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在哪裡

開宗明義,家庭教育的著力點,決不在學習成績上,甚至不在孩子興趣、閱讀等的培養上。

然而,我們整個社會提供的教育系統,無一不是把家長導向孩子的學習成績、興趣培養、閱讀培養、習慣培養等方面。請你稍微回顧或展望一下——從胎教到早教,從幼教到小學,從小學到中學,都是沿著學習文化科學知識這一條主線在進行,而幼升小和小升初,這些階段性的跳躍,則是對孩子學習、家長教育的檢驗。

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在哪裡


所以,有家長訓練2歲孩子規矩,有家長教3歲孩子背詩,有家長教4歲孩子認字,有家長給5歲孩子報算術班……

由此可見,對大多家長來說,教育孩子的著力點都圍繞著學習成績展開。

單從父母主動教育孩子這個層面來說,長期而言,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不是父母給孩子花的錢,也不是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而是父母放在孩子身上的、無時無刻不在的注意力。

你對孩子的注意力在哪裡,你對孩子教育的著力點就在哪裡

毫無疑問,大多家長,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孩子的學習上,這正是問題所在。


因為,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們沒有辦法控制或者決定一個孩子的學習成績。


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在哪裡


這就如同,一個人能力差,掙不到錢,我們沒有辦法通過對他的監管、要求或者逼迫,就可以讓他立馬掙到錢。

或許,在孩子年幼的時候,你可以通過威逼利誘讓孩子學習,但這無疑埋下了一顆炸彈,遲早孩子會給你狠狠的一擊,而且這一擊到來的時間,要比你想象的快得多。

那麼,家長的注意力不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應該放在哪裡呢?

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是的,孩子是個人,只要是人,就有各種各樣的需要——娛樂的需要,情感的需要,休息的需要,遊戲玩耍的需要,交流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學習的需要等等。

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在哪裡


如果我們僅僅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學習上,必然會忽視孩子其他各種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必然不會長久。

就是牛馬,你讓它幹活前也必須考慮它的身體承載力,食物、水是否充足;

即便是代步工具小轎車,你也得考慮汽油有沒有加滿,有沒有上保險,是否做了年檢,發動機是不是有潛在隱患,有沒有定期保養等等。

但是,我們對孩子,卻不是這樣的,我們想著讓孩子吃飽、睡好(其實都不一定)、給他一點玩的時間,那麼他就應該好好學習。當你這樣想的時候,你便忘了孩子是一個人,是一個有情緒情感的人,是一個有很多需要的人,是一個正在發展的人,是一個不成熟的人。

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在哪裡


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就是時刻且長期關注孩子的內在狀態、內在動力和整體能力。

注意,我這兒用了兩個詞——“時刻”和“長期”,你體察一下你對孩子的學習成績的關注程度,正是體現了這兩個詞的精髓。那麼,從現在開始,我建議你保持這一關注品質不變,而把關注點從學習成績轉向孩子的以下方面

1、關注孩子的內在狀態

你只需回憶一下,你和你的另一半吵架的時候,你失眠、心情糟糕的時候,你面對繁雜任務的時候,你被領導批評的時候,你的工作效率和狀態是更好了還是更差了。你就能深刻體會到一個人的內在狀態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和效率的。


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在哪裡

成人況且如此,何況孩子?

所以,你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內在狀態上——信心、勇氣、情緒、情感,而不是學習成績上。

①信心

當孩子說“我不會”的時候,或許他真實的想法是“我對自己沒信心,我不敢錯”,如果他能抱著“試一試”也無妨的想法,或許“不會”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遇到這情況,一個關注孩子信心的家長,首先會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太嚴苛了,乃至於孩子不敢試錯。進而調整策略,鼓勵孩子嘗試和犯錯,而不是進一步打擊孩子的信心——“這麼簡單,你都不會。”

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在哪裡


②勇氣

缺乏勇氣的孩子,比較膽怯,尤其是面對新的環境和事物,會表現出緊張和不安的狀態。

簡單說,缺乏勇氣的孩子,往往在生命的早期有一個充滿恐懼和不安的家庭氛圍,請注意,這是從孩子的主觀感受來說的。

一個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勇氣上的家長,就應該痛定思痛,反思自己構建的家庭氛圍是否過於嚴厲,自己給孩子是否足夠的穩定性和確定性等等。


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在哪裡


③情緒

你每天都會見到你的孩子,但是你每天見到你的孩子的時候,孩子呈現的精神面貌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孩子剛剛度過了新的一天,這一天發生的事情都會對孩子的情緒造成影響,有積極,有負面的。

我們是否對孩子的情緒給予了及時的關注。比如,當孩子有積極情緒的時候,我們快樂著孩子的快樂,當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積極傾聽,恰當回應,悲傷著孩子的悲傷。

這對於保持良好親子關係以及保護孩子心理健康具有積極作用。

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在哪裡


④情感

你不妨覺察一下,你和孩子之間是一種什麼情感?

