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山曉,一個淺山住區的建築思辨之道,對話日清建築宋照方

翡翠山曉,一個淺山住區的建築思辨之道,對話日清建築宋照方

走進卓越萬科翡翠山曉

對話北京日清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總建築師 宋照方

探討有關淺山住區的關聯性思考

“現在北京住宅的用地越來越緊張了,住宅的稀缺量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對於改善型人群,這種需求量還是很大。我們認為這個項目將來可能是石景山片區的一個標杆性項目。

現在想來大致有四個層面的追求:在這個項目中跟萬科一起考慮產品一體化設計與生產過程,並通過設計實現產品與生活的理性配置。怎麼以設計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從而給予未來的生活有所期待;在商品的使用上,通過設計改善能夠滿足未來石景山片區的中產或中產以上的人群;在這個城市運營層面,它將來能夠帶動我們整個片區的城市活力;建築設計讓它能夠既滿足我們的與山對話,同時又可以達到淺山到城市之間的過渡。”

翡翠山曉,一個淺山住區的建築思辨之道,對話日清建築宋照方

區位圖 本示意圖僅展示項目的位置關係,不反映各部分之間的實際距離,受圖片大小所限,

各部分的比例不完全一致。以上信息採集時間截止至2018年10月

這次的建築設計跟以往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宋照方:在北京已經不止一次做翡翠繫了。翡翠繫有一個明確的宗旨,那就是對城市運營商身份的不斷強化。這一次也是如此,商業和所有的配套已經作為城市運營的一部分,示範區也不是純粹的售樓處,我們是把商業示範區和賣場示範區結合在一起考慮的,對於翡翠系來講是這麼一個標準。萬科打造翡翠山曉主要還是針對於中產和中產以上的人群。之前的翡翠書院是以科技為主題,導入生態科技,強調文化藝術,依託於城市運營商的身份,並把企業高級白領和高級管理人才作為服務對象。這次的山曉尊重淺山生態,以城市運營為主要宗旨,社區文化和商業互為動力,簇生一種新的淺山住區的思考。

翡翠山曉,一個淺山住區的建築思辨之道,對話日清建築宋照方

效果圖 本圖僅為翡翠山曉項目規劃效果示意,與實景存在一定差異

翡翠山曉有哪些不同?

宋照方:首先山曉是作為第一居所的一個銷售型的物業類型,在石景山的山腳下,生態環境非常好。北邊的示範區在未來會是一大片商業區,也是城市運營的一部分,所以說未來的居住社區和商業社區是合併在一起去考慮整個社區的運營成效。所以城市運營將來是肯定會融入到第一居所裡面去的,它不光是純粹給人一個居所,它一定要有一個商業氛圍和環境。其次山曉這個項目它有一部分是首改型的客戶,另外一部分是再改型的客戶,可以看到我們產品自下而上有著不同人群,我們把不同人群做了一個排列組合,從底層的複式到中間的平層,頂上則設置躍層。

現在一線城市的房價這麼貴,希望人能夠在我們這個很小的空間裡或者我們這個90平米產品裡,能夠去滿足不同的人群,即是麻雀雖小也五臟俱全,也希望把所有的東西能夠融合進來,能夠滿足基本家庭的生活需求,或者是改善型家庭的生活需求,同時兼顧滿足對不同人群的需求,這個項目之所以獲得好評,也是基於對目前客群需求的一種深刻探究。

翡翠山曉,一個淺山住區的建築思辨之道,對話日清建築宋照方

效果圖 本圖僅為翡翠山曉項目規劃效果示意,與實景存在一定差異

翡翠山曉的項目特點是什麼?

