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愛你的,你是自由的!————對焦灼的父母們如是說

我是愛你的,你是自由的!————對焦灼的父母們如是說

父與子

親子問題大約是父母們最為頭疼的問題,中國傳統的“忠孝”文化怎麼了?我們做父母的是哪裡出了問題?重溫經典影視作品《天道》後,也許能品味一二。

按下不表高人、奇才丁元英如何在商業的驚濤駭浪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如何改變商業成本結構,殺富濟貧,平衡兩極分化,我只看到丁元英在“孝道”這一方面語出驚人,初聽極恐,細思又極對。讓為人父母為人子女的我們受益匪淺。不管我們離哲人多遠,許多觀念確實需要改變了。

丁家兩兒一女,兩兒離家在外,只在小女兒丁秋紅一人在父母身邊,當接到老父病危的通知,兩個兒子急衝衝從外地趕回家。面對是老人安然死去還是變成植物人?丁元英的給出的答案是:如果我“孝順”的口碑是由我父親的尊嚴和痛苦換得,那我真不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東西?。

對於哥哥提出的平灘義務的話,丁元英回答是:我只想到的是,這是我爸,至於是其他人的爸我沒想,其他人盡不盡力那是其他人的事,我不能因為儘自己的力時想到其他人還沒盡力而不去盡我自己該盡的力。

對於母親提出的“養兒防老”的問題,丁元英是樣說的:“如果養兒就是為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了,您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

我是愛你的,你是自由的!————對焦灼的父母們如是說

丁元英如是說

丁元英很深刻的揭穿中國千百年來的忠孝文化的本質,對自古以來中國的“孝道”提出質疑。那麼,我們為人父母也是不是對那些緊張的親子關係找到隱形答案。

我們捫心自問,我對孩子強烈的焦灼情緒是不是也有自私的成分?孩子不學習,不上進,急壞了父母們,於是父母和孩子上演了一部部鬧劇。本質是不是父母們有些太過急功近利的成分,且自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凡。“功成名就,揚名聲顯父母”,大約是自古讀書人的終極目標。那些自身無成就的父母們是不是夢想讓自己孩子的光輝照耀一下自己?這方面的因素大約也是有的。

於是湧現出眾多“恨鐵不成鋼的”父母們,自己都被自己的愛感動了,美其名曰:“都是為你好!”試問是不是大多父母把孩子當成一支長期股權投資,想著有朝一日,股票大漲,利潤頗豐,呵呵!可是到頭來每支看好的績優股最後大多成為營業外支出或壞賬損失。更不可思議的是,越投入成本大的,跌幅越大。那些從不抱太大希望、自由生長的孩子反而出人意料的成就斐然。

我們大多數人是平凡的,甚至是平庸的,就算是非凡的人也要有機遇才能有一翻作為,我們每個人是不是應認清現實?不存太多奢望,尤其是把這種奢望強加給自己的孩子。

改用李白的詩“風輕雲淡出門去,我輩本是蓬蒿人”自嘲一下那些恨鐵不成鋼的父母們。鋼有鋼的用途,鐵有鐵的用處,鐵在某一時候也許比鋼還好使呢.

最後用民國大師胡適寫給兒子的信,給那些正在煩惱著的父母以自省:

“我養育你,並非恩情,

只是血緣使然的生物本能;

所以,我既無恩於你,你更無需報答我。

反而,我要感謝你,

因為有你的參與,

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我只是碰巧成為了你的父親,

你也只是碰巧成了我的兒子,

我並不是你前傳,

你也不是我的續篇。

你是獨立的個體,

是與我不同的靈魂;

你並不因我而來,

你是因對生命的渴望而來,

你是自由的,

我是愛你的;

但我絕不會“以愛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我是愛你的,你是自由的!————對焦灼的父母們如是說

胡適先生

我們可能沒有胡適老先生的豁達風度,也沒有丁元英“鬼才”般的睿智,面對貪玩,成績不太好的自家孩子,痛苦萬分時,是不是也學習一下人家的風度和借籤一下人家的智慧,提醒自己,心下默唸:我是愛你的,你是自由的,我絕不會“以愛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