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區異地就醫聯網直接結算

11月6日上午,泰安市泰山區醫保局開展為民解讀“異地就醫聯網直接結算及居民醫保工作”活動。

泰山區異地就醫聯網直接結算

據介紹,根據省、市醫保局安排部署,泰山區分批次按時完成了聯網接入任務,已於10月底前,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有住院床位的基層醫療機構,全部開通了省內及跨省異地聯網,實現有條件的異地就醫患者在泰山區所有定點醫院住院的直接結算。異地聯網結算的開通,將大大方便長期駐外、異地居住等流動人口異地就醫,減輕參保患者的經濟負擔;同時使結算信息更加透明化、明確化,有效防止漏洞,保證醫保基金安全使用。截至目前,當地省內異地就醫聯網直接結算達470餘人次,報銷金額770餘萬元,省外異地就醫聯網直接結算近110人次,報銷金額近175萬元。

同時,根據省、市醫保局要求,泰山區2021年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標準仍設定兩個檔次:一檔繳費標準為每人每年270元,二檔繳費標準為每人每年380元。未成年人、在校學生按照一檔標準繳費,享受二檔繳費的醫保待遇。

對於跨省異地就醫直接聯網結算執行以下規定,參保人員跨省就醫時是按照就醫地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的藥品目錄,診療項目和服務設施標準進行報銷;按照參保地的相關支付政策進行執行,包括醫保的起付線、醫保的報銷比例,以及基本醫療保險的最高支付限額。

例如,泰山區的參保人員到江蘇省就醫,就醫時將執行江蘇省的醫保報銷目錄,但是醫保基金支付的起付線和報銷比例將依然執行泰山區的相關政策。

新生兒應自出生之日參加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出生之日六個月內辦理參保繳費手續的,自出生之日起享受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超過六個月辦理參保繳費手續的,按新參保自出生年度起補繳。

異地就醫直接聯網結算的流程一是備案。轉外治療的人員由本地的定點醫療機構直接辦理,其餘的人員有現場辦理和網上辦理兩種方式可供選擇,現場辦理是到泰山區政務服務中心的醫保業務窗口申請;網上辦理可以下載泰安醫保APP,進入醫保服務,選擇異地就醫備案進行辦理,也可通過“泰安醫保”支付寶小程序,進入就醫備案,然後進行相應的選擇。二是選擇就醫地。為方便群眾就醫,只需告知準備就醫的省市一級即可,不再侷限於某一個具體的醫療機構。三是到異地醫療機構進行就醫和結算即可。

據悉,2015年以來符合參保條件未及時參保或中斷繳費的,可選擇按二檔(未成年人、在校學生按一檔)全額補繳2015年以來欠繳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含財政補助部分),自補繳之日起享受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也可以選擇不補繳歷年欠費直接參保,等待期滿後享受待遇。選擇不補繳歷年欠費參保,在集中繳費期內繳費的,只繳納個人繳費部分,自繳費年度的1月1日起計算等待期;錯過集中繳費期的,須繳納個人繳費和財政補助標準之和(外出務工人員在次年2月底前繳費的,只繳納個人繳費部分),自繳費之日起計算等待期。2015年以來符合參保條件未及時參保或中斷繳費的年限,每一年計算30天等待期,等待期內發生的費用,統籌基金不予支付。已經計算過等待期的欠費年限在以後年度不再算作欠費年限,不重複計算等待期。

為做好2021年居民醫保工作,泰山區醫療保障局提早籌劃部署,積極與相關部門對接,區分不同繳費群體,分批次做好宣傳動員,保證居民醫保工作平穩健康運行。(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儒峰 實習生 張天成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