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經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一主任醫師證實,在該院救治的武漢市中心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胡衛鋒22日晚出現腦出血症狀,“目前情況非常不好”,讓廣大網友的心再次揪緊。
疫情期間,作為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定點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醫護團隊易凡、胡衛鋒兩位重症確診醫生的病情牽動著所有人的心。由於病情危重,兩人分別於3月2日和3日,轉到參與援鄂的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病房接受救治,在頂尖專家和設備的積極治療下,兩位醫生恢復意識,並在武漢全面解封前夕,返還武漢中心醫院。此前,胡衛鋒醫生經人工肺(ECMO)救回了生命,但由於“面容變黑”,受到網友廣泛關注。
據中日友好醫院公佈,當時患者病情極其危重,在呼吸衰竭的基礎上有多器官功能受累和嚴重的繼發感染。控制感染是搶救兩位醫生患者生命的關鍵治療措施,根據病情需要,對兩位醫生患者使用了多黏菌素B等藥物進行治療。多黏菌素B除了對腎臟等器官的一些不良反應外,大多數患者持續使用這種藥物後都會在頭面部、頸部以及四肢等部位出現色素沉著,使得皮膚顏色變深。停止使用多黏菌素B後,患者皮膚黑色逐漸消退並恢復正常,不會成為“黑人”。
而武漢同濟醫院急診與重症醫學科主任李樹生4月20日的採訪中表示,胡衛鋒大夫已經成功脫離了呼吸機有10天了,病情也在逐漸好轉。然而,在22日晚,胡衛鋒醫生出現了腦出血症狀,讓廣大網友再次緊張起來。
新冠肺炎患者中風風險增大原因
新冠病毒自出現以來就在不斷刷新我們的認識,年僅42歲的胡醫生,為何在病情逐漸好轉時出現中風情況呢?根據臨床研究數據顯示,新冠肺炎會導致患者中風風險增大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栓塞風險增大
近日,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會導致一些輕症或無症狀的年輕感染者突然中風。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2日報道,紐約西奈山衛生系統的神經外科醫生Thomas Oxley和他的同事警告稱,新冠病毒會導致一些沒有症狀或症狀較輕的新冠肺炎年輕患者中風,且主要人群是30歲到40歲的年輕人。奧克斯利與他的同事強調,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會以不尋常的方式引起血液凝結,而這將導致中風。報道中稱,在過去兩週中,年輕患者突然中風的病例增加了6倍。其中大多數沒有既往病史,感染新冠病毒後要麼僅有輕症(要麼無症,2例)。”
而4月10日發表在《血栓形成研究》(Thromb Res)雜誌上的一篇論文顯示,在一家荷蘭重症監護病房的184例COVID-19患者中,38%的患者出現血栓形成。一旦血栓脫落進入腦血管,就會導致中風。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研究員Behnood Bikdeli也指出,許多患者體內D-二聚體(血栓形成的產物)嚴重升高,血栓有可能成為COVID-19患者發生病情惡化和死亡的主要因素。
2.腦出血風險增大
另外,現已證實新冠病毒可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2)受體結合,其在血管內皮細胞中有較高表達,患有高血壓的新冠肺炎患者,可能會出現血壓異常波動升高;同時,危重症患者可合併血小板重度減少,兩者均可能增加腦出血風險。上述因素可能是新冠病毒危重症患者出現急性腦血管病的原因。
Thomas Oxley的團隊提醒人們關注自己的新冠病毒感染症狀,一旦有中風徵兆立即撥打急救電話。他說,中風最簡單的對照辦法就是“FAST(快)”:F代表面癱、A代表手臂無力、S代表說話困難,T代表及時撥打急救電話。
3神經系統受到攻擊
新冠病毒還會攻擊患者神經系統,導致患者出現嗅覺喪失,暫時失去意識,甚至發生中風。
3月初,華中科技大學胡波教授團隊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發表研究論文,探索了新冠病毒對神經系統的影響。該研究回顧性分析了214例住院患者的神經系統症狀,觀察到神經系統症狀具體分為3類:中樞神經系統症狀或疾病,包括頭痛、頭暈、意識障礙、共濟失調、急性腦血管疾病和癲癇;外周神經系統症狀,包括味覺或嗅覺減退、視力減退和神經痛以及骨骼肌症狀。結果發現,與非嚴重的新冠肺炎患者相比,重症患者通常有神經系統症狀。