如果你經常逼迫孩子,那麼你和孩子之間就構建了一種“對抗”交往模式,孩子就會產生怨恨的情感;

如果你經常不信任孩子,你和孩子之間就構建了一種“不信任”的交往模式,孩子就會經常處在自我懷疑的狀態中,進而形成一種“自卑”的情感;

如果你經常指責、體罰孩子,孩子就會產生一種“恐懼”情感。

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在哪裡


如果你和孩子和諧相處,彼此尊重,相互考慮,那麼你就營造了一種“愛”的情感體驗。

情緒是多變的,而情感是持久的、瀰漫性的,情感對孩子的影響要比情緒大得多。有人感嘆——“你千辛萬苦,終於把孩子養成了白眼狼”,這就是典型的親子情感構建錯誤的結果。

孩子的內在狀態,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我只是簡單的羅列了幾個比較重要的點。你一旦把注意力放在這個方面,你會覺察出更多,比如煩躁,想要玩耍,被其他吸引,傷感,孤獨等等。父母對這些方面的關注,是培養一個孩子良好情緒能力的關鍵所在。

2、關注孩子的內在動力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空心病”這種心理障礙,這種疾病在大學很常見,簡而言之,很多孩子考上大學之後,突然之間不知道人生的目標在哪裡,意義在何處,所以得了空心病。


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在哪裡

再想想那些充滿迷茫的青年,屢屢換工作,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知道該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是否能為我們教育孩子提供一個著力點呢?

沒錯,不論是空心病,還是迷茫青年,都是人生價值系統出了問題。所謂價值系統,就是形成個人化的價值觀,用以解決類似這樣的問題:怎樣活著才有價值、有意義?把滿腔的熱情該投注在哪個方面?牽引著我前行的是什麼?

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在哪裡


這些問題,俗話說得好——都得從娃娃抓起。

關聯到孩子教育上,這些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一個人的內在動力。包括目標、興趣、熱情和好奇心。試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不論在那個人生階段,都有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能夠體驗到巨大的快感,而且始終保持一種探索和好奇的心態。那麼,他怎麼會有空心病,又怎麼會迷茫?

所以,我希望你把寶貴的注意力也放在這些方面,長期持續地去關注它。

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在哪裡


①目標

我這兒說的目標,不是這次期中考試要考多少分,也不是要上什麼學校。我這個目標特指那些影響孩子一生追求孩子的牽引力,比如一個孩子在文學寫作方面有巨大的雄心壯志,或者在自然科學探索上很強的慾望。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都是父母催眠的結果。

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很多父母都特別重視孩子的閱讀培養。但是,我們大多父母的做法是規定、逼迫、要求、利誘孩子去閱讀,而不是培養孩子閱讀。如果你真想培養孩子閱讀寫作的能力,那你就催眠他,讓孩子在這方構建起具有牽引力作用的目標。

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在哪裡


所謂催眠,就是隻要孩子從事與閱讀寫作有關的任何活動,孩子都能體會到快感、成就感、價值感。

若如此,孩子必然會在閱讀寫作上構建起巨大的雄心壯志。

特別說明,學習成績,這種短期的、有清晰標準的活動不太適合催眠。

②興趣

興趣,絕不是報興趣班能培養的問題。

按照杜威的話說,興趣,是一種“居間”狀態。

你可以把興趣通俗地理解為“吊胃口”,只有讓孩子覺得夠得著、有希望而又不全滿足的情況下,才能吊胃口,才能有興趣。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常常做反了。

孩子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看,父母立馬買了一大堆回來,擺得到處都是;孩子只想讀10分鐘,父母卻想盡各種辦法讓孩子讀半個小時。

孩子拿著畫筆畫畫,父母立馬上去教,或者趕緊報繪畫班。

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在哪裡


這不叫培養興趣,這叫扼殺孩子的興趣。

你如果細細品味一下,讓一件事一直都處於“居間”狀態,即總是吊著孩子的胃口,是很難的一件事。所以,保護和培養孩子的興趣也是很難的一件事。

③熱情

路遙說希望自己在創作的時候,擁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很顯然,熱情是比興趣更強烈的一種感情。比熱情,更進一步的感情叫做痴迷。

熱情,似乎不是培養出來的,而只能保護。如果你的注意力都不在孩子身上,就很難發現孩子在那些方面具有熱情。

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在哪裡


④好奇心

查理芒格認為,最優秀的老師,應該是那些懂得保護並激發孩子好奇心的老師。因為好奇心會促使孩子自己去探索、鑽研,如果孩子的好奇心被激發起來,就間接地等於給孩子插上了自學的翅膀。