宋照方:第一個剛剛也說到,這裡有更好的配套設施,它的整個的商業設施比其他所有項目的商業配套設施都要完善,未來也不只是作為社區的配套,同時也是石景山片區的一個商業配套。從產品整體規劃上。社區內部的規劃是組團化的佈局方式,且整個社區景觀是屬於開放市和體驗式的景觀分部形式。另外,山曉項目要開創一個城市運營中的居住社區,同時它也能夠帶動整個片區的運營,作為五里坨地區的一個核心項目,不管是商業運營,還是居住體驗,都可以作為這個區域的代表性作品。

翡翠山曉,一個淺山住區的建築思辨之道,對話日清建築宋照方

本圖片僅供欣賞

卓越萬科翡翠山曉做為一個城市運營商的身份,有哪些特別細節的考量嗎?

宋照方:與萬科長久接觸以來,一直認為萬科它有一個最核心驅動力,就是對於產品的一體化思考,也是城市的一體化思考。從住宅的建築到裝修及設備,甚至說景觀或者到建築外立面。萬科的精裝修大家是熟知的,尤其是做首改、再改型的精裝修,他們還是很強的。從設備和它整個的裝修標準的設定和實現以及空間的體驗感,都能夠滿足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

包括精裝配置,比如樣板房裡的廚具、鞋櫃的設計等等一系列細節的人性化考慮。還有就是物業管理,這是他們的基本產品能量。作為設計來講,我們可能更多的考慮是景觀和建築怎麼去協調,從室內,示範區到建築住宅,我們從室內建築景觀更多就是把它融合在一塊去考慮,建築風格會配置什麼樣的景觀元素,建築風格需要什麼樣的建築材料,能夠去表現出我們的建築特質,再去結合精裝的產品一體化和物業管理的社區服務一體化這兩個優勢,那麼實現產品力是毋庸置疑的。

翡翠山曉,一個淺山住區的建築思辨之道,對話日清建築宋照方

本圖片僅供欣賞

城市如何實現與社區內部的聯動?

宋照方:其實,城市的外部環境對於社區內部,我們更多是在做城市運營,為什麼講城市運營?如果說城市外部更多滿足的是我們閒暇時間的需求,那麼在社區內部講,更多的是居住體驗,且是一種純生態型的體驗,不要做太過於人文的,也不是很表象形態設計,創造的是一個生活生態,從淳樸的城市生活中進化出來的一種模式。

什麼叫貴,什麼叫值錢?什麼叫尊貴?這裡,所有的尊貴是從城市、建築、景觀、空間設計上去體驗出來的,而不是表象熱鬧與喧譁,我們一定要讓他感覺到這東西,並給予這樣的環境帶出一種尊貴感。所以我們整個的建築雖然沿用著北美草原風格,但是更多的還是接近於一種無風格主義,不是一個純粹的新中式或者新美式。山曉,依山而生,一個整體的環境,迴歸一次山的主題性的設計,才有了山曉劇場的社區文化目的地,山曉,是一種新的淺山住區的城市生活,書寫一種山的語言,重構與山對話的城市社區關係。

翡翠山曉,一個淺山住區的建築思辨之道,對話日清建築宋照方

效果圖 本圖僅為翡翠山曉項目規劃效果示意,與實景存在一定差異

生活、淺山、城市、社區,設計方面的思考是?

宋照方:環境更多的是實現對自然體系的構建,實現一種與山對話、跟建築對話的方式。我們的設計理念就是以自然生態帶動一個新片區的人文的居住環境。但又不刻意強調它的文化感,或者說強調它的某種風格。設計中我們更多的是做減法,強調細節,通過細節設計減弱建築的裝飾性,把細節做精緻,形式感的東西儘量抽象化一些,這也是我們對於建築設計上的一個考慮。

配合我們一種大區生態和較為純粹的景觀原型,實現項目社區內部的建築環境到外部的商業運營自然過渡,並與山體整個的環境對話形成一個整體語境。商業配套和生態綠化形成一個整體的關係聯動,這是我們整體的一個考慮。立足於山曉社區,山曉劇場則是對我們生活到文化社區的一個引流,也是打破城市邊界的一種新社區形態的設計。商業在未來是在城市中形成新的生活活力圈,出發於文化形態的生成,延展在住區到城市的社區生活運營之中。

翡翠山曉,一個淺山住區的建築思辨之道,對話日清建築宋照方

效果圖 本圖僅為翡翠山曉項目規劃效果示意,與實景存在一定差異

翡翠山曉,一個淺山住區的建築思辨之道,對話日清建築宋照方

效果圖 本圖僅為翡翠山曉項目規劃效果示意,與實景存在一定差異

這是不是一種新的開發模式和新的城市思考?

