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行動》導演林超賢眼中的英雄主義

#頭條影視檔案館#

#林超賢#

<code>昨天,是《復仇者聯盟4》上映一週年的日子,作為復聯老粉的我,又懷著一腔熱血刷完了復聯34。
當我看到在復仇者犧牲大半的情況下,剩下的英雄們依舊義無反顧地迎擊滅霸的時候,忽然想起了一部電影。
一部講述我們中國英雄的電影——《紅海行動》/<code>
《紅海行動》導演林超賢眼中的英雄主義

在這部電影中,導演林超賢以也門撤僑的事件為背景,向我們講述了他眼中的英雄,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作為一個戰爭片導演,他眼中的英雄主義:集體英雄主義

個人與集體相結合

英雄不再是個體,而是個體與集體的相結合。在傳統的英雄故事或英雄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的大多為單個英雄,從東方的孫悟空到西方的復仇者,他們的出現都是以個體為單位,雖然部分英雄不得不尋求團體幫助,但其本質依舊是個體。

《紅海行動》導演林超賢眼中的英雄主義

復仇者

而《紅海行動》則與其大相徑庭。在選人上,影片選取蛟龍突擊隊所有人作為塑造對象,這是一種集體式英雄的表現。在影片中,英雄不再是十全十美的象徵,他們也有自己能力欠缺的方面,因而需要尋求團隊。即使影片後來加入個人式英雄夏楠,但也只是作為一個正氣凜然的戰地女記者形象存在,他依舊需要向蛟龍突擊隊,即我們的集體主義英雄求助,所以,嚴格來說,夏楠也是集體主義英雄的一個展現。在影片中,集體主義的成分要遠大於個人主義,因此可以說影片是一部講述集體主義式英雄的存在。

《紅海行動》導演林超賢眼中的英雄主義

蛟龍突擊隊

擁有了自己的感情

英雄不再是戰爭機器,英雄也有了自己的喜怒哀樂。近年來,各類英雄電影市場火爆,尤其是以漫威dc為首的美式英雄更是獨佔鰲頭。有趣的是,儘管製作企業不同,類型甚至主題不同,但這些影片在一個方面卻是相同的,即所塑造英雄大多為某方意志的化身,沒有真正意義上屬於自己的感情。這也是這些英雄封神的一個重要體現。

《紅海行動》導演林超賢眼中的英雄主義

英雄大多為某方意志的化身

但《紅海行動》顛覆了這種傳統英雄模式。影片所展現出的英雄不僅是英雄,也是一個能夠死亡,害怕死亡的普通人。即使他們知道作戰中出現傷亡在所難免,也依舊會為隊友負傷,犧牲流淚。

《紅海行動》導演林超賢眼中的英雄主義

在影片中,無論是村口接應的莊羽犧牲,還是最後二樓的戰鬥中石頭犧牲,隊員們都表現出難以接受的沉痛,尤其是石頭犧牲後,佟莉的手足無措更令觀眾揪心不已。在特寫鏡頭下,佟莉用顫抖的手將糖塞入石頭最終,這一畫面讓多少觀眾“欲語淚先流”。

《紅海行動》導演林超賢眼中的英雄主義

轉頭者(右2)為佟莉

在這樣一個畫面下,影片極力向我們傳達出這樣一個觀念:英雄只是相對的,他們也會死。導演借這樣一個大膽的拍攝,將英雄拉下神壇,讓我們能夠以一種看待普通人的眼光看待他們,看待他們的鐵骨錚錚和鐵漢柔情。

《紅海行動》導演林超賢眼中的英雄主義

鐵骨錚錚的背後,也有著與尋常人一樣的柔情似水

象徵意義的擴大

英雄不再代表個人,而開始代表國家或更廣泛的社會群體而出戰。在《紅海行動》上映之前,另一部主旋律電影《戰狼2 》曾塑造了冷鋒這個個人主義英雄形象,讓他以個人身份出戰,

《紅海行動》導演林超賢眼中的英雄主義

戰狼2冷鋒

而在《紅海行動》中,導演拋棄這種人物塑造方式,直接讓蛟龍突擊隊以中國軍人的身份開赴戰場,完全代表中國形象。當然,他們也做到了。影片為英雄賦予了更多的家國大義,使其代表的形象擴大至中國,這無疑是英雄電影的一種進步,也是一直創新。這樣的創新不僅擴大了英雄這個詞的內涵,也使影片更加經典

《紅海行動》導演林超賢眼中的英雄主義

英雄被賦予了更多的家國大義

電影小結

總的來說,《紅海行動》這部電影,將以往電影中單打獨鬥的英雄拉下神壇,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尋常化的英雄,這些英雄就來自我們的身邊,甚至,可能你自己就是那樣一位英雄。

你就是生活的英雄

<code>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羅曼·羅蘭/<code> 

說到這裡,我想再多扯一句:拯救世界,救死扶傷不是英雄唯一的職責,只要你一直在積極向善,努力且合適地幫助別人,你就是生活地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