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黃厚江:好課不僅要看見學生的學,也要看見教師的教

特級教師黃厚江:好課不僅要看見學生的學,也要看見教師的教

作為一名教師

究竟該以怎樣的理念、方法

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引領學生提升素養

獲得精神的蓬勃成長?

河南教師成長學院

中學語文班導師黃厚江

從一個關於木魚的故事

向我們娓娓道來他的思考和見解

給人以無限深思和啟迪

一起來看——

特級教師黃厚江:好課不僅要看見學生的學,也要看見教師的教

黃厚江

河南教師成長學院中學語文班導師,特級教師,江蘇省首批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全國優秀語文教師,全國中語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副主任,江蘇省中語會副理事長。出版有《語文的原點——本色語文的主張和實踐》《還課堂語文本色》《語文課堂教學診斷》《黃厚江講語文》等多本專著。

我願意成為一個木鐸

蘇州中學90年前的語文教師、著名史學家、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在其著作《人生十論》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他在蘇州期間,有一天晚上借住在一座山頂寺廟裡,問方丈如何創建了這座宏偉的廟宇。方丈說,他出家後就跑到這座山頂上來,深夜獨坐,一陣陣敲著木魚。山下的人半夜醒來,聽到山上清晰的木魚聲感到驚異,清晨便上山一探究竟,發現了他,遂攜帶飲食來慰問。他照舊坐在山頭上夜夜敲著木魚,大家越發覺得奇怪。

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周邊的村民都聞風前來,不僅供給他每天的飲食,而且給他蓋了一個草棚以避風雨。可是,他仍然坐在山頭上,還是夜夜敲著木魚,村民們對他更加崇敬,於是籌款給他蓋了一座寺廟。後來寺廟逐漸擴大,有了今天的規模。可以說,這樣一座大廟,就是因為方丈夜夜不停的木魚聲打動了別人的心而得來的。

特級教師黃厚江:好課不僅要看見學生的學,也要看見教師的教

木鐸聲聲,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修道者和一個佈道者對事業的虔誠與敬畏。木鐸,是一種以木為舌的銅鈴,後來比喻宣揚教化的人。《論語·八佾》中說“天將以夫子為木鐸”,意思是上天把孔子當作木鐸。孔子是木鐸,這位方丈是木鐸,其實每一位優秀的教師也都是木鐸。

教育是關乎一個民族千秋萬代的大事,方丈用自己的虔誠和敬畏喚醒了周邊村民的敬畏之心,教師對我們的工作也必須有一份發自內心的熱愛,必須懷抱虔誠和敬畏。這樣才能用心靈喚醒心靈,把知識、文明和良知,把我們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植入學生的心田,培養他們對知識的熱愛,對未來的嚮往,對民族和國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木鐸聲聲,還讓我們懂得,真正的教育是走向心靈的智慧。這位方丈沒有講經說禪,更沒有口吐蓮花,但感化了無數的人,靠的就是一夜又一夜的木魚聲。這是一種虔誠,也是一種智慧,是最簡單又是最難獲得的智慧。

一位優秀的教師應該懂得,教育就應該像方丈的一聲聲木魚,就應該像縷縷春風和絲絲春雨,浸潤學生的心田,濡染學生的心靈。正如泰戈爾所說:“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美。”

作家高曉聲寫過一篇文章叫《擺渡》,他說,創作如同擺渡,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彼岸。我認為,教師其實也像一個擺渡的人,他的責任就是把學生送達知識的彼岸和精神的彼岸。

特級教師黃厚江:好課不僅要看見學生的學,也要看見教師的教

人們常說,欲度人,先度己。度己,就是自我完善。教師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擺渡人,一時一刻都不能放鬆自我修煉,從專業素質到專業精神,從師德修養到教育藝術,都要不斷完善。更重要的是,就像佛家的自我完善是在教化眾生中實現的一樣,教師的自我完善和自我修為,也不只是為了自身,主要是為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成就了學生,教師自身的價值自然也就實現了。

