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土蔬菜:白菜和冬瓜老百姓餐桌上的當家菜,它的前世今生

前面幾篇文章,小編和大家分享了從國外傳來的一些農作物,有很多讀者留言希望介紹一下中國的本土農作物,今天小編給大家分析一下中國的本土蔬菜:白菜和冬瓜,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史,農作物的品種也很豐富,中國除了兼容幷蓄,引進和改良外國物種以外,對本土的農作物也很注重培育,今天小編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

中國本土蔬菜:白菜和冬瓜老百姓餐桌上的當家菜,它的前世今生

一.土生土長的白菜。

白菜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在物質生產並不豐富的時代,冬天中國最主要的蔬菜還是以大白菜為主,在整個漫長的冬季,大白菜一度是中國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餚。中國老一輩有天然的儲存大白菜的情懷,即便現在蔬菜已經品種多樣,不分季節了,大白菜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還是很有威信的。

1.白菜的起源和名稱

白菜在中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據考古專家考證,在中國新石器時期的西安半坡原始村落遺址中,發現的白菜籽距今約有6000年到7000年的歷史了,中國古代把白菜之類的青菜歸類為“葑”,葑包括蔓青、芥菜、菘菜等,其中菘菜即為白菜。《詩經·穀風 》 中有“採葑採菲 ,無以下體”的記載,說明距今三千多年前的中原地帶,白菜已經開始被人們種植了。

中國本土蔬菜:白菜和冬瓜老百姓餐桌上的當家菜,它的前世今生

2.白菜的種植歷史

到了秦漢時期,白菜從從“葑”中分化出來,單獨列為菘菜;在公元三世紀的三國時期的《吳錄》中就有“陸遜催人種豆菘”的記載。南齊陶弘景說:“菜中有菘,最為常食。”說明白菜已經是百姓家中常吃的蔬菜之一了。

到了唐朝,白菜的培育更加優良出現了白菘、紫菘和牛肚菘等不同的品種。唐朝的白菜還叫“菘”,到了宋代,“菘”被正式命名為白菜,宋代蘇頌說:“揚州一種菘,葉圓而大……啖之無渣,絕勝他土者,此所謂白菜。”

中國本土蔬菜:白菜和冬瓜老百姓餐桌上的當家菜,它的前世今生

白菜隨著歷史的車輪,轉眼間到了明朝,王象晉在《群芳譜》中根據前人的記錄,系統闡述了白菜的種植、外觀和儲藏,他在《群芳譜·菜蔬部·白菜》中這樣記載:

白菜,一名菘。諸菜中最堪常食。有二種,一種莖圓厚微青,一種莖扁薄而白。葉皆淡青白色,子如蕓薹子而灰黑……南方者畦內過冬,北方多入窖內……又有春不老,一名八斤菜,葉似白菜而大,甚脆嫩,四時可種,醃食甚美。

18世紀中葉康乾盛世時期,北方的大白菜產量超過南方。華北、山東一帶的大白菜開始沿京杭大運河銷往江浙以至華南地區。魯迅在《藤野先生》中說:“大概是物以希(稀)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繫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說的就是這段歷史。

中國本土蔬菜:白菜和冬瓜老百姓餐桌上的當家菜,它的前世今生

3.白菜在外國傳播的歷史

後來,中國的大白菜也傳到了其他國家,在明朝時,傳到朝鮮的,成了朝鮮泡菜的主要原料。韓國電視劇《大長今》中就有關於試種從明朝引進大白菜的情節。20世紀日俄戰爭期間,有些日本士兵在中國東北覺得白菜味道不錯,於是把它帶到了日本。在日本市場上出售的餃子,好多都是豬肉白菜餡的。

4.關於白菜的典故

白菜不僅是老百姓的餐桌菜,還出現在文人筆下,大白菜因其“青白高雅,凌冬不凋,四時長見,有松之操”,故又名菘。唐代洛陽詩人劉禹錫詩云:“只恐鳴騶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嘗。”他把未能吃到晚秋的菘菜當作一種遺憾。南宋詩人范成大有詩曰:“撥雪挑來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朱門肉食無風味,只作尋常菜把供。”

宋朝詩人朱敦儒 ,在《朝中措·先生饞病老難醫》說:

先生饞病老難醫。赤米厭晨炊。自種畦中白菜,醃成甕裡黃齏。肥蔥細點,香油慢煼,湯餅如絲。早晚一杯無害,神仙九轉休痴。不但自己種白菜,還做成美食。

中國本土蔬菜:白菜和冬瓜老百姓餐桌上的當家菜,它的前世今生

說到美食也不能少了蘇東坡,東坡詩云:“白菘似羔豚,冒土出熊蟠。”他把大白菜比作羊羔和熊掌。他常用菘菜、蔓菁、薺菜等,加入米粉、少量生薑自制成“東坡羹”,並賦詩云:“

