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常見管道的護理要點彙總


幾種常見管道的護理要點彙總

胃腸減壓

1、胃腸減壓期間應禁食、禁飲,一般應停服藥物。如需胃內注藥,則注藥後應夾管並暫停減壓0.5~1小時。以免注入藥物被吸出。中藥應濃煎,每次100ml左右,防止量過多引起嘔吐、誤吸。適當補液,加強營養,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


2、妥善固定:胃管固定要牢固,防止移位或脫出,由於胃管粗、硬,加上患者面頰部出汗,採用常規固定胃管法,固定膠布易鬆脫導致胃管滑脫。即在採取常規固定胃管的基礎上,用一根細繩在胃管接近鼻翼處,繞胃管環繞一週打解固定後,分將細繩延長至兩側耳廓並打結固定(類似帶眼鏡)。尤其是外科手術後胃腸減壓,胃管一般置於胃腸吻合的遠端,一旦胃管脫出應及時報告醫生,切勿再次下管。因下管時可能損傷吻合口而引起吻合口瘻。


3、保持胃管通暢:維持有效負壓,以保持管腔通暢。經常擠壓胃管,勿使管腔堵塞,胃管不通暢時,可用少量生理鹽水低壓沖洗並及時回抽,避免胃擴張增加吻合張力而併發吻合瘻。


4、觀察引流物顏色、性質和量,並記錄24小時引流液總量。觀察胃液顏色,有助於判斷胃內有無出血情況,一般胃腸手術後24小時內,胃液多呈暗紅色,2~3天后逐漸減少。若有鮮紅色液體吸出,說明術後有出血,應停止胃腸減壓,並通知醫生。引流裝置每日應更換一次。


5、加強口腔護理:預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口腔不潔可能成為術後吻合口感染的危險因素;術後因禁食等因素,細菌容易在口腔內滋生繁殖,易引起吻合口感染,所以做好口腔護理至關重要。


6、觀察胃腸減壓後的腸功能恢復情況,並於術後12小時即鼓勵病人在床上翻身,有利於胃腸功能恢復。胃管留有一定的長度,以免翻身或活動時胃管脫出。負壓引流器應低於頭部。


7、胃管通常在術後48~72小時,腸鳴音恢復,肛門排氣後可拔除胃管。拔胃管時,先將吸引裝置與胃管分離,捏緊胃管末端,囑病人吸氣並屏氣,迅速拔出,以減少刺激。防止病人誤吸。擦淨鼻孔及面部膠布痕跡,妥善處理胃腸減壓裝置。


8、每日給予霧化吸入和插管鼻腔滴石臘油,以幫助痰液咳出和減少胃管對鼻粘膜的刺激,減輕病人咽喉部疼痛。鼓勵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預防肺部併發症。


胃管


1、置管前的評估

置管前評估患者的一般情況,生命體徵、心理狀況、疾病情況:瞭解病人有無上消化道出血史、嚴重的食道靜脈曲張、食管梗阻、鼻腔出血,以防發生損傷。鼻腔有無畸形,鼻中隔有無偏曲,瞭解施行胃腸減壓的目的,置管前告知患者置管的目的及重要性,多與其交談,介紹置管的方法,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


2、置管時

針對普外科患者的特點及置管的目的,置入長度一般是45~55cm,即耳垂至鼻尖再至劍突部,再加上從鼻尖至髮際的長度。因為插管在45cm以上者,能提高胃腸減壓效果,引流出較多的胃內容物,減輕患者腹痛、腹脹的症狀,排氣排便時間縮短。


3、對患者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貫穿於胃腸減壓的整個過程,心理護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操作和留置胃管的時間。大多數患者及陪人一提起要插胃管,內心緊張、害怕、難受、不能接受。因此,先告知他們插管的必要性及目的、意義。強調胃管是"救命管",不是可有可無之物,有時還可以適當地威脅患者,如不插可能帶來的後果等,要讓他們從主觀上接受。同時,暗示陪人協助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只能接受。或者聽以前插過胃腸減壓的患者現身說法,效果更佳。其次,插管時囑其一定要配合好,放鬆,告知時間1~2min便可插好,不適時深呼吸,同時加以適當地表揚與鼓勵,一般插管均成功。再次,待插管到所需長度,確定在胃內後妥善固定。告知患者在減壓期間一定不能自行拔除,否則,再置管時更痛苦。囑其少說話,少做吞嚥動作,儘可能減少咽部不適。


