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通米
初步觀感(劇情洩露預警)
一、 服化道比較出色還原租界的隔岸觀火視角,一座城市就像一個人體結構。你要有先有骨架,有血有肉,然後才是皮膚和外表,徒有其表的劇很多,能做到影片中這個樣不容易。這是電影工業水平。任何一個路人甲都會可以去想他的身份、背景、當時的工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當時不同人物的狀態,這些都是冰山之下。做好冰山,也就是拍出來的幾分鐘鏡頭,但劇組前後不知下了多少硬功夫。當時東方第一大都市的繁華與冷漠,或多或少有所展現。全方言對白,這次的密度應該破國產戰爭片記錄了,還是要一個真實,一個還原。敬佩這點。
二、 第一現場也就是四行倉庫這邊,德械師和散兵遊勇的服化道也是經得起細看吧,軍迷肯定可以指出到位之處和不足之處。
三、 梁靜是什麼來頭,和王中軍一起掛製片人? 她這麼有錢的嗎?一直只知道她是個福建籍女演員。(在片中客串一名上海太太)
四、 逃兵視角 —— 這麼大的投資,啟用逃兵視角來描述故事,挺敢拍的。
視角問題非常奇妙,之前《南京,南京》被批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鏡頭一直跟著是日軍進攻的主線,日軍幾個主角,人物都非常豐滿,這個讓很多觀眾難以接受。《八佰》沒有“犯這樣的錯”,正經八佰的抗日視角。但是......日軍形象很模糊,基本都是一群無腦進攻的人肉背景,租界居然沒有從B故事線去做中日對抗的戲,白瞎了那個豪華場景。好吧, 可能不是白瞎,就是奢侈。
本片開局就定好了主要人物,湖北保安隊補充過來的新兵蛋子和沿路撿的老兵油子,這麼大的投資,啟用逃兵視角來描述故事,挺敢拍的。也就是希望觀眾的共情點從一開始就在這群人身上,不管是湖北保安隊的補充兵源還是路上抓的逃兵,反正不是消極厭戰就是一直想跑路,跑路的理由都差不多,出來方知務農好,寧可回家餓也不想死在這。背景也不斷有逃兵被就地正法。國軍的正面對抗是不假,可是連哄帶騙進了部隊發現這玩意是真玩命的想跑也是不少,這可能也是在反映真實吧,尤其88師當時已經補充了5-6次兵源了。更何況,這樣就不算正面歌頌國軍抗日了吧,恩?說回視角,我猜測這樣寫劇本,這群邊緣人當然人物弧光比較容易寫,從消極到積極,從被動到主動,這也是很常見的敘事手段了,這類電影總是要呼喚人格甚至神格,“奉軍令死守”和“可以跑卻留下來共赴國難”相比之下,還是後者更容易打中觀眾的G點。雖然真實的情況就是前者,但同仇敵愾之情更多都是一場場戰打出來的,越打越勇,也是符合自然邏輯的。
問題我覺得是,這樣一個小群體,老人走的太早,黃志忠的角色老葫蘆,他是第一個逃出去的,很快被日軍逮住處死,完全沒有表現機會,這場戲就是給小湖北和端午看的,去奠定他們人物動機的轉變。我原以為他是出來撐場面的,因為他逃的動機很足,連小湖北和端午都不管不顧的跑,以為要在後續某個時刻回來,沒想到那麼快就結束了。
主心骨端午(歐豪)要穿越戰爭和性啟蒙的迷霧,完成從務農小民到熱血少年的覺醒,可惜他的死法,像極了美劇裡三四號角色的死亡路徑。前面一直在鋪墊,他不想打,不想開槍,最終他確實轉變了,然後護旗一戰突然就義了。這個時候,觀眾又要找一個人物去投射。給出的答案卻是此前一直很少特寫的謝晉元。
然後說小湖北,他的戲最迷,視角著實不少,角色卻沒有立住。他是唯一能夠串聯到領導層,自己所在的新兵營,以及外部租界的人,好幾次鏡頭通過他的眼睛來展開敘事。但是,他要不要人物弧光呢? 老葫蘆死,端午死,以及跟他同級別的小哥死,到底給他要帶來什麼呢? 小湖北這裡有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他一進入四行倉庫,就被領導圈養起來了,被保護起來了。從這裡開始,我一直感知到的是,師部留下的這個營,國軍的中央軍,從上到下,怎麼每個人都怪怪的。領導層你要這個小孩何用? 是留做通信兵,個子矮比較靈活?還是要做馬倌?給局座揉揉肩?小哥死前說過,我死了,就換你上。這裡有一個替換關係,但小哥的職責是什麼呢? 如果他們要做的是謝晉元的貼身助手,為什麼謝晉元過橋的時候沒有帶上他,甚至沒有一句話交代,他就跟著散兵遊勇這一群人去炮灰了,未成年是未來,是戰爭有生力量,是祖國的花骨朵,不是應該保護到租界嗎?