開心暖胃閒冬飲,知是東坡手自煎。”喜食“東坡肉”的蘇東坡,偏愛白菜,覺得“白菘類羔豚”、“白菜賽糕腸”,用這些語句以示對白菜的讚美。

中國的大白菜太過於普通,以至於一直低調的處在中國百姓的餐桌上,在千千萬萬的百姓心目中,白菜是理所當然的看家菜。在中國相當長的一段歷史長河中,白菜默默無聞的為中國百姓無私奉獻著,冬天它們義不容辭地站出來,走到人們的餐桌上,它是如此常見、如此普通,讓人們幾乎忘了他的存在感。但這又恰恰是中國大多數老百姓的真實寫照,白菜的人生,就是我們普普通通老百姓的一輩子的歷史。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才更加璀璨、耀眼。

中國本土蔬菜:白菜和冬瓜老百姓餐桌上的當家菜,它的前世今生

二.本土原生態的冬瓜

冬瓜和大白菜一樣也屬於中國土生土長的蔬菜之一,他們都是便於儲藏,老百姓餐桌上常見的蔬菜之一。古裝劇好多蔬菜經常穿幫,其實古裝劇中,可以多多加入一些白菜和冬瓜,這樣一點也不會違背歷史常識。但是好多古裝劇,因為白菜和冬瓜太過於常見,不顯高級,所以實際影視劇中,很少引用,很多外來物種卻不合時宜的登上了古裝劇中,常被人吐槽。

中國本土蔬菜:白菜和冬瓜老百姓餐桌上的當家菜,它的前世今生

1.冬瓜的起源和名稱來歷

冬瓜,古時稱水芝、地芝,又因其體形長圓,類似過去的枕頭,故又被稱為枕瓜。冬瓜原產於我國和東印度,在我國栽培歷史已有2000多年。到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中已有記載,稱之為“水芝”

三國時期,魏人張揖編纂的《廣雅》裡面這樣描述冬瓜的:“冬瓜經霜後,皮上白如粉塗,其子亦白,故名白冬瓜。”這就是冬瓜最早名稱的由來,意思是:冬瓜成熟之後,表面上會有一層白粉狀物質,好像是冬天結的白霜,所以叫做“冬瓜”,也叫“白瓜”。

中國本土蔬菜:白菜和冬瓜老百姓餐桌上的當家菜,它的前世今生

2.關於冬瓜的美食

01冬瓜鱉裙羹
相傳北宋期有個隱士叫張景,他才高八斗,但是卻寄情山水,不願意當官。一天宋仁宗召見他,問他:“卿在江陵地有何景?”張景回答:“兩岸綠楊遮虎渡,一灣芳草護龍洲。” 宋仁宗又問:“所食何物?”張景答道:“粟米炊魚子飯,嫩冬瓜煮鱉裙羹。”冬瓜鱉裙羹至此廣為流傳開來。

02冬瓜魚

明朝嘉靖年間,胡宗憲到寧波抗倭禦敵。在胡宗憲的帶領下,倭寇被全部擊潰,取得了全面勝利。當地老百姓為了慶祝勝利,給胡宗憲送來了許多慰問品,裡面有好多冬瓜和魚。胡宗憲讓士兵們把冬瓜削皮切塊放到鍋底,再把魚洗淨宰殺,加上一些調料和肉類。做出了美味可口的、鮮香撲鼻的冬瓜魚。從此以後“冬瓜魚”這道菜便因為胡宗憲的軍功而聞名於世。

中國本土蔬菜:白菜和冬瓜老百姓餐桌上的當家菜,它的前世今生

3.關於冬瓜的典故

唐代詩人張祜,據說他出生之時,他的母親夢見了冬瓜,所以他的小名叫冬瓜。張祜有一首著名的詩《昭君怨》: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這首詩朝中伶人都會吟唱。但是因為他性情孤傲的性格,也受到了當時一些詩人的排擠。

錢塘酒徒詩人朱沖和,做了一首《冬瓜詩》嘲諷他:白在東都元已薨,蘭臺鳳閣少人登。冬瓜堰下逢張祜,牛屎堆邊說我能。張祜生性灑脫,對此不以為意,他寄情於鄉間,晚年的他在安徽與河南的交界處定居下來,竹籬茅舍,自給自足,與好友下棋對弈,吟詩對