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歸根》:是中國人唯一的出路,也是最後的渴望

飄落的枯葉,墜落在樹木根部,離鄉的人,終究還是要歸土還鄉。

由趙本山飾演的老趙就是這樣一個在幫他人尋根,也在幫自己尋根的“可憐人兒”。最好的兄弟客死他鄉,在生前曾經被許諾過"你就算死,我也要把你揹回去"的老趙,不顧艱難險阻,也要把好兄弟揹回家,一路上路過山山水水,看盡世態炎涼,路過生生死死,忘卻種種離殤,最後老趙把兄弟揹回了老家,卻好像尋不到真正的根了。

《落葉歸根》:是中國人唯一的出路,也是最後的渴望

一路背屍的老趙

這不是一部高分影片,甚至整部電影還略顯商業化和俗套化,卻真正拍出了中國人的文化內核。

落葉歸根,人本就該從哪來到哪去。中國人世世代代講究"",大到家鄉的風景,小到家鄉的一花一草,那是從骨子裡滲透出的靈魂,是華夏民族流淌的血脈。

今天,我將結合電影從"視聽語言、影片風格、現實意義"來探尋中國"根"文化與人的深度契合。

視聽語言:在遠山裡,剩下的只有質樸和純粹。

  • 大遠景與空鏡頭

《落葉歸根》整部電影是一部樸實基調的影片,從人物服裝、地理環境、形態言語上來看都是發生在鄉間路途上的一篇"純粹"的故事,以至於大多數鏡頭都是"平白"的空鏡頭和遼闊的大遠景

空鏡頭看上去大多數沒有深刻含義,以展示影片發生背景和影片寓意為主,實則蘊含了導演的更深層次的用意。

在導演張揚的電影鏡頭下,通篇都能夠看見錯落的綠色山脈、綠油油的菜地裡人們忙碌的身影、或是一棵棵粗壯頑強的樹木,都是在展示中國人純粹的"根"——農耕文明獨特的魅力。

《落葉歸根》:是中國人唯一的出路,也是最後的渴望

背後盡顯山水景色

老趙一路南下,從北邊往南,從北方的旱作農業移步到南方水田農業,空鏡頭下展示了中國人共同的"根",引起觀眾的熱烈共鳴,望著那美麗如畫的鄉土景色,才是回憶人生,享受生活

大遠景則是映襯了人的小,"大景"與"小人"產生了強烈的衝擊,即使在九百六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背後的綠水青山及湛藍的天空,那樣渺小的人也要一步一步的往家鄉走,往根回,更是表現了樸實、憨厚的中國人內心對"根"文化的執著,是對生命的渴望與盼望。

  • 質樸鄉音與悠揚歌聲

老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鄉間農民,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熟悉的質樸口音能夠迅速感染觀眾,從開篇即可表現出老趙就是一個有著"本根"的人。

一路上他揹著死去的兄弟(劉全有)走走停停,偶遇同自己一樣的東北大姑娘,或是與自己有著愛情悸動的陝西中年婦女,不同地域文化下展示了各色不同的鄉土口音,對於中國人來說,方言則是最本我的文化內涵,是人最本真的表現。

正是老趙被從霓虹燈光佈滿的髮廊店裡走出的姑娘的東北口音吸引,才敢揹著屍體走向裡面,因為他們即使都在一個陌生的環境,操著家鄉口音的那個人才是你此刻最溫暖的港灣,在家鄉面前,人與人彷彿放下了防備,才能表現出一個“裸露”的自己。

《落葉歸根》:是中國人唯一的出路,也是最後的渴望

在髮廊遇見的同鄉人

從不同味道的口音能夠迅速拉近你與一個陌生人的距離,整部電影的形形色色的中國人,就是導演塑造的"根"文化的內核之一。

老趙在養蜂一家那裡被收留的時候,孩子悠揚的歌聲把他也暫時"拉回"了家鄉,孩子唱著"假如我是一棵大樹、假如我是一片森林"都是對大自然的呼喚,對鄉土文化的呼喚,因為那是"多麼快樂"。從稚嫩的孩童嘴中吐露的歌聲是世界上最純粹的表達,也正是感染老趙的原因。

