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人為什麼越來越“摳”?

作者:賈詩卉。


中國男人為什麼越來越“摳”?


近日,“風口剋星”羅永浩完成了自己的第二場直播賣貨。


累計觀看人數1142.7萬,單場打賞收入323.7萬元,交易總額3442.7萬。


很多人把這看作是老羅對直播行業的大佬李佳琦薇婭的挑戰,瞄準的是二人都搞不定的直男群體。


然而,論帶貨能力,李佳琦每次上40-50款商品,“3-2-1”手慢無,而老羅三小時只賣了22件商品,很多到直播結束還有貨;論購買力,4月1日當晚,薇婭直播間賣火箭,5架4000萬元的火箭,一秒售罄,而自稱“交個朋友不賺錢”的老羅,被嫌棄有七成商品賣貴了;三者相比,老羅輸得很徹底。


中國男人為什麼越來越“摳”?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老羅,是這屆直男太“摳”了。


3000元的錘子手機,“不值這個價”,9塊9十支的中性筆,“不夠便宜”。


老羅太難了——想讓直男們掏錢,太難了。


1


“摳門”的中國男人


中國男人的消費慾望本來就低。


德國市場研究機構GFK調查發現,中國男人比女人更節儉,有 64%的中國男人認為工資發下來應該先存錢。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8年北京網購用戶調查報告》顯示,網購用戶中男性佔比比女性低32.2個百分點,消費金額比女性低36.6個百分點。


中國男人為什麼越來越“摳”?


即便是花錢,中國男人對自己可以用“摳門”來形容。


極光大數據發佈的《中國熟男群體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男人平均每月花在自己身上的錢不足3000元,其中45%的男人甚至花費不足1000元。


花費構成方面,飲食支出佔比接近三成,其次是衣物支出,佔比近兩成。


中國男人為什麼越來越“摳”?


報告顯示,除了電子產品以外,中國男人很少買高價產品。


對於單價超過3000元的高價商品,都市男人購買比例最高的為電子產品,達56.9%,其次為服裝,佔比23.0%,其餘品類佔比較低,更有四分之一的熟男在過去一年內從未購買高價商品。


中國男人為什麼越來越“摳”?


對於直男來說,花4000塊錢買一個手機可以,花3000買一個包不行。


“手機是高科技產品,不同價位性能有很大不同,還能天天用;包有啥技術含量,買完還捨不得背,買包的人就是被商家操縱的假精緻消費者,交的都是智商稅。”


在買衣服時,40.4%的男人不在乎品牌,29.6%的人認可品牌代表質量,但僅限於購買平價品牌。


中國男人為什麼越來越“摳”?


T恤、休閒褲、牛仔褲可以承包大多數中國男人的一年,在他們看來,衣服不需要花裡胡哨,一個季度兩套衣服足矣。


天貓2019雙十一銷售數據顯示,男裝品類中,優衣庫最受直男歡迎。


中國男人為什麼越來越“摳”?


然而,事實卻是,大部分直男平時買迪卡儂,偶爾奢侈下,趁打折才買優衣庫。


對他們而言,一件優衣庫可以穿(用)上5-10年。


“衛衣舊了在家穿,T恤鬆了當睡衣,襪子頂破兩腳換,背心鬆了還能當抹布,物盡其用。”


2


中國男人不是“沒錢”,而是“不敢花錢”


有人說中國男人“摳”是因為沒錢,真不是。


BOSS發佈的《中國性別薪酬差異報告》顯示,中國女性平均工資僅為男性的 77%,從經濟實力來看中國男性比中國女性更具消費能力。


然而,在市場價值排名上,少女 > 兒童 > 少婦> 老人 > 狗 > 男人,男人被市場定義為消費鏈的最末端。


我們經常在商場裡看到這樣的場景:女性穿著時尚,揹著昂貴的包包,邊上跟著的男的穿著看不出哪年款的土氣衣服,往往還有點禿頂。


然而,你不要小瞧這位男性,他可能是技術總監、銷售主管或是年薪百萬的程序員。


每一個男人都深諳一個道理——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人活著,錢沒了。


因此,“有錢省著花”是都市男人的辯證哲學。


中國男人為什麼越來越“摳”?


