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孩子愛攀比、別人有的我也要,來看看“小機靈”爸媽怎麼做

最近,朋友家的小寶貝進入了“買買買”的狂熱階段,帶她逛商場時,玩具、零食、漂亮髮卡、小裙子,見啥想要啥,張口就是“我也要”。

朋友帶寶貝去串門,但凡別的小朋友的東西和家裡不一樣,她女兒就嚷嚷:“媽媽,為什麼別人有,而我沒有呀?”“我也要!”

朋友表示很無奈,給女兒買了,可到她手裡的東西也是3分鐘熱度,花了不少冤枉錢;假如不買,又沒太好的說辭安撫寶寶的情緒,小寶貝就會委屈巴巴一直哭。

朋友問:“有沒有什麼好方法正確處理,不知道別的小機靈爸媽都是怎麼做的?”

帶著這個問題,我調查了將近100個3—6歲的家庭,通常爸爸媽咪們會有三種反應。

3-6歲孩子愛攀比、別人有的我也要,來看看“小機靈”爸媽怎麼做

反應1:對孩子的表現感覺如遇洪水猛獸,不由分說給娃貼上攀比的標籤,抓住機會狠狠教育一番。

這類父母的觀點是,一味滿足會埋下縱容的種子,讓孩子養成揮霍無度的習慣。他們認為,“窮養”大的孩子才堅強、能吃苦。所以從孩子的攀比之心有小萌芽時,就要掐滅嚴加管教。

3-6歲孩子愛攀比、別人有的我也要,來看看“小機靈”爸媽怎麼做

反應2:感覺現在條件好了,就一個或兩個孩子,別家孩子有的東西,也應該讓自己的寶寶擁有。而且工作忙,陪伴孩子較少,心中不免有些愧疚,想物質上補償孩子,這點小小請求應該滿足啊!

這類父母的觀點是,看似“放任”的背後,包含著對孩子滿滿的愛,把孩子的幸福感、滿足感看得很重,認為愛孩子,就該給TA實實在在的“富養”。

3-6歲孩子愛攀比、別人有的我也要,來看看“小機靈”爸媽怎麼做

反應3:假如經濟範圍內可以承受的話,酌情滿足孩子的一些剛需,但會制定額度,當超過額度時就要延期滿足,或者告知不能滿足的原因,並堅守底線。

這類父母就屬於明智派了,他們有明確的家庭成員分工,並在教育孩子時保持同一戰線,也不會因為隔代育兒觀念不同而產生分歧。

3-6歲孩子愛攀比、別人有的我也要,來看看“小機靈”爸媽怎麼做

其實,3-6歲的孩子開始有“攀比”很正常,孩子開始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難免會有“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迷茫。一旦看到別人擁有的東西很美好,往往不能冷靜地分析,我是不是真的需要,而是急切地想自己也和別人一樣。

正是這種迷茫的心理,讓孩子的行為看起來像是在和別人攀比,其實孩子就是擔心被周圍的小朋友排斥。在他們看來,共同語言是建立在共同擁有的物質上,這才公平。

如果孩子看著大家都在拿著玩具相互討論,而自己沒有,就覺得插不上話,就想要模仿別人,就會不斷的追隨周圍人的腳步,表現出來就是“我也要和你們一樣”。

3-6歲孩子愛攀比、別人有的我也要,來看看“小機靈”爸媽怎麼做

這種“別人有的我也要”的想法,本身沒有錯,而“攀比”卻是家長的投射和內心的恐慌傾斜到了孩子身上。事實上攀比並非洪水猛獸,堵不如疏,就像第三種家庭反應的那樣,分清是良性還是惡性,然後區別對待孩子的要求,再給出理性指導。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從孩子發展的整體觀來看,孩子心理上還沒有建立起自我管理的能力時,需要父母的協助和支持,這就好比我們不能要求一個沒有會走的孩子去跑步。

孩子不是看我們說了什麼,而是看我們做了什麼,所以無論是“富養”還是“窮養”,父母需要去看到內外一致的自己,否則孩子一樣可以感到我們的掙扎和糾結。

我們可以嘗試以下步驟,正確引導

3-6歲孩子愛攀比、別人有的我也要,來看看“小機靈”爸媽怎麼做

1、家長告訴孩子賺錢的辛苦,並以身作則

要讓孩子從小知道,錢是父母用辛勤工作換來的,不是大風颳來的那麼容易,我們都要節約用錢。不要常把別人住大房子、開名車、別家的小朋友比你聰明的話掛嘴邊,這樣只會讓孩子消極、不信心,並催生攀比心理。

每個家庭的成長環境都不同,要影響並引導孩子學會自己跟自己比,學會拿自己的成績跟上次比、今天的進步跟昨天比。

3-6歲孩子愛攀比、別人有的我也要,來看看“小機靈”爸媽怎麼做

2、家長要教孩子學會理財

夫妻雙方去溝通、商討、確認匹配自身消費能力的額度,且對孩子如實表達自己的金錢觀,培養孩子的價值觀念。

當孩子看到心儀的東西,而額度用完了不能買,撒潑吵鬧時,我們要陪伴孩子度過情緒風暴期,並堅決保持原則。

給孩子買東西時,還可以由孩子自己來付錢,讓他學會記賬。瞭解自己的索取、父母的付出,這不僅能讓孩子懂得感恩,還能培養其家庭責任感,時間長了孩子就不再花錢大手大腳。

3-6歲孩子愛攀比、別人有的我也要,來看看“小機靈”爸媽怎麼做

3、家長可適當的延後滿足孩子

《別急著吃糖》中有一個實驗:在幾個4歲大的孩子面前,都放上一塊棉花糖,告訴他們,如果在15分鐘內沒吃掉,就可以再得到一塊作為獎勵,如果吃了就沒有獎勵了。

這看起來並不是什麼難事,但對於4歲的孩子來說,15分鐘簡直是度分如年。是得到眼前的短期利益,或是等待著15分鐘過後,得到2倍的幸福,都需要孩子們深刻思考和拒絕的勇氣。

而在這個實驗的十年之後,再對當年的孩子們做調查,發現當初可以堅持15分鐘的孩子與別的孩子相比,在學習和人際交往方面都更好。

所以,家長不要給孩子一切他想要的東西,這樣很容易養成孩子過度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不能對孩子千依百順,嬌生慣養,一味遷就,否則很容易造成攀比心理的慣性,不利於孩子心理健康。

3-6歲孩子愛攀比、別人有的我也要,來看看“小機靈”爸媽怎麼做

4、多給孩子肯定,改變孩子攀比的焦點

孩子有攀比的心理,說明孩子的內心有競爭的傾向和意識,想達到別人同樣的水平或超越別人,父母就要抓住孩子這種競爭意識,改變比吃喝玩樂的消費思想,引導孩子在能力、學習、道德品質等方面和別人比。

當孩子給爸爸媽媽幫忙,或者在某方面有進步時,要給予孩子及時的有針對性的表揚和肯定,可以讓孩子更自信,減弱攀比之心。

3-6歲孩子愛攀比、別人有的我也要,來看看“小機靈”爸媽怎麼做

寫到最後,和你說句貼心話

明智的家長會教會孩子,不比吃穿比志氣,不比玩樂比學習,不比吃喝比成績,不比家庭比自己能力的思想,給孩子從小打下良好的習慣。

那麼,你家孩子到了開始“攀比”的階段了嗎?在生活中,你會怎樣教育孩子呢?

3-6歲孩子愛攀比、別人有的我也要,來看看“小機靈”爸媽怎麼做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