以至於盡力趕路的老趙只是因為搭上了一班車就情不自禁的喊出了歌,因為這樣的簡單卻是“多麼快樂”,能夠順利回家,找到家鄉的根,是那麼重要,也是人們最純粹的追求,這種"根"文化在中國人的內心是沙漠中的一片綠洲。

鏡頭和聲音作為一部影片的重要元素,的確在《落葉歸根》中表現尚好,樸實的電影情節輔佐比電影更真實的鏡頭感和聲音,塑造了一幅幅完美的鄉土畫面,真實感和純真感撲面而來,是中國人都在追尋的根源文化。

影片風格:踏上不歸公路,盡顯世態炎涼

  • 公路片

這是中國早期的一部公路片。

公路片的本質就是指在電影敘述發展以一段旅程為背景,電影的主人公完成生命體驗、思想變化、性格塑造的一系列戲劇衝突,或者產生與自己、別人的心靈交流。

在老趙背屍的"還鄉路"偶遇的形形色色的人,就像人的一生偶遇的生死悲歡,善與惡都在一路上盡顯出來。

在老趙搭程的第一輛車的時候,開得很快的大卡車沒有停下,反而是破破爛爛的農村的三輪車停了下來,這不僅僅是人性的吐露,也是時代的悲哀。

《落葉歸根》:是中國人唯一的出路,也是最後的渴望

一直在趕路的人,從未停下自己的腳步

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日,便攜的大卡車再也不會為你停下,返璞歸真的農民才會在這個世態給你伸出援手,這種現代與原始的對比在長路上盡顯各式姿態,黃土地下人們大多數以及喪失了這樣的"本真"的心態。公路就像人生路,老趙偶遇不同的人就像人生中各式各樣的人,他們有善、有惡、有貧、有富,而最本真的卻忘卻自我,只留下那一抔黃土。

  • 黑色幽默

中國的黑色幽默影片少之甚少,這部2006年的商業片算是同當年的《瘋狂的石頭》一樣開創了中國黑色幽默的先河,以小人物的姿態盡顯社會百態,暴露現實社會與理想生活的本真面目

整部電影看上去是喜劇,老趙把劉全有放進輪胎裡滾著下坡,把劉全有裝成稻草人放在一旁,或是偶遇的歹徒身上刻著假仗義三個歪歪斜斜的大字,實則都是悲劇的面具,因為沒有錢搭車才放進輪胎,因為餓肚子才去葬禮騙食物吃,因為自己真的仗義才顯得歹徒"假仗義",看似戲謔的場景只剩下悲痛的現實,笑到最後都只剩下淚,甚至哭不出聲。

《落葉歸根》:是中國人唯一的出路,也是最後的渴望

跋山涉水回家本身就是“笑話”

黑色幽默在這部電影裡大放色彩,首先就是老趙這個"荒唐"的承諾,因為兄弟的一句話,就不負千山萬水趕往他的家鄉,這種荒誕的事件起因註定給這部影片注錄上不一樣的色彩。

歡笑的背後實則是悲傷,戲謔嘲諷才是影片的主要特色。其中很經典的片段就是一開始老趙被打劫的公車,在老趙講述事情的原因之後,"凶神惡煞"的綁匪卻放了老趙一條生路,把打劫的錢全部返還給他,而看上去是被害者的乘客們卻聽說這旁邊是死屍就立馬把老趙他們趕下車,這樣荒唐的對比屬實使人寒心。

當善與惡無法分辨的時候,人無法用外表的標籤來評判一個真實的好與壞,源於內心的想法才真正是罪惡的開端,在罪惡面前連演戲都無法進行,只是一切盡顯人性。

以及電影老趙偶遇的"葬禮",只不過是真人一手策劃的,在金錢與罪惡面前,那些所謂請來的哭喪人卻沒有留下真誠的一滴眼淚,老趙這樣真誠的只是蹭飯的過客卻淚流滿面,這種極致的"生與死"的對比更是對現實刻上滿滿的嘲諷。