宋照方:是,其實你看我們現在這個商業規模講的話,已經不是純粹的對於這個項目的一個配套了,不管是從山曉劇場,還是從整個商業配套,應該是一個具備帶動性的板塊設置。不僅僅實現商業配套和文化標地的城市公共化,也實現活力生活體驗的多元化。最早看到這塊地的時候,最讓我感動的就是環境。

我自己也是北京人,以前這片是首鋼,首鋼當時那種大院生活和工業化的生活氛圍,就相當於一個城市了,現在首鋼可能不在了,但我們依舊想給它一種記憶感,並不是說一定要去做一些鋼鐵的痕跡,或者是改造的跡象。我們更多的是在這個片區營造出一種家的感覺,有商業,有書屋,有咖啡,有劇場,有可以讓我們更為舒適的居住環境,結合石景山的大景觀環境,從而形成一個共享、生態的大社區環境。

從一種產業轉型這種大的肌理之中,尋找一種新的、對未來的住宅形態的轉型化思考,由此依舊要回歸到對城市的運營。尤其是一線城市,所有的項目都要依託城市運營的視點,這個項目也是如此,翡翠書院也是一樣。因為純粹的做一個居住社區那等於是賣商品,那不是在做城市。住宅產品時代之後,我們還要考慮到未來這個居住區它本身的配套設施能給這個城市帶來什麼貢獻。

那麼從整體城市系統而言,在空間的尺度上有哪些考慮?

宋照方:產品我們還是爭取最舒適的戶型,為什麼是舒適?我們該提供的空間一定要儘量去滿足當下和未來的生活需求;其次,我們該節省的地方,要儘量節省,比如我們產品上的公共走道空間和套內的走道空間,我們儘量把它做最小,跟公共環境空間形成一個整體的考慮,這樣能夠最大的利用設計給予更多我們更為有效的生活空間。產品定位上還是考慮中產或中產以上的白領階級客戶群,所以我們希望給他們帶來他們所需要價值。空間的完整度要保證,公共空間儘量節省。

翡翠山曉,一個淺山住區的建築思辨之道,對話日清建築宋照方

示意圖 僅為示意圖僅供參考

立面上,我們所有的主體牆面並不是說非得用石材或者是金屬去體現價值感,我們更多的是希望匹配,我們不能用一個全乾掛體系的產品去對一箇中產配置的產品。其實它匹配度達成一致性的情況下,我們更多是在於外牆的外裝設計上,外裝的細節上去做一個改善,比如材料的分割方式,還有它材料的搭配方式,顏色的搭配方式等等;

前面也提到並不刻意追求風格化,對於萬科來講,翡翠系給人的整體感覺是:第一要有設計感,第二理性導出適居生活,這一次翡翠山曉我們有一個二次設計,通過模型的全方位比對,合理的設計外裝體系多種材料的搭配關係,在尺度的控制上,作一個真實的模型節點,可給與一個未來的最好的建造效果。

社區每個組團有哪些差異性?

宋照方:整個項目來講,每個組團之間沒有太多差異性,整個產品分佈基本上是一個均勻分佈的模式。而是在一棟樓裡去放入不同的客戶群,並不一定要是別墅,或是90平米住宅,這種類型的產品,我們認為它屬於一種客戶群。從設計出發,讓人感覺到我們不同的組團上能有一個不同的景觀體驗和景觀變化,以及建築設計的變化。

主要還是為了豐富我們的一個社區體驗感,而非在做一個產品分佈。有些地方會做一些局部的變異戶型,儘量把我們的環境處理得精準一些,景觀和建築之間的協調關係和尺度關係也會更加精準的控制,當然還要滿足規範,也會出現一些特殊戶型,但是不多,主要是一些邊戶的位置。

翡翠山曉,一個淺山住區的建築思辨之道,對話日清建築宋照方

效果圖 本圖僅為翡翠山曉項目規劃效果示意,與實景存在一定差異

商業配套、山曉住區和山曉劇場,這三個不同板塊的功能分佈在設計上有哪些不同?

