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非遺文化走進千家萬戶 剪紙傳承基地落戶陵城

德州新聞網訊

剪紙,是我國非物質文化藝術寶庫中一項具有特色的民間藝術。為使剪紙這門藝術形式深入走進千家萬戶,4月17日下午,陵城區時樓社區舉行“民間文藝傳承基地”授牌儀式,並邀請非遺傳承人現場傳授剪紙技藝,吸引了不少村民前來參與。

活動現場,多位本地特色非遺項目傳承人現場表演絕技,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大餐”。非遺傳承人為現場村民進行非遺傳習、展示活動,手把手講解剪紙的基本技巧:圓、尖、方、缺、線。細緻的剪功,巧妙的構圖,耐心的講解,深受村民們的喜愛,村民們瞪大眼睛仔細看著每一個動作,不時發出陣陣驚歎。在短暫的學習之後,村民們通過摺紙、剪紙、翻紙等剪紙技藝,把一張張紅紙剪出了精美的圖形。

據史料記載,剪紙在北朝時期便已經出現,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唐代還出現了專門描述剪紙的詩句。在長期的藝術實踐和生活實踐中,中國勞動群眾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將這一藝術形式錘鍊得日趨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鏤空為主的多種技法,如撕紙、燒燙、拼色、襯色、染色等,使剪紙的表現力有了無限的深度和廣度。

德州市剪紙協會會長石萬照向時樓社區捐贈了近三十幅剪紙作品,作品中既有宣傳當地文化的《東方朔偷仙桃》、《董仲舒天人三策》,還有《中國夢》、《永恆的記憶》等紅色題材剪紙作品,全部作品歷時半年才製作完成。石萬照告訴記者剪紙作為一項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藝,需要更多人去關注,不僅有特殊的文化屬性,還可以作為一種樂趣豐富日常生活。當更多的人掌握了這門技藝,“非遺”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振興。

此次活動由市派鄉村振興服務一隊與德州市剪紙協會主辦,不僅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他們親身感受民間傳統藝術的魅力,還激發興趣,培養了一批新的剪紙愛好者,讓非遺文化煥發出新的魅力,有力地促進鄉村文化振興。(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風林 通訊員 張子健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