4、置管後的護理

①妥善固定:妥善固定,防止打折,避免脫出。

A.固定胃管應用白色橡皮膠布貼於鼻尖部,膠布應每天更換。


B.胃管插入的長度要合適,成人一般約45—55cm。若懷疑胃管脫出,應及時通知醫生,鼻飼者應暫時停止,待確定胃管在胃中方可進行鼻飼。


C.保持胃管的通順,防止打折。搬動或翻動病人時應防止胃管脫出。定時沖洗、抽吸胃液。


定時沖洗,每4小時一次。沖洗時應根據胃管的型號,手術部位,手術方式等選擇5或10ml注射器用3—5ml生理鹽水沖洗胃管。沖洗時注意用力不可過猛。若有阻力不可硬衝,以免損傷胃壁或吻合口,造成出血或吻合口瘻。沖洗時若有阻力應先回抽胃液,如有胃液抽出表示胃管通暢,可再衝洗。若抽不出胃液、沖洗阻力大,應及時通知醫生,及時處理。


根據胃液分泌的情況定時抽吸胃液,一般每4小時一次。抽吸胃液時吸力不可過大,以免損傷胃壁,造成粘膜損傷出血。


D.保持有效引流,插管後一定要先用乾毛巾擦乾局部,特別是鼻翼兩側,再用醫用膠布,不用透氣膠布固定兩個部位,因為透氣膠布受汗液及面部油漬影響,固定不牢,胃管易滑脫。每次巡視病房時,發現膠布鬆動,及時更換。同時注意引流是否通暢,定期行胃腸減壓,q2h。如出現噁心、嘔吐、腹脹者應考慮到引流不暢,及時檢查原因,調整角度或長度,同時檢查是否堵塞,必要時重新插管。


②注意觀察引流的量、顏色、性狀針對不同患者,做到心中有數。注意胃液的顏色,一般為無色狀,1500~2500ml/d,胃手術後胃液呈紅色或者暗紅色,陳舊性血液為咖啡色,膽石症患者胃液為草綠色,腸梗阻患者胃液呈淡黃色,如胃內引流出大量鮮紅色液體,說明有胃出血,需立即告知醫生處理,每天詳細記錄引流並交班。


③對症處理:對於胃管機械性刺激引起咽喉不適腫痛。可用西瓜霜劑加生理鹽水10ml,慶大黴素8萬u、地塞米松5mg,充分搖勻進行局部噴霧3~5次/d。禁食期間,加強口腔防護,觀察口黏膜有無潰瘍、黴菌感染等,有異常及時處理。


5、拔管的護理

拔管前告訴患者及家屬因病情穩定,胃腸道功能恢復可拔除胃管,並說明拔管步驟以取得患者合作,拔管前先將胃管摺疊捏緊,邊拔邊用紗布擦胃管,拔到咽部處快速拔出,及時清潔患者口鼻面部。


腹腔引流管


1、管道要妥善固定,以免彎曲、受壓和脫出

(1)保持引流袋(瓶)低於腰部以下,接引流管時注意無菌技術操作,引流管應低於出口平面,防止逆行迴流感染.

(2)保持管道周圍皮膚清潔乾燥,如敷料滲溼應及時更換。造瘻管可用凡士林紗布或氧化鋅油膏保護局部皮膚。引流管連接一次性無菌引流袋,並且每日更換。


2、保持管道通暢

定時擠壓腹腔引流管,術後當天需1~2小時擠壓一次,如引流液多者應15~30分鐘擠壓一次,甚至連續擠壓。如遇阻塞現象,應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引流液有袋子一半時,予以傾倒。


3、觀察引流管引流的量、性質及顏色,並做好記錄

腹腔引流管術後引流液如逐漸減少或引流液無明顯增加時應儘早拔除。


4、根據病情需要觀察腹腔內可能安置幾種引流物和數根引流管,病人轉入病房必須清點,最好根據作用或名稱作好標記病接引流瓶。


5、分別觀察記錄引流出物質的性狀和量,外層敷料溼透及時更換並估計液體量,引流管如無引流物流出可能管道被堵塞,如引流液為血液且流速快或多,應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6、病人翻身、下床、排便時應防止引流管脫出或折斷滑入腹腔,滑出者應更換新管插入。


7、需負壓引流者應調整好所需負壓壓力,並注意維持負壓狀態。


8、紗布或凡士林紗布填塞止血者應密切觀察全身情況,若以穩定應在48-72小時拔除,或更換新的紗布再填塞。


9、預防性應用的引流管應在48-72小時拔除,如防止吻合口破裂後消化液漏入腹腔則應在4-6日拔除,如引流腹膜炎的膿液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10、腹腔內引流管如2-3日不能拔除,則每2-3日應轉動皮管一次,以免長期固定壓迫造成續發行損傷