宋照方:當時來了以後,現場體驗最深的就是,在目前劇場這個位置,我們希望出現一種未來感的東西。考慮到一些個人感受、心理感受的問題,也希望不要太高冷的呈現,還是要用一種暖色的設計。

我們希望這一片山野中,有一個很未來感東西能夠落到這個商業區,將來這個會形成我們標誌性的一個指引,也是我們整個故事的起點,賦予一種新的創新理念給予社區,可以引導我們未來的生活,從而實現一種新生活模式。也是一種未來生活的新思考,可以讓我們在這裡有未來的暢想。就像一個太空的一個不明物體,落在了一片田野中,可以作為我們與未來的一種鏈接,連接後面的商業片區坡地的建築形態,考慮它的跌落和生態的環境的融合,希望一個標誌性的建築作為我們故事起點,帶動起一個比較生態的商業環境,達到一種人文形態的形式感的實現。

商業片區的形式感不是那麼強,希望給一個有時尚感、未來感東西引入我們整個故事概念,從而達到一個把建築消失在商業中的功能之中的作用。山曉劇場和商業配套的設計整體來講,都是現代且時尚的調性,從劇場到商業片區都是能夠去帶動一個石景山區域的商業活力的,那麼在建築理念的創新要跟生活理念創新實現相應的匹配度,從而實現新城市構想的新內容活力。所有的外表,所有的表皮,或者叫所有的形式,都要去填補新的內容。一個好的內容,也就需要好形式就要去滿足內容上的要求。我們不可能用一個非常古典的東西去帶動一個非常時尚的或者創新的內容,也只有足夠的創新度才可以有新的空間理想。

翡翠山曉,一個淺山住區的建築思辨之道,對話日清建築宋照方

效果圖 本圖僅為翡翠山曉項目規劃效果示意,與實景存在一定差異

建築和景觀之間實際上也是打破了某種邊界思維?

宋照方:結合整個景觀的一個考慮,就這個片區環境來講的話,它也是非常合適,這邊的話它是實際上是希望給人一種更強的體驗感,而不是生活形式感更強,再加上一種簡約化的設計,實現體驗式的場景,不僅僅給予能夠呼吸的新鮮空氣,建築也是能夠呼吸的建築,人也能去感受建築的脈搏和整個環境的起伏。建築生在景觀之中的,也是在山地的起伏之間。但建築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山地建築,只能說是一個山腳下的社區,住區給予的淺山之中的一個天然環境。

淺山住區跟你之前接觸的山地建築有哪些不同?

宋照方:在這個項目中,商業地塊和山曉劇場實際上是靠山這邊,跟山去對話,讓它更緊密、更時尚、更現代、更純粹一些。到山曉住區這邊的話,偏向於城市過度了,偏居住形態,或者偏這種封閉式的社區管理,一邊在城市之中,一邊在淺山之上,從而很好的把文化、商業、社區做了一個完整的地勢上的平緩過度,完全的實現淺山有語,城市有聲的狀態。

翡翠山曉,一個淺山住區的建築思辨之道,對話日清建築宋照方

效果圖 本圖僅為翡翠山曉項目規劃效果示意,與實景存在一定差異

如果是純山體建築的話,那我們完全可以把這個住宅按照我們商業或者劇場這種做法,很現代的和山融合在一起,但如果是淺山做法的話,就可能是我們這個一次設計它不靠山,它可能要靠城市。該是山的那部分就是山的語境創作,該跟城市說話的部分就跟城市說話,兩個之間有一個對比,有一個過渡。這是作為建築與景觀都要關注和考慮的。淺山項目是不太適合做太過前衛的,反而對空間舒適度要求會更高,而山地則可以感受自然,建築是消失掉的,可以做成是完全消失的建築。淺山建築它還是偏城市性的社區建築,就是它還是要給人一個實的感覺,要靠足夠的人文打造聯動形成內部的環境才行。

