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遠見的父母,不怕“孩子髒”

你能忍受孩子的髒亂嗎?

身邊有很多父母都很怕孩子髒兮兮的,一是覺得不衛生,二是懶得跟在孩子後面收拾,對孩子的限制就比較多,這個不能碰,那個不能摸,然而這樣做,無形中對孩子產生不小的影響。


一、影響孩子獨立性和動手能力


拿吃飯這件事來說,喂孩子吃飯可能只需要10分鐘,但如果讓孩子自己吃,可能需要半個多小時,孩子還吃得到處都是,家長怕吃髒了,就搶著喂孩子吃東西,省時省力。

有遠見的父母,不怕“孩子髒”

其實,早在孩子10個月左右的時候就開始對餐具產生興趣,孩子學著用手去摸東西捏東西,這是他在感受食物的形狀大小,發展手部的精細動作。

每個孩子學會獨立吃飯之前,都有這樣一個摸索的過程,這是孩子獨立進食的開始,也是鍛鍊手部協調能力的機會。

家長應該引導孩子邁出這一步,不要為了乾淨去搶過飯勺向孩子嘴裡塞飯。

在韓國的家庭裡,很多孩子都能在很小的時候獨立吃飯。韓國綜藝《超人回來了》中,爸爸們都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吃,就算用手抓著吃,衣服、臉上都沾上了各種醬汁、飯粒也沒關係。

有遠見的父母,不怕“孩子髒”

允許孩子有髒亂的自由,孩子才能更快地學會自己動手。


二、影響孩子探索學習的好奇心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孩子舉著一隻蝸牛對媽媽說:“媽媽,蝸牛為什麼揹著重重的殼還能走路啊?它不覺得很重嗎!”

媽媽低頭一看,嚇得大叫:“髒死了,快點扔掉!”

孩子一臉失望地放下蝸牛,媽媽趕緊幫他擦了擦手,又聽見孩子問:“媽媽,為什麼蝸牛總是在下雨天出來呀?”

媽媽還在生氣:“你管它什麼時候出來,再亂碰它,它會咬你!”

孩子一聽,果然沒話了。

孩子的好奇心破壞性的力量,往往是來自成人的限制和無視。

就像上面這位媽媽,不僅破壞了孩子的好奇心,而且打斷了孩子的觀察和思考。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們思想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常常來源於好奇心。”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不斷地對新事物產生好奇,這是難能可貴的,我們應該保護孩子這份童心,並和孩子一起去探索,給孩子充分的支持,怕髒怕亂,則阻礙了孩子探索的步伐。

有遠見的父母,不怕“孩子髒”

三、影響孩子的創造力


曾經參加過一場兒童創意畫活動,孩子們手上沾滿顏料,發揮想象力,隨意在畫布上塗鴉。

孩子們玩得很開心,父母的表現卻大不相同,有的媽媽拿著紙巾追著孩子後面給他擦,一邊擦一邊催著孩子,恨不得早點回家。有的媽媽則由著孩子玩,孩子畫完作品,他們還會拍手稱讚。

有位媽媽跟老師抱怨道:“不能舉辦一些簡單的活動嗎?孩子弄得小髒貓一樣,衣服洗都洗不乾淨!”

而現場的老師勸道:“這對您來說又亂又髒,對孩子來說卻是鍛鍊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機會。”

有一項研究表明:自由玩耍會讓孩子變得更具有創造性,提高與人相處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

簡單來說,會“玩”的孩子,更具創造力。

當孩子熱愛某件事時,只要不會造成惡劣的影響,我們都應該應該去積極回應並支持孩子。


四、讓孩子失去了很多童年的快樂


在《林間最後的小孩》一書的序言中,作者理查德·洛夫的兒子問了他一個問題:

“爸爸,為什麼你小時候比起我們現在要有趣得多?”

大人們童年生活裡和自然有著親密接觸,玩泥巴、蹚小溪、抓蟲爬樹、採野菜......每天玩得一身泥土,這些是現在城市的孩子很難接觸到的了。

這不僅是城市發展的結果,也是因為家長觀念的轉變,有的家長覺得外面髒、有細菌,就把孩子保護在一個半真空的環境裡,不鼓勵孩子隨意到戶外玩耍,這樣的教育中,孩子避免不了更多地接觸電視、手機、電腦。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如果寶寶幼年時被過度保護,沒有接觸到自然環境裡的寄生蟲、細菌和病毒,那麼長大後患免疫系統疾病的幾率就會更高。”

不常出門接觸大自然的孩子,抵抗力反而更差。

孩子是屬於大自然的,草地上放肆奔跑摔跤,沙灘泥裡建造城堡,在小溪邊自由玩耍,他們得到不僅僅是快樂、健康,還有童年珍貴的回憶。

父母愛乾淨是一件好事,可以有效減少孩子接觸到細菌,也給自己省了很多收拾打掃的時間,但給孩子下太多禁令,也會減少孩子接觸這個世界的機會。

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玩,一點髒亂的代價是值得的。


五、允許孩子有髒亂的自由,給父母的兩條建議


1.允許孩子髒亂不等同於不衛生


有次去鄉下玩,遇見一群孩子們在田裡和起了土,玩起了泥巴,開始了他們的“藝術創作”,玩得不亦樂乎。

孩子父母看到也沒阻止,而是給孩子換好了耐髒的衣服,囑咐孩子結束之後回屋子裡清洗乾淨,有位爸爸還帶頭領著孩子一起玩。

允許孩子髒亂不等同於不衛生,父母依然可以在玩耍過程中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比如當孩子吃飯吃成大花臉,出去玩玩得一身是泥,結束後就儘量讓孩子自己收拾,遵守衛生的規則,勤洗手、碗筷自己放好、自己製造的垃圾自己收拾等。

養成正確的衛生習慣,孩子既能玩盡興,又懂得衛生與安全。


2.在家裡開放出一片屬於孩子的天地


演員孫儷曾經發過一條微博,曬兩個孩子在家裡“亂塗亂畫”的場面。

剛開始,孫儷擔心牆紙被毀壞,想阻止他們“亂塗亂畫”的行為,但鄧超及時阻止了:“別影響他們的創作”,牆紙可以換,但靈感不能等。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把整個家讓出來給孩子塗鴉不大可能,但我們可以給孩子劃一個專屬的天地,可以是一面牆,也可以是一個角落。

有個朋友的女兒也很喜歡在牆上畫畫,朋友也氣到抓狂過,後面想開了,反而專門開放了一面牆給女兒畫。

他把女兒房間的某面牆做成畫畫牆,像黑板一樣,畫完還可以擦掉,孩子畫完後,就讓她自己去收拾。這樣既保護了孩子的興趣,又培養了孩子的責任心。

不怕“孩子髒”的父母,不是對衛生不管不顧,反而比愛乾淨的父母付出了更多的耐心和精力。

因為在他們看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玩出自己的快樂,比弄髒衣服重要得多。

有遠見的父母,不怕“孩子髒”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


微信公眾號: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週一至週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創文章,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