紐約朗貢醫學中心神經學專家Jennifer Frontera介紹,她所在的醫院的神經科醫生評估的結果顯示,有5%到10%的COVID-19患者有神經系統的表現。但是這可能大大低估了實際的人數,因為許多患者服用了鎮靜劑,還應用了呼吸機治療。Frontera的團隊推測,在某些情況下,病毒感染可能抑制缺氧引起的腦幹反射。這可能是對患者血氧含量極低但沒有呼吸困難的現象的另一個解釋。
另外,4月3日,《國際傳染病雜誌》( Int J Infect Dis)上刊登了一份來自日本的研究小組的案例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在一名患腦膜炎和腦炎的COVID-19患者的腦脊液中發現了SARS-CoV-2,這表明該病毒可以入侵中樞神經系統。
肺外多器官損壞
根據COVID-19臨床數據,耶魯大學和耶魯-紐黑文醫院的心臟病專家Harlan Krumholz認為,除中風風險增大外,COVID-19可以對人體肺外多個器官造成毀滅性損害。、
1.心血管損傷
2020年3月25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心臟病學》(JAMA Cardiol)上的一篇論文表明,中國武漢416例COVID-19住院患者中有將近20%的患者出現了心臟損傷。在武漢的另一項研究則回顧性收集了112例新冠肺炎患者資料。研究者發現,新冠肺炎患者中存在心肌損傷的證據,12.5%的患者出現類似心肌炎的異常表現,包括CK-MB和NT-proBNP水平升高,但超聲心動圖和心電圖沒有發現心肌炎的典型徵象,提示在新冠肺炎患者中出現的心肌損傷,更可能是新冠病毒對整個機體影響的後果,而不是其對心肌的直接損傷。而心臟損傷標誌物的升高很有可能繼發於全身功能障礙,可考慮作為近期預後不良的警示指標。
病毒感染也可能導致血管收縮。有報告顯示,患者的手指和腳趾缺血,表現出腫脹、疼痛和組織死亡。肺部的血管收縮可能有助於解釋新冠肺炎患者出現的令人困惑的現象:患者的血氧水平極低,但並沒有呼吸困難。在該疾病的某個階段,這種病毒可能會改變調節血壓和血管收縮的激素水平,血管的收縮並不阻塞肺泡,而是阻礙了氧氣的吸收。Levitt說,有一種理論指出,這種病毒會影響血管生物學,這就是為什麼氧氣水平如此之低的原因。
2.肝臟損傷
新冠肺炎相關肝損傷表現為肝酶升高,肝細胞變性、灶性壞死伴中性粒細胞浸潤,肝血竇充血,匯管區見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微血栓形成。新冠肺炎相關肝損傷的發生機制與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徵(MODS)、藥物性肝損傷、微循環障礙及新冠病毒對肝臟直接損傷有關。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藍斐課題組的研究結果探明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肝功能衰竭機制。2月5日,該團隊發表在bioRxiv的研究表明,這種肝功能異常可能不是病毒對肝細胞造成的損傷,而是由膽管細胞功能障礙和藥物誘導、全身性炎症反應等其他原因引起。同時,作者提醒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應在住院期間和初愈後接受肝功能異常的專門護理。
3.腎臟損傷
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的神經學家Jennifer Frontera說,雖然肺是最主要的受損器官,但是一部分病毒也可能會攻擊腎臟,腎功能衰竭也是新冠肺炎死亡重要原因。新冠肺炎患者的腎功能衰竭可能是因為腎臟擁有病毒入侵的靶標——ACE2受體。
在一項研究中,屍檢的結果顯示,在腎臟的電子顯微鏡照片中發現了病毒顆粒,這表明腎臟可能受到了病毒的直接攻擊。但腎臟損傷也可能是附帶損害。因為呼吸機會增加對腎臟損傷的風險,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也會增加腎臟損傷的風險,細胞因子風暴還可以大大減少流向腎臟的血液,從而造成致命的傷害。而且,如患有糖尿病之類的既往病史也可能增加AKI的風險。西北腎臟中心首席醫學官Suzanne Watnick說,有很多已經患有慢性腎臟疾病的COVID-19患者有更高的發生AKI的風險。
最後,面對新冠肺炎,仍有太多未知值得探尋。引用王辰院士的一句話,“別以為已經勝利了,大家只是對新冠缺乏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