我是一個普通的中學語文教師,但我願意成為一個木鐸,用我的木鐸聲聲引領學生的心靈成長;我願意做一個擺渡的人,把學生送達知識的彼岸和精神的彼岸。這便是我一生最大的價值和幸福。

特級教師黃厚江:好課不僅要看見學生的學,也要看見教師的教

有了信仰、價值導向的支撐

又該如何在課堂上踐行

把學生送達理想的彼岸呢

黃厚江導師說

在課堂上

既要看見教師的“教”

也要看到學生的"學"——

1

要能看見學生的“學”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的主體,這早已成為常識,可人們對此的理解仍存在許多誤區。我認為,所謂學生主體,不僅表現在學生舉手多、發言多,說的、做的都對,而主要表現在尊重學生學習的權利。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表現為讓學生做自己該做的事。

特級教師黃厚江:好課不僅要看見學生的學,也要看見教師的教

在2018河南教師成長學院,黃厚江導師為學員上觀摩課

可在課堂教學中,忽略學生“學”的現象還挺普遍的,主要表現為:一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二是以答案為中心,教師提問學生找答案,教師說答案學生記。三是上課過度使用多媒體,教師點鼠標,學生看屏幕。四是教師信馬由韁,學生信口亂說。五是一問就答,一答就對。不用細細剖析,大家都可以看到,在這樣的課堂上,沒有學生真正的“學”。

課堂上,教師要看見學生的“學”,既要看見學生學了什麼,還要看見學生學的過程和結果。這裡我們可以運用語文“課堂二維評價”的方法:先看學生的“學”,再看教師的“教”,最後看兩者之間的關係。看學生的“學”,主要是看在課堂上學生做了哪些事,做的是不是該做、能做的事,學生是怎麼做的,做得怎麼樣,過程中得到了什麼。

特級教師黃厚江:好課不僅要看見學生的學,也要看見教師的教

在2018河南教師成長學院,黃厚江導師聽評學員公開課

作為教師,要保證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空間,這是好課的第一個指標。以語文課為例,看見學生聽、說、讀、寫等豐富的語言實踐活動,閱讀課要保證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寫作課要保證學生寫作的時間。簡單來說,閱讀課要看到學生的讀,寫作課要看到學生的寫。教師不能總是想辦法擠壓學生的時間,干擾學生的自主學習。

很顯然,盲目地、完全接受地聽,不是學的活動;沒有要求,有要求不落實,聽憑學生信口開河,也不是學的活動;只為了記住答案和結論的讀,不是學的活動;沒有具體目的和情境,隨隨便便地寫也不是學的活動。

2

要能看見教師的“教”

所謂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去學。學生不喜歡的讓他喜歡,學生不愛思考的要讓他思考,學生不清楚的讓他慢慢清楚——讓膚淺的認識漸漸深入,讓片面的認識逐漸全面。“教是為了不教”,這是葉聖陶先生教育思想的主要觀點之一。

可是,在一些課堂上,我們還是常常看不到教師的“教”。上文中我列舉的幾種看不到學生“學”的課堂,其實也都看不到教師的“教”。比如,不少教師總是在教學中告訴學生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哪些答案是正確的、哪些答案是錯的,或者經常重複學生已知的、讓學生展示已知的。

特級教師黃厚江:好課不僅要看見學生的學,也要看見教師的教

在2018河南教師成長學院,黃厚江導師為學員答疑解惑

教師的“教”,最重要的是能解決學生的問題。

要解決,得先發現。作為教師,不僅要能看到學生的答案的正誤,而且要看到為什麼對、為什麼錯,還要能夠看到錯誤答案背後的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方式中出現的問題,當然最重要的是要能夠引導學生改進。閱讀教學如果只做題、講答案,作文教學如果只出題、打分數,教師的“教”便無從談起。

教師的“教”,也要體現在引領學生在學習中發現。教育的本質是發現,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髮現生活的美好、發現人生的美好,因為發現美好才會追求美好。

所有學科都該如此。以語文學科為例,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藉助文字,發現文本的豐富內涵、語言之美、文章之美,以及作者的精神之美和思想之美。作文教學要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之美、人性之美,發現個人豐富的感情世界、生活思考,並用語言文字等精確表達出這些發現。