就拿相親來說,有調查顯示,44.8%的女性認為首次相親男性花費較多是大方的表現,而認同這一觀念的男性只有26.1%。


中國男人為什麼越來越“摳”?

圖片來源 / 豆瓣網友


90後上海男孩陳浩坦言,“即便是相親吃飯,也要提前考察好哪裡味道好,性價比高,能用優惠券。”


跟“裝大方、講排面”相比,陳浩更喜歡展現“本真的自己”。他認為“精打細算”沒什麼不好的,同時也會暗暗考察對方,跟自己的消費觀是否匹配。


有人說陳浩這樣的男人太“摳”,然而只有男人自己知道,精打細算是因為用錢的地方太多。


在某男性為主的論壇上,有人發帖問,“為什麼女性喜歡旅遊,男性不愛旅遊”,眾多男士表態,買房買車養娃養老婆壓力太大,不敢出去玩。


此時此刻,我們眼前立刻浮現出一個只賺錢,不旅遊、不娛樂的直男形象。


今年32歲的東北男孩劉斌,跟老婆的蜜月旅行地點是巴厘島。


這是他第一次出國,事先做了很詳細的攻略,怎麼飛、住哪、吃什麼、交通路線,包括酒店裡的洗漱用品、茶包、拖鞋、紙巾、礦泉水,用不完也統統打包,整趟旅行花費不到一萬元。


對此,劉斌的老婆挺佩服的,“特別實在的理工男,沒啥浪漫情調,但適合過日子。”


“每月房租6000,還得攢首付買房,以後孩子、老人都得用錢,沒有危機感不行啊。”劉斌說。


跟劉斌一樣壓力山大的男性不佔少數,

“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掙錢養家”,簡單的一句口號,背後是男人將自我價值寄託在財富的積累上,捨不得花錢、一分錢掰兩瓣花,目的就是娶妻生子、攢錢買房。


揹負這樣的責任,不“摳”很難。


3


“攢錢辦大事,有錢用在刀刃上”


跟女人相比,男性社交屬性非常弱,不需要在吃穿上在意別人的目光,大部分男人的消費觀還停留在“攢錢買大件”的時代。


以前,中國家庭省吃儉用,只為擁有縫紉機、手錶、自行車這三大件;後來,變成了冰箱、彩電、洗衣機;

現在,是車、房。


男人們為了實現目標,往往對自己非常狠。


90後田野是東北四線小城市的公務員,每月3000元的工資不敵大城市白領的零頭,但他給自己定的小目標是工作三年買一輛車。


吃住都在單位解決,不抽菸不喝酒不請客,一個季度就買一件衣服和褲子,平時能坐公交就不打車,畢業三年的他硬是攢了十萬塊錢。


提車那天田野非常激動,“已經習慣了每月往卡里存錢,沒想到一下全花出去也挺爽的。”但激動過後擺在他面前的是新問題:如何省下洗車錢。


中國男人為什麼越來越“摳”?

圖片來源 / 豆瓣網友


跟田野相比,在北京打拼的李超,目標更加“艱難”——在北京,買房。


月入萬元的李超為了攢錢,能省就省,避免一切不必要開銷。


房子是合租的,很多東西直接買二手,搬家再賣了;一天吃兩頓,點外賣的時候只選新店優惠,8塊8免配送費;全身上下衣服單價不超過200,理髮自己在家解決;空瓶子、紙殼全都攢起來賣廢品,賣的錢獎勵自己一瓶大可樂。


當被問到會不會羨慕周圍朋友自在的生活時,李超坦言,“我也想出去吃吃喝喝,穿椰子,我也喜歡switch,但一想到要買房子,就立刻清醒。萬一因為這點錢,首付不夠了怎麼辦?所以必須忍。”


如今,畢業五年,李超攢下了60萬元,加上父母贊助的20萬,湊足了一套五環外一居室的首付。雖然房子很小,位置很偏,但李超很滿足。“都說房奴可憐,其實,每月還房貸也是攢錢。”


一個人捨不得給別人花錢,叫“摳門”,捨不得給自己花錢,叫“節儉”。


能省的一定省,不能省的不小氣。跟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樂主義相比,“摳門”的男人挺好。


每個穩定家庭的背後都有一個“摳門”的老公。只要是自己賺來的錢,不是坑蒙拐騙,不是貪汙受賄,不是殺人放火,“摳”著用是應該的,值得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