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率先發布“即插即充”技術,創造智慧充電新生態

8月20日,在國家推薦性標準《電動汽車傳導充放電系統:車輛對外放電要求》標準的編制啟動會在深圳坪山順利召開。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標準所 副總工 劉桂彬,比亞迪產品規劃及汽車新技術研究院 楊冬生院長等領導出席了本次會議。在與會的七十餘位來自電動汽車整車、車載充電機、充電接口、充電設施、電力電網等行業專家見證下,比亞迪研究院高壓電器及高壓安全規劃部高級經理 陳明文率先發布了“即插即充”技術,創造智慧充電新生態。

比亞迪率先發布“即插即充”技術,創造智慧充電新生態


新能源用戶充電難題


據最新數據統計,自2012年起,新能源產業進入飛速發展階段,每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都幾乎成倍增長,與此同時,我國政府也在大力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即便如此,截止到2019年7月,我國公用充電樁總量也僅為44.7萬,和344萬輛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相比,相去甚遠,很顯然並不能滿足新能源車主的充電需求,充電不便利成為了制約汽車產業變革的重要一環。然而充電樁佈局不夠緊密是充電難問題的根源麼?

比亞迪率先發布“即插即充”技術,創造智慧充電新生態

經調查發現,我國充電APP已經不止50個,充電運營商總共超過300個,但公共充電樁平均利用率仍然低,不到10%。充電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到達場站後發現油車佔位,找到的樁可能是故障,插槍後發現要重新下載二維碼,有的二維碼甚至被破壞等等問題。痛定思痛,如何整合充電樁資源,提高充電樁利用率,引導消費者找到樁成為了行業的焦點。

比亞迪率先發布“即插即充”技術,創造智慧充電新生態

比亞迪發佈“即插即充”技術破局充電難題


面對如此難題,比亞迪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引領者,義不容辭的擔起解決這一問題的重任,率先提出即插即充方案,並通過車、樁、網互聯互通的方式,依託強大的Dilink系統,創造性的將充電APP植入車機,構建車機與手機互聯的智慧充電生態系統


即插即充通過車、樁、車雲與樁雲之間互通,實現插槍即充電,解決充電平臺不互通、掃碼刷卡繁瑣等問題,提高充電便利性。其原理為插槍後通過車輛底層與充電設施通信,獲得充電樁信息。通過車機API傳遞給車機應用層,由應用將信息經安全信道向運營商平臺發起充電請求。應用可以是電動汽車企業自主APP,也可以是充電設施運營商或第三方服務商的車載APP。其優勢為僅設施識別信息經底層傳遞,被冒用、截獲的破壞性和概率低,方案易實現,現有充電設施和車輛容易改制。


專業優勢:

1、信息安全性高

僅設施識別信息經底層傳遞,被冒用和截獲的破壞性和概率低;

2、方案易實現

現有充電設施和車輛容易進行改制。


相信在不久將來,車機上的充電APP會根據車主的實際需求,自動識別出充電最快、電價最低、距離最近、不用排隊、配套設施最豐富的充電場站,供車主做出最理想的選擇,並提前預約充電位,到站後即插即充。並在充電過程中,根據車機上的APP與手機端的APP互聯,時刻監控車輛充電狀態,甚至遠程管理,讓您充電無憂。


生態願景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行程規劃:行程同步 和電量提醒

尋樁導航:一鍵尋樁 智能導航

預約充電:預約車位

即插即充:插搶充電 自動鑑權

充電管控:時段控制 車輛溫度 故障續充

充電完成:無感充電 免密支付 授權挪車 空調調溫

比亞迪率先發布“即插即充”技術,創造智慧充電新生態

高壓電器及高壓安全規劃部 高級經理 陳明文在會上介紹“即插即充”技術


而當前開發的即插即充功能,不僅是給用戶帶來充電便利,更是車機智慧充電生態的關鍵,其運行只需要5 秒權鑑,0附加成本,優勢十分明顯。2018年5月“即插即充”立項開發,同年10月完成方案設計,且今年5月完成功能開發。開發過程中,共有兩項專利申請、4份企業標準 和7份測試報告。其中共歷經了1000多次充電實測確保了100%充電成功,同時也陸續開始實車測試和試點運營,相信該項目會很快完成,產品迎來正式上市。

比亞迪率先發布“即插即充”技術,創造智慧充電新生態

在科技創新為王的時代,誰會運用智能手段解決問題,誰將掌握市場的主動權。比亞迪即插即充和智慧充電生態系統的提出,不僅僅可以優化尋樁環節,提高充電樁利用率,與此同時加強汽車領域的新四化(“電動化”、“共享化”、“網聯化”、“智能化”)在現實中的剛需應用,讓用車生活更便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