖然是太后,但也是一個普通的老孃們兒,過生日,在自己院裡擺幾桌就行了,別搞什麼大的儀式,弄得雞飛狗跳的,這樣不好”。

又上《乞太后還政奏》,勸太后退休,:“豈若保慶壽於長樂,卷收大權,還上真主,以享天下之養?”

歷史雜談之范仲淹: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

宋仁宗,以寬厚稱,崩逝後,連鄰國君、民都傷懷不已

范仲淹這一系列操作,都沒有得到回覆,於是主動辭職,去河中府擔任了通判。

范仲淹離京赴任這一天,同事們在城外為他餞行,說:“範君此行,極為光耀。”

二次被貶

仁宗皇帝的皇后郭氏,為先太后劉娥所選,素來不受仁宗所喜,早就有將其廢除之意。

歷史雜談之范仲淹: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

宋仁宗郭皇后,被廢,去世後又被追封為皇后,但無諡號上封冊及附祭廟庭之禮

有一次,當著仁宗的面,追打一位深受寵愛的美人,誤中仁宗,長長的指甲在仁宗脖子上抓了兩條血痕。仁宗大怒,要廢掉郭皇后。

范仲淹等朝臣集體求見仁宗,勸其收回成命,既為了維護郭皇后的地位,也維護後宮的安寧。中丞孔道輔、諫官范仲淹等十人伏閣言:“後無過,不可廢。”仁宗拒不改變主意,廢掉郭後,罷黜范仲淹等人。

范仲淹被調任睦州做知州,有人到城外送行,並舉酒相賀說:“範君此行,愈覺光耀。”

三次被貶

范仲淹被調回中央後,擔任尚書禮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等職。

歷史雜談之范仲淹: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

呂夷簡,北宋名相,逝世後,諡"文靖",贈太師,繪像昭勳閣,配享仁宗廟庭

他多次批評宰相呂夷簡攬權納賄,還專門繪製了“百官圖”,把升遷官員的姓名、職位、時間以及晉升前的職務一一標明,指出哪個是正常升遷,哪個是用錢買官,哪些是呂夷簡的親信等等,簡直是鐵證如山,無可辯駁。

可是,善於偽裝的呂夷簡以“離間陛下君臣”為由,把范仲淹的支持者公佈為“朋黨”。

范仲淹又一次被趕出朝廷,貶為饒州知州。有人載酒前來餞行,並高聲呼道:“範君此行,尤為光耀。”

歷經磨難的范仲淹,聽後大笑,說道:“仲淹前後已是三光了。”

歷史雜談之范仲淹: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

震鑠古今的岳陽樓記,反映了范仲淹的思想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可謂“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歷史雜談之范仲淹: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

范仲淹主持修建了從啟東縣呂四鎮至阜寧市長達290公里的捍海堰,俗稱范公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