特級教師黃厚江:好課不僅要看見學生的學,也要看見教師的教

在2018河南教師成長學院,學員與黃厚江導師課間互動

教師的“教”,還要體現在對學生學習成長的推動上。這既包括引領學生精神世界的成長,也包括引領學生知識學習的成長。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獲得豐富的積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在寫作教學中提升對寫作的興趣、豐富寫作的體驗、積累寫作的經驗、感悟寫作的規律和方法,如此,學生便得獲得精神和能力的雙重成長。

3

要能看見“教”和“學”的共生

一切好課都是“教”和“學”共生的。所謂“共生”,基本特徵就是“活”,“教”得活、“學”得活。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求知慾、學習思維等被充分激活,教師也被學生點燃,師生互相激發,共同成就充滿活力、創造力的課堂學習,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互融合。

有些課堂,乍看上去也有“教”有“學”,但“教”和“學”是割裂的。教師難以引領學生,學生難以呼應教師。教師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不能解決學生的問題,對學生的要求脫離實際,其教學內容脫離學生的真實需要。

特級教師黃厚江:好課不僅要看見學生的學,也要看見教師的教

在2018河南教師成長學院“成長之夜”上,厚江班學員展示風采

其中,最嚴重的表現是教師的“教”不是為了學生的“學”,而是為了讓學生服從、跟隨、配合。學生做的事、思考的問題,不是為了學習、提升、成長,而是為了滿足教師“教”的需要。

4

“教”“學”共生的課堂是這樣的

一是在學的過程中能看見“教”。

這樣的“學”是在教師引導下的“學”,引導可能是顯性的,也可能是隱性的。教師總是能及時捕捉教學契機,有效地介入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學生需要時給予幫助、在學生迷茫時進行引領。這就像學游泳,學生嗆水了,我們得安慰一番;學生要沉底了,我們要託舉一下;學生要放棄了,我們要給他信心和勇氣。必要時,我們要拉著他、託著他一起向前遊。

在我的課堂上,類似的情景總是時時出現。比如,當學生的作文出問題時,我就和其他學生一起幫他想辦法;當學生一句話只寫出一半時,我就和其他學生一起幫他寫完。在講授《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課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句描述畫面,描述不好的,我就帶著大家一起描述;沒有人描述的詩句,我就自己描述,讓學生點評,然後再一起完善。

特級教師黃厚江:好課不僅要看見學生的學,也要看見教師的教

在2018河南教師成長學院,黃厚江導師的課深受學生和學員老師喜愛

現實課堂教學中,很多時候,教和學是分得很清楚的,其中先教後學、先講後練,是最常見的模式。如今,又有人簡單化地提倡“先學後教”。我想問:我們為什麼要把“教”和“學”分得如此清楚呢?合在一起不好嗎?

二是在教的過程中能看見“學”。

很多年前,我們就明確了“課堂教學的學生立場”這樣一個共識。即教師的“教”,應始終立足於學生“學”的需要。記得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錢夢龍先生講授《死海不死》一課時,只圍繞兩個問題展開:先是和學生討論哪些內容不需要教,再討論哪些內容需要教。

兩個主問題輕鬆帶動了一整節課、一整篇課文的學習,堪稱“教”和“學”完美融合的經典案例。教師的“教”,不是簡單地根據備課內容、教學計劃進行宣講,不是簡單地介紹學科知識,也不是向學生傳授某種學習的秘訣,更不是教師的才藝展示,而是一種服務,完全基於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服務。

特級教師黃厚江:好課不僅要看見學生的學,也要看見教師的教

2018河南教師成長學院厚江班合影

根據《教育時報》、“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微信公眾號等綜合整理

特級教師黃厚江:好課不僅要看見學生的學,也要看見教師的教
特級教師黃厚江:好課不僅要看見學生的學,也要看見教師的教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原創稿件歡迎大家轉載,轉載時請務必註明出處“河南教師”。本公眾號轉載的其他稿件,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我們,我們會在後續轉載文章中聲明。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