其實這樣過渡是虛實之間尋找一個最好的表達方式,讓它可以現代也可以舒適。一邊我可以在山裡睡覺,一個是我可以在我的臥室裡打開窗戶看山,體驗感是不一樣的。翡翠山曉的體驗感則是鬧中取靜,在山有山,生活在山腳下的一幅生活畫面的描繪。可以看見城市,但是城市離我比較遠,也可以感覺是在山裡,但是我又能知道我在城市之中。

如果純山體建築的話,那它就是一個完全超脫的生活環境,它更多的偏向於第二居所,或者是帶一些旅遊產品類型的設計,山曉則是第一居所的定位,也就有了不同的設計。 我們剛才說的是一種山體的環境,不是那種山城的做法,如果像重慶那種山城的話,那它城市是一個高差變化很大的東西,它實際上不是去做它的環境,它實際上是在做它的標高變化,最終實現一個比較具象的社區表達。

翡翠山曉,一個淺山住區的建築思辨之道,對話日清建築宋照方

效果圖 本圖僅為翡翠山曉項目規劃效果示意,與實景存在一定差異

設計過程之中哪些方面是你認為的難點?

宋照方:我覺得難點還在於政府對90平米戶型的要求,要求比例還是比較高的,在這個比例之上,怎麼去把握高級白領人群的需求,而這種戶型跟城市裡的90 戶型的價值需求也是不同的,他們有著什麼樣的空間需求?

不管是從環境和產品,還是從建築立面上,我們去怎麼去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剛才我們也說到,從產品上,我們怎麼去解決它有效空間的利用,怎麼去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在建築上,我們怎麼在低調中創造美,在低調中怎麼用設計感創造精緻的建築形態。所以說,不管是公共空間還是社區內部空間,其實是對空間需求都要有一個相對精準的把握。

因為這種容積率的產品,它在某種意義上更適合做一些純低密的類別墅這種產品,但是這個項目中因為有很多90平米戶型,所以我們的難點就是在於如何把這種九零產品的戶型讓它也創造出它的價值感,這個項目要考慮很多這方面的一些因素。

當時我們介入的時候,旁邊的樓盤跟我們差異化的東西不是太多,也並沒有刻意去尋找差異化,周邊的項目產品我們也看了一些,跟我們的可能也不是一個類型。因為這個項目的整體定位很精準,它的密度和利用率其實適合做一個養生型的或者叫第二居所,就是到這來度假養生。這個項目難就難在它給了你這麼一個環境,你要把第一居所產品放進來,九零產品要放到這裡,從城市的空間把這部分人群拉進來,那用什麼手法把他們給拉進來,這是這個項目的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翡翠山曉,一個淺山住區的建築思辨之道,對話日清建築宋照方

效果圖 本圖僅為翡翠山曉項目規劃效果示意,與實景存在一定差異

景觀上如何實現社區優化?

宋照方:我們在這兩個地塊更多的是從景觀設計的形式感和景觀的形式變化上去過渡,在商業這邊更多的強調一些原生態的屋頂綠化,這個做法是三維景觀的模式。

山曉住區景觀更多的是體驗式景觀,是人回家的必經之路,它更強調一個人文環境。我們在城市外部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景觀聯動了,包括整個的環境和山體已經把地塊全部聯動起來了,所以在兩個地塊之間,可能需要去從景觀的層級過渡去打造一個紐帶,畢竟這兩個地塊沒有連在一起。

翡翠山曉,一個淺山住區的建築思辨之道,對話日清建築宋照方

效果圖 本圖僅為翡翠山曉項目規劃效果示意,與實景存在一定差異

(本文圖片由卓越萬科·翡翠山曉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