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胸中有“數” 乘“雲”而上

近期,《河南日報》以系列報道的形式,對許昌市“智造之都”建設進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重點報道,全面展示了我市一年來在建設“智造之都”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以及給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帶來的巨大而深刻的變化。本報今日予以全文轉載,請讀者關注。


你印象中的紡織企業,還是車間內紡織工來回穿梭、棉絮紛飛的畫面嗎?

在許昌裕豐科技公司智能紡紗車間,卻有不一樣的生產場景:只需輕點鼠標,一根根潔白纖細的紗線,通過高端智能紡織設備,實現紡紗、卷繞、絡筒、打包入庫全流程自動化,“白天無人、晚上無燈”照樣生產!

打造“無燈工廠”,正是許昌市委、市政府以高“智”量發展為引領,推進“智造”升級的生動寫照。在新時代發展征程中,許昌積極推進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應用,大力培育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向著“智造之都”闊步邁進。

“雲端”發力 新興產業方興未艾

一個“湖”能有多大?4月15日,在中原雲都數據湖產業園建設工地,看著眼前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禹州市信息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剛說:“這是全省第一個實行市場化運營的數據湖,建成後數據總容量達100PB,面向全省提供數據存儲、加工、計算服務。”

100PB數據有多大?按普通DVD約4GB容量算,就相當於2500萬張DVD,每天觀看一張,大約要68000年才能看完。

“湖面”之上是什麼?

王剛介紹,以數據湖為支撐,“飄”著初具規模的“七朵雲”,即數據中心雲、高性能計算中心雲、誠信雲、可追溯雲、工業雲、中醫藥雲、鈞瓷雲。

“七朵雲”的背後,是業態的集聚、數據的打通、產業的相融。建成上線的鈞瓷雲平臺,由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龔建雅領銜打造,是集鈞陶瓷的創新、銷售、金融服務和產品追溯於一體的產業互聯雲平臺,現有近40家鈞陶瓷企業的400多種鈞瓷產品登上雲端。“鈞瓷企業上雲後,實施窯爐溫控信息化的改造成本大大降低。

出產的鈞瓷實現防偽、可追溯,可以大大提升鈞瓷品牌影響力和產品核心競爭力。”神州鈞窯董事長李欣營說。

緊鄰中原雲都數據湖,是總投資100億元的潁雲物聯網小鎮。“這是一個‘小鎮’,卻吸引了10多家知名的互聯網大數據企業入駐。”禹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何長成說。

作為國家物聯網開放體系架構中原節點示範項目,潁雲物聯網小鎮建成後將吸引100多家互聯網大數據企業落地,打造全國物聯網集成創新與融合應用的標杆。

在許昌,新興產業生機勃發,新增長點、新載體不斷湧現。能拐彎、能會車、能路邊停車……在許昌市芙蓉湖畔的“5G泛在小鎮”,一輛5G人工智能消殺車正在開展清掃、消殺作業。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以電子通信行業專家、北郵溫嚮明教授為首的研發團隊通過協同攻關,成功研發出5G人工智能消殺車和智能調度平臺,其主要性能處於行業領先水平,多項核心技術申報國家發明專利。

許昌市政府與北京郵電大學合作建設北郵許昌基地,打造“輻射中原、叫響全國”的雲生態、創新型“5G泛在小鎮”,目前已有5G智慧紅綠燈等11個5G科研項目落地。

如今,許昌市圍繞5G產業、新能源及網聯汽車產業等9大重點新興產業項目,正加快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形成加快發展的新動力、新引擎。

“智造”升級傳統產業再綻“芳華”

4月13日,在許昌遠東傳動軸公司智能製造車間,看不到一個操作工人,只有一個個工業機器人不停地來回揮動手臂,自動抓取、組裝各種零部件。

“過去需要24個熟練工人,現在一條工業機器人生產線就能完成。”該公司董事長劉延生掰著指頭算了一筆賬:在效益上,一條機器人生產線一年節省各項成本144萬元;在質量上,機器人的精準作業,讓產品品質達到歐美同類產品水平。

今朝的“風光”,源於7年前的抉擇。彼時,受國際大環境影響,市場競爭激烈,產能過剩,依靠低成本要素投入的粗放發展模式難以為繼,許昌一些裝備製造企業一度陷入困境。

“要麼翻身,要麼翻船!我們必須主動作為,跨過智能化、數字化轉型這道關口。”劉延生下定決心。

向“智造”要活力,以創新拓市場。包括遠東傳動軸在內的許昌裝備製造企業紛紛建設智能化製造車間,佈局智能化物流體系,搭建大數據雲平臺……而今,遠東傳動軸的高端重型特種傳動軸遠銷瑞典沃爾沃公司,“撬”開了歐洲市場的大門。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混凝土預製件生產是又髒又累的“苦力活兒”。而走入許昌德通振動公司的全自動高性能混凝土裝配式建築生產車間,原料通過全自動地倉式上料系統“乖乖”地進入配料攪拌層,只需電腦遠程輸出指令,便可形成各種形態的柱牆、外掛牆板等建材,實現了生產線設備的遠程控制及生產數據的信息化管理。

“通過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我們解決了傳統攪拌設備存在的能源與材料消耗高等難題,單位產品製造成本降低33%、生產效率提高20%,實現了高效、節能、環保。”德通振動董事長張良奇的話語不無自豪。

創新轉型“隱形冠軍”乘勢而上

一塊鋁材能夠做什麼?蓋房子!

作為槽道生產領域的“隱形冠軍”,長葛市大森機電公司在產業互聯網平臺下生產的新型鋁模板,性能佳、重量輕、精度準,像承重牆等混凝土構件可以通過一次澆築完成,3天能蓋一層樓。

大森機電董事長趙曉東說:“有了智能化車間,產品研製週期縮短22%,產品不良率降低50%。”去年,大森機電發力智能製造,與中鐵建集團合建的鋁製板材生產基地,不到10個月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見效益”。

“每一次創新轉型,都是一次新的超越。”手機掃碼下單、支付、取面、配料,不到一分鐘,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刀削麵就放在了面前。在萬傑智能公司,一款熟面機展示了現代食品機械的智能、高效、便捷。而另一款“智能鮮面機”,一鍵啟動,8秒出面條。目前,萬傑智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130多項,市場佔有率連續4年保持全國第一。

騰“雲”而上,新興產業生機勃發;“智造”升級,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數字化“智理”,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許昌市近年來以戰略眼光超前謀劃、主動作為,推進企業“上雲用數賦智”,加快佈局數字產業,誕生了一大批互聯網小鎮、精英企業、黑馬產品和網紅人物,成為我省數字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互聯網+’讓智能製造的種子在許昌的土壤生根、開花、結果,為許昌‘智造之都’建設插上了騰飛之翼。”許昌市委書記胡五嶽說。

(轉自4月16日《河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