《落葉歸根》:是中國人唯一的出路,也是最後的渴望

這看似荒唐的葬禮上,只剩下老趙這樣樸實的"尋根人"才能夠為"死亡"留下真摯的淚水,而將死的"葬禮本人"也沒有嫌棄老趙的屍體兄弟,還給他出謀劃策。

在真誠面前,懼怕忌諱的中國人卻彷彿放下了心中的負擔,這場"真人"的葬禮裡,死亡卻比活著跟更加容易被接受,人生的不易與堅持還在繼續前進。

公路電影配上特色的黑色幽默風格,展現了大環境下底層小人物的生死與悲歡,跨越種種界線下透露出人性的本來面目,給電影帶來了更強烈的衝擊感和悲喜色彩,現代衝突下的小人物該如何歸家成為了一大難題。

現實意義:真實的尋根路背後是被忘卻的生活。

其實很多人無法想象,這樣一個荒誕、可笑的故事卻是取自真實故事,只不過真實故事裡的他們是四個人組成的隊伍,而影片裡的老趙形影單隻,一個人揹著沉重的屍體,一步步踏向沒有盡頭的家。

單獨負重前行的老趙就像在生活路上負重前行的我們,我們在這個殘酷的社會上打拼,

我們一直在追尋富貴、名利卻總是忘記根在哪裡,也忘記自己的家在哪裡

《落葉歸根》:是中國人唯一的出路,也是最後的渴望

根,到底在哪?

從電影的片名,觀眾就能夠大致領略導演的用意,導演在尋根、老趙在尋根、我們也需要尋根。根這個概念對中國人很具體,是萬物生長的出生源,是內心無法磨滅的信念;對中國人又很

抽象,是家國概念的追尋,是人生路上的風向標。而整個電影都在找尋的,就是中國的"根",也是每個人的根。

老趙被騙錢之後感覺生活特別糟糕,曾經想和劉全有一樣一了百了,當他躺在自己挖好的土坑裡,赤褐色的泥土混雜著青草的芳香,抬頭仰望是遼闊的藍天白雲,此時此刻,老趙讚歎到"躺在這裡也覺得太舒服了",這種渴望死去的念頭在旁人看來是那麼恐怖,當認為死亡的念頭超越生的時候,那麼生活該是如何的辛酸與艱難

《落葉歸根》:是中國人唯一的出路,也是最後的渴望

躺在土地裡深思的老趙

泥土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根,辛勞的中國人早已經習慣了在太陽底下勞作的辛苦,迴歸本真的黃土大地才能第一次感受到中國人對“根”的依賴性,是一種不能描述的存在,像死後縹緲的一縷青煙,摸不到卻放不下。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都是中國人"根"文化的源頭,是五千年沉澱的共同的魂。

影片結尾,雖然老趙沒有帶著屍體走到劉全有老家,卻還是由警官陪同著把劉全有的骨灰帶回了家,當他們趕到目的地的時候,俯視鏡頭下只剩下荒涼的一片廢墟,從廢墟中間,能夠看見劉全有兒子給他的留言,即使來到了自己的家鄉,但家沒了,根也就不在了。老趙繼續和警官踏上幫劉全有找家的路程,影片卻沒有了下文。

《落葉歸根》:是中國人唯一的出路,也是最後的渴望

路上的每一個尋根人

這樣的開放式結尾也是給觀眾一個遐想,真正所謂的根在哪,我們要從哪來,到哪去,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也是世世代代華夏民族正在探索的民族文化。

揹負著家國情懷的華夏兒女無法捨棄的就是根源文化,尋找泥土富饒的大地成為了唯一的心中追隨,然而那些真正該追尋的到底是在哪裡,每個人都有心中唯一的答案,卻不盡相同。

結語

這條公路,是每個人的尋根路

老趙這樣的小人物身上只是盡顯卑微、困苦、勤勞卻無報、樸實卻辛酸,他就是代表原始樣貌的中國人,是物慾橫流的社會里縹緲的一根稻草,是不求回報的華夏兒女最後的"家"的期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