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麥的三場王朝戰爭,完成德國統一

俾斯麥的三場王朝戰爭,完成德國統一

俾斯麥雕像

俾斯麥德意志帝國第一任首相,由於他性格剛毅、手段堅決,常被稱為德國的“鐵血宰相”。

德意志在歐洲地圖上曾經是非常小的一個國家,德意志北鄰丹麥、南邊奧地利帝國,西邊有強大法國,東北部是俄國。當時這些鄰國實力都很強大,而德意志則處於四分五裂。正如歌德所言“一想到德意志人民,我常常不免黯然傷神,他們作為個人,各個可貴;作為整體,卻又那麼可憐!”因為這片土地上,16世紀初的“30年戰爭”失敗,被分裂為314個邦和1475個騎士莊園,同時存在1789個獨立政府;其歷史上多次經歷過“分裂——統一——崛起——冒險、失敗——再分裂…”的怪圈。強大的鄰邦不希望在歐洲出現一個更強大的德意志,因此採取種種打壓,限制德意志的發展和統一。到 19世紀50、60年代,受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德意志的工業和經濟發展迅速,已經成為一種推動德意志統一的力量。

俾斯麥出生在普魯士的時代容克家庭(容克是無騎士稱呼的貴族子弟,泛指普魯士貴族和大地主),受家庭影響從小就專橫暴戾,傳說在大學期間13次與人決鬥。但他擁有那個時代很少有人擁有的才能:超凡的分析能力,是一位一流的政治家。1862年9月,俾斯麥出任普魯士首相。在充分分析當時的國內、國際形勢下,他認定德國的統一是無法阻擋的歷史潮流,因此,出任首相不久,俾斯麥在議會上發表了著名的鐵血演說“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通過演說和多數人的決議所能夠解決的,而是要通過鐵和血!”由此,德意志發動了三場王朝戰爭,開始了實現統一的歷程。

俾斯麥的三場王朝戰爭,完成德國統一

俾斯麥

1、第一次王朝戰爭——德丹戰爭

丹麥作為當時強國,是鄰國中實力最弱的一個。由於丹麥國王想要侵佔德意志北部地區,至此德意志和丹麥發動了戰爭。為了不讓其他的列強進行干涉,俾斯麥首先和南邊的奧地利帝國進行了聯盟,所以和奧地利達成共識進行了普丹戰爭,1864年普奧擊敗丹麥後簽訂《維也納和約》,丹麥將兩個州瓜分給奧地利和德意志,但是因為奧地利離丹麥比較遠,所以瓜分出來的州管轄不到,很容易引起奧地利和德意志的戰爭。其實這是俾斯麥一石二鳥的陰謀。

俾斯麥的三場王朝戰爭,完成德國統一

2、第二次王朝戰爭——普奧戰爭

擺平了丹麥,奧地利成了德意志的一個禍患。為了解決奧地利,俾斯麥首先把奧地利踢出德意志邦國,便於統一德意志(所謂“小德意志”)。俾斯麥提出奧地利沒有把北部的州還給德意志,為此拉攏法國(暗示承認之前法國對比利時的佔有權)。其次又和意大利建立同盟國,使得普魯士對奧地利開戰,意大利也要參戰。

1866普奧戰爭開戰,同時意大利也攻擊奧地利北部,奧地利大敗。但俾斯麥卻和奧地利講和,而不是一鼓作氣殲滅奧地利。因為消滅奧地利不是目的,統一德意志才是最終的目的。與奧地利講和保持良好的關係,可以防範其他列強的進犯,尤其是法國戰爭威脅。普奧戰爭的結果是產生了一個北德意志聯邦國家,這對於德意志的統一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俾斯麥的三場王朝戰爭,完成德國統一

3、第三次王朝戰爭——普法戰爭

法國在幕後操控著德意志南部的一些小邦國,這阻礙了德意志的統一,也造成了法德的矛盾不斷升級。1868年西班牙女王被推翻,由於擔心西班牙和北德聯邦連成一體,法國堅決反對霍亨索倫親王參選,並以戰爭相威脅。普王威廉一世答應勸說親王放棄王位候選,在法國大使的強烈要求下,普王委託普魯士外交部電告在柏林的俾斯麥,同時要求登報發表普王的態度。由於普王的讓步似乎普法戰爭的風險已經過去,但這激怒了俾斯麥。當時他和將軍老毛奇在一起喝酒,並準備憤然辭職時, 收到了外交部發來的那份電文,俾斯麥看後靈機一動,對電文進行了刪除,雖未加一詞語意卻大變,使電文讀起來像是“對挑戰者的耀武揚威的答覆”。俾斯麥估計電文一旦發表“將對高盧牛起到一塊紅布的效果”,果然不久法國對普魯士宣戰,普法戰爭開始了。普魯士藉此團結德意志、進行了民族團結,很快擊敗了法國軍隊,拿破崙三世不得不投降。隨後,在法國巴黎宣佈德意志統一,1871年威廉一世加冕為德意志國王,俾斯麥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第一任首相。

俾斯麥的三場王朝戰爭,完成德國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