現在孩子所處的環境資源太豐富了,刺激物太多了,各種短視頻APP無奇不有,這對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是巨大的挑戰。

3、關注孩子的整體能力

最後,我希望你把注意力放到孩子的整體能力上。如果孩子的整體能力較弱,再怎麼抓學習,都是徒勞。


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在哪裡

①思考能力

我們太喜歡標準答案和快速結果了,乃至於當孩子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根本沒有耐心去等待,而是儘可能快速解決問題或者直接給答案。如此一來,我們不是在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而是在培養孩子思維的蛀牙。

蘇霍姆林斯基把自然界稱作孩子思維的發源地。他經常帶著孩子們到自然界去上思維課,比如他通過讓孩子們觀察自然界裡的各種動植物,引導一二年級的孩子自己定義什麼是生物和非生物。當有的孩子說“能動的就是生物,不能動的就是非生物”,有孩子就立馬反駁道:“船能動,船是生物嗎?”就這樣,來來回回討論,最終孩子們得出結論:“能夠生長的是生物,不能夠生長的是非生物”。


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在哪裡


你能想象這是七八歲孩子探索的結果嗎?

問題的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對問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②表達能力

能說會道,並不見得就是表達能力強。我們身邊都有這樣的人,別人都不耐煩了,他還說個不停;或者,說了大半天,你就是聽不懂他到底要說什麼。

什麼是表達能力?我認為表達能力一方面在於抽象概括能力,另一方在於考慮情景和他人的能力,一個人如果能夠根據表達情景的不同和聽眾的不同進而調整自己的表達方式,那他就是一個具有很強表達能力的人。

由此可見,孩子的表達能力,一方面與思維發展有關,另一方與共情能力有關。

前者由思維能力決定,後者有賴於親子互動模式。孩子一到家,給媽媽說個不聽,結果媽媽不僅沒興趣,而且還催促孩子趕緊去寫作業,你知道你錯過了多少培養孩子表達能力的機會嗎?

看《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的時候,有一個場景深深地打動了,小豆豆第一次見小林校長,校長先生竟然能安安靜靜地聽小豆豆講四個小時話。

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在哪裡


如果你有小林校長十分之一的傾聽本領,你的孩子的表達力絕對不差。

③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就是與人相處的能力。根據現代心理學的所有研究結果,人與人的關係模式,都是孩子和父母構建的關係模式的翻版。所以,如果你重視孩子的社交能力,那麼請你努力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

④抗挫能力

人本主義心理學創始人馬斯洛認為,那些從小在愛和安全上被充分滋養的人,抗挫能力很強。這與我們大多數人的認識是相反的。

換句話說,如果你想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那麼正確的做法是儘可能不要讓孩子在安全、歸屬、愛等的需要上受挫。

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在哪裡


《正面管教》把這一理論提煉成了一句育兒格言:只有孩子感覺更好時,才能做得更好。而我們經常性的錯誤做法是:想讓孩子做得更好,就必須讓他先體驗糟糕的感覺(比如批評、指責、體罰他)。

⑤習慣素養

習慣,是我要談的最後一個問題。之所以放在最後,就是想說相比較其他方面,我認為習慣是最不值得需要父母耗費注意力的。這可能跟大家的常識相違背。

那麼請問,有幾個孩子是因為父母特別重視培養好習慣而就養成好習慣的?事實上,恰恰相反,那些作業磨蹭的孩子,都是父母特別注重培養孩子效率習慣的父母;那些不愛閱讀的孩子,都是父母特別重視培養閱讀習慣的父母。這樣的例證有很多,難道不值得引起我們反思嗎?

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在哪裡


大多老師和父母強調習慣,是因為他們對習慣的本質不明就裡。習慣是一種內化了行為。如果我們把注意力放在我前面說的各種品種上,孩子的所有好習慣便自然而然冒出來了。

比如,孩子情緒良好,情感穩定,對學習有信心和勇氣,那他必然擁有專注、高效學習的習慣;如果孩子善於思考,又具有好奇心,那麼他必然會有閱讀的習慣,甚至閱讀都不再是習慣,習慣太低級了,對於一個喜歡思考和有好奇心的孩子,閱讀必然會成為像食物和水一樣的必需品。

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在哪裡


綜上所述,我較為詳細地指出了父母應當如何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以及放在孩子的哪些地方。分條羅列,是為了方便敘述,事實上,孩子的內在品質、內在動力和整體能力是相互糾纏在一起的,是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孩子是一個整體的人,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自然能夠關注到孩子這個人具有的一切。

父母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而不是學習或者別的什麼地方,這才是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和發力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