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齋志異》的第一篇,蒲松齡會寫些什麼

在《聊齋志異》的第一篇,蒲松齡會寫些什麼

蒲松齡本人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19歲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考皆第一而聞名籍裡,補博士弟子員。但後來卻屢應省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可想而知,蒲松齡雖然年少成名,卻在人生的大部分時候都是過得相當鬱悶的。

他在一邊給人當幕僚陪領導跑基層一邊收集故事素材的時候,對考試這回事一直耿耿於懷,說不定心裡會時不時吐槽幾句,《聊齋志異》裡面有很多描寫科舉制度對讀書人迫害的故事,尤其是第一篇就叫《考城隍》,看來對於此事的確是意難平。

在《聊齋志異》的第一篇,蒲松齡會寫些什麼

蒲松齡

《聊齋志異》裡很多故事都很叛逆,萬一作品發行不幸半途夭折了怎麼辦呢?蒲松齡不愧是一個鬼才,他既想表達自己內心真實想法,又不能觸怒他人,於是故事多以隱喻為主。而這第一篇故事常常被看作是宣揚仁孝的寓言。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故事大概講了什麼:

縣裡有一名姓宋的廩膳生員,一天生病躺床上看見一個差人過來邀請他參加考試,來到個不認識的像帝王居住的地方,宮殿裡坐了十多位官員除了一個關羽其他都不認識,他跟一個來自長山姓張的秀才一起考試,官員很滿意他的才華要他立馬去當城隍,宋公想給母親養老送終後才效命,一查他母親還有九年陽壽,於是安排張秀才先代任九年。等到宋公回到陽世,他本是已死三日之人卻奇蹟復活,一打聽長山還真有個張姓秀才死了。九年後,母親壽終正寢,宋公也從容上任。

在《聊齋志異》的第一篇,蒲松齡會寫些什麼

考城隍

這故事乍一看,好像還真這麼一回事,陰司官相較於陽世官更賞識宋公的才能,宋公確也德才兼備,考卷中有題:“一人二人,有心無心。”(一個人兩個人,是有心還是無心。),回答:“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有心做善事的話,上天也不會因為這件善事而有所賞賜;無心做了惡事,上天也不會因為這件惡事而有所懲罰。),簡直是標準答案。

在得到官職後,宋公一面感激涕零,一面又顧念老母,陰司官是多麼通情達理,又給了他九年陽壽以盡孝道,真可謂忠孝兩全。

在《聊齋志異》的第一篇,蒲松齡會寫些什麼

不過在這個故事裡有一個男二我們還沒有提,就是那位戲份很少只當了個陪襯的長山張秀才,唯一的一句臺詞還是在與宋公的分別之際贈詩“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身邊有花又有酒的話,春天就好像常在了;即使沒有蠟燭沒有燈火,夜晚也能像天明一樣。),看似相互勉勵,又像是淡淡哀傷:畢竟你還能多活九年,我可是立馬就要交代在這兒,還要替你上九年的班!

至於宋公究竟是不是真的死亡三天又莫名其妙復活,張秀才又恰好離世,畢竟這一切都是陰司官判筆一揮而成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