11、如需用引流管注入抗生素等藥物或做管腔沖洗,應嚴格執行無菌原則操作


12、觀察引流物可能引起的併發症如壓迫組織壞死出血、腸瘻,繼發感染,疼痛等應當及時拔除或換管,處理併發症。


T管


1、妥善固定

妥善固定T管並保持引流通暢是膽管疾病手術成功的關鍵。在T管引出腹壁處與皮膚縫扎固定,並用膠布將T管固定在腹壁上,同時綁腹帶,以防T管脫出,但T管不可固於床上,防止患者翻身時或麻醉未完全清醒前將T管拉出,對術後躁動不安的患者應專人陪護或約束雙手避免將T管拔出。一旦不慎將T管拔出,應立即報告醫生,並重新置管。如T管脫出時間較晚,且患者無明顯症狀,可拔除T管。


2、病情觀察

觀察並記錄24h膽汁量、性狀、顏色、透明度、有無膿血、結石等。在正常情況下,手術後T管引流的膽汁一般應由少到多,再從多到少。術後1~2天引流約為100~250ml/d.手術後3~4天引流每天約500ml,經手術解除梗阻,藥物治療膽總管炎症消退,括約肌鬆弛,膽總管下端通暢,T管引流也逐漸減少至200ml/d左右,量過少可能因T管堵塞或肝功能衰竭,量過多可能因膽總管不夠通暢所致,膽汁色澤正常為深綠色或棕色,較稠,但清而無渣。術後1~2天膽汁顯混濁的淡黃色,以後逐漸加深,清亮,顯黃色。


(1)草綠色:膽汁內的膽紅素受細菌作用或受胃酸的氧化。

(2)白色:膽囊頸管或肝膽管內由於長期梗阻,膽汁中膽色素及膽鹽被吸收,由膽囊黏膜,膽管黏膜所分泌白膽汁所代替,這種白膽汁都在手術後幾小時內引流出來。

(3)膿性、泥沙樣渾濁說明膽管內炎症感染嚴重或泥沙樣殘餘結石。

(4)紅色:膽管內有出血情況,主要由於膽管內發炎而引起小血管破裂而出血。


3、保持引流通暢

隨時觀察,避免牽拉扭曲;擠壓T管時應將一手靠近腹側管固定T管,另一手由T管近端向遠端擠壓,不可反向擠壓,以免引起逆行感染,也不可貼近腹壁處擠壓,以免造成T管脫出。術後5~7天內不可加壓沖洗引流管,如術後1周內發生堵塞,可經常擠壓T管,或用細硅膠管插入管內行負壓吸引。如觀察到引流突然減少,應注意是否有泥沙樣結石或蛔蟲堵塞,如有堵塞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保持引流袋高度,當患者平臥時,引流袋不能高於腋中線,下床時應低於腰部,防止膽汁逆流。若引流袋的位置太低,可使膽汁流出過量,影響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4、嚴格無菌操作

引流袋應每天更換,無菌操作,更換時,接頭處以0.5%碘伏擦拭。如有膽汁滲出應及時用棉籤蘸生理鹽水清洗乾淨,用幹棉球擦乾後予氧化鋅軟膏塗局部保護皮膚,並立即更換敷料,保持敷料乾燥,防止局部的感染及膽汁侵蝕皮膚引起發炎,紅腫。


5、拔管和T管造影

T管一般留置2~3周,無特殊情況可以拔管,拔管前必須先夾管1~2天,患者無腹痛、發熱、黃疸可以拔管。拔管前要造影,造影前嚴格消毒T管管口,先用生理鹽水沖洗膽管,再用76%泛影葡胺緩慢注入T管,造影后立即抽出造影劑,並開放T管引流1~2天,使造影劑安全排出。觀察有無腹痛、發熱等。在拔管向患者說明拔管並不疼痛,取得患者配合。使其平臥,腹部放鬆,不可憋氣,以免腹肌緊張。拔管腹壁尚有洞口,並可能有少量膽汁流出,可用腹帶加壓包紮2~3天,也可用凡士林紗條填塞竇道口,一般2~3天后,肉芽組織生長即可封閉竇道。拔管24H內應減少活動,臥床休息,保持引流口周圍皮膚清潔乾燥,觀察有無膽汁滲出及膽漏的發生。


6、拔管後觀察

T管拔除後,仍需觀察患者飲食、大便色澤和黃疸消退情況,同時注意有無腹痛和發熱及引流管口膽汁流出情況,避免形成膽汁性腹膜炎。


尿管


1、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留置導尿管的護理方法,使其認識到預防泌尿道感染的重要性,並主動參與護理。