小哥死的也很離奇,他是唯一能夠安撫白馬的人,結果他只是因為小湖北一句話,探頭想看一眼白馬,被狙殺了,這角色意義也是不明啊。
白馬是怎麼回事,象徵著自由嗎?戰場唯一吃了無敵藥丸的生物?從被禁錮到撒野,戰場上跑過的詩意白駒 ?最終白馬一直在繞著四行倉庫狂奔,躲過了所有的槍林彈雨,無損到結局,這匹馬太迷了,馬要象徵某種精神的話,也沒放戲進去。如果只是一匹普通的馬,營地正常的操作應該是把它關回馬廄裡吧,為啥讓它隨便撒野呢?畫面好看?
張譯和姜武不容易,演技最好的只好去演這種層次比較多的貪生怕死之輩。張譯角色最後交代的不清楚,逃到租界了,但是最後是準備回部隊還是怎麼滴沒有交代。姜武的人物弧光是完整的,他和王千源的老兵油子之間實打實能夠勾連出戰友情。
同胞因為在水道要躲日軍而溺死,這事居然對老算盤和端午沒有任何影響,直接扯謊,山東兵是知道的,卻沒有任何懲罰,中央軍的就地正法哪去了? 難道山東兵是從嚴厲到人性?他是最強悍的軍紀執行者之一,決戰前有人聽聞可以放棄逃跑,他沒有在像之前一樣直接一槍崩了,軍爺被平頭小民苟且偷生的精神所,打動了...
謝晉元和特派員的對話,顯然是要黑一下蔣委員長,你看看,你們國軍的小算盤,真是打的太爛了。而且對你們的堅守提出了虛無主義的挑戰,這個地方有意思的,非常刺激,如果是做一場給外國觀察員的秀,何必這麼認真呢?你們的犧牲沒有意義,都是上峰打出去的牌, 這有點《比利林恩的中場賽事》那種反思,戰爭虛無主義。好,特派員代表委座口諭到此,剩下就個人而言,極其尊重你們的事業。人都是好人,那麼問題肯定是委座和整個國軍體制身上,“戰爭的背後是政治” 政治的背後,當然是人性。
這一塊的處理,不知道是否有規避正面描寫國軍抗戰所帶來的問題,其實大膽一點,真的可以編一個共產黨人如何參與了這次事件,就算沒有直接參與,也能產生了很多的啟發,受惠於共軍也。
俞灝明出演上官志標,這在戲裡戲外真是一個令人心疼的互文,上官志標在上一次戰役中被爆炸燒傷,俞灝明大家知道他也是在某次拍戲中出意外被燒傷的演員,現在整容也沒有恢復的特別好,奶油小生越來越硬漢了。
國民革命軍這幫人,看上去確實能文能武,字裡行間都能感覺和下等兵明顯不同,畢竟黃埔軍校出來的。雖富家子弟們抗戰,但格調不能丟。
孫元良將軍的不是洗地和醜化的問題,而是根本沒有見到人。
五、無B故事只有群像 —— 江湖有各色人等,卻沒有刀光劍影,有明爭卻沒暗鬥。
民國江湖這段,特別有徐皓峰的感覺,上海灘大佬懸賞過橋的勇夫,是戰爭主線外一條有力有趣的補充(同時很悲壯)。劉曉慶小刀揮起來的時候,我真怕她要上前線手撕鬼子了,不開玩笑。她和她弟弟是第二現場的群像之一,家裡有一個國軍軍官的遺像,有故事。人堆裡還見到了宋洋,一副民國武林的腥風血雨就要上演的感覺。奇怪的是,第二現場事實上並沒有B故事,只有群像,募捐。聽說有阮經天的戲份被全部剪掉。這本也應該是帶有批判性的一處閒筆。
四行是戰場,對岸是江湖,這樣的設定想想還蠻有意思的,江湖有各色人等,卻沒有刀光劍影,有明爭卻沒暗鬥。可惜了。
隔岸觀火是很重的戲份,通過對抗和死守怎麼把這群人震醒,感化,動員。繼而把國人震醒是一門學問。繼而,本片放映的此時此刻,這種情緒是否是目前最需要的?我也疑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