2、鼓勵患者每日攝入足夠的液體,使尿量維持在2000ml以上,達到自然沖洗尿路的目的,以減少尿路感染和結石的發生。


3、保持引流通暢,避免導尿管受壓、扭曲、堵塞。


4、防止泌尿系統逆行感染:

(1)保持尿道口清潔,女患者用消毒棉球擦拭外陰及尿道口,男患者用消毒棉球擦拭尿道口、龜頭及包皮,1~2次/天;

(2)更換集尿袋1次/天,定時排空集尿袋,並記錄尿量;

(3)更換導尿管1次/周,硅膠導尿管可酌情延長更換週期。


5、患者離床活動時,應用膠布將導尿管遠端固定在大腿上,集尿袋不得超過膀胱高度,防止尿液逆流。


6、採用間歇性夾管方式,訓練膀胱反射功能。夾閉導尿管,每4h開放1次,使膀胱定時充盈和排空,促進膀胱功能的恢復。


7、傾聽患者主訴,並觀察尿液,若發現尿液渾濁、沉澱、有結晶,應作膀胱沖洗,尿常規檢查1次/周。


胸腔閉式引流管


1、保持管道的密閉和無菌

使用前應仔細檢查引流裝置的密閉性能,注意引流管有無裂縫,引流管有無破損,各銜接處是否密封。保持管道連接處銜接牢固,必要時寸帶固定於胸部,防止滑脫,水封瓶長管沒入水中3~4cm,並始終保持直立。胸壁傷口引流管周圍用油沙布包蓋嚴密。更換引流瓶時,務必先雙重夾閉引流管,以防空氣進入胸膜腔。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防止感染。


2、有效體位

胸腔閉式引流術後,常置病人於半臥位,此體位利於呼吸和引流。鼓勵病人進行咳嗽、深呼吸運動,利於積液排出,恢復胸膜腔負壓,使肺充分擴張。


3、維持引流通暢

閉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面應低於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況下引流瓶不應高於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定時擠壓引流管,術後初期30~60分鐘一次,防止其受壓、折曲、阻塞。檢查引流管是否通暢,最簡單的方法是觀察引流管是否繼續排出氣體和液體,以及長管中的水柱是否隨呼吸上下波動,必要時請病人深呼吸或咳嗽。(水柱波動的幅度反映殘腔的大小與胸膜腔負壓的大小。)正常水柱波動上下約4~6cm。


4、妥善固定

長短適宜,一般引流管長度100cm,各處均需妥善固定。運送病人時雙鉗夾管,水封瓶置於床上病人雙下肢之間,防止滑脫。下床活動時,引流瓶位置應低於膝關節,並保持其密封。若引流管從胸腔滑脫,立即用手捏住傷口處皮膚,消毒處理後,用凡士林紗布封閉傷口,協助醫生做進一步處理。如引流管連接處脫落或引流瓶損壞,應立即雙鉗夾閉胸壁導管,按無菌操作更換整個裝置。


5、觀察與記錄

1)水柱波動情況:正常波動4-6cm,以後逐漸減小到消失,不波動見於:肺擴張、管道堵塞、扭曲、受壓、管子放置過深或過淺

2)色、質、量:術後一般情況下引流量<80ml>100ml/h,顏色為暗紅色或鮮紅色,性質較粘稠,易凝血,伴休克症狀,則疑為胸腔內活動性出血,需要立即開胸止血;準確記錄引流量,每日用無菌生理鹽水更換引流液,(現要求更換無菌引流瓶),用膠布做標記;便於觀察引流量

3)有無漏氣:正常24~48小時有少量漏氣,分III°,I°指用力咳嗽時出現漏氣,II°指深呼吸時出現漏氣,III°指平靜呼吸時出現漏氣,嚴重漏氣說明有支氣管胸膜瘻或肺裂口大,可用安全瓶負壓吸引壓力8~12cmH2O


6、拔管指徵

48~72h後,引流量明顯減少且顏色變淡,24h引流液<50ml,膿液<10ml,X線胸片示肺膨脹良好無漏氣,病人無呼吸困難即可拔管。

方法:囑病人先深吸一口氣後屏氣拔管,迅速用凡士林後厚紗布覆蓋,寬膠布密封,胸帶包紮一天。


7、拔管後觀察

病人有無胸悶、呼吸困難、切口漏氣、滲液、出血、皮下出血、皮下氣腫症狀。拔管後第2天應更換敷料


最後,還沒有關注醫護筆記的朋友,微信搜索“醫護筆記”後,查看更多專業護理知識及資訊。已關注的朋友請"星標"護理週刊,和400萬護理同仁一路前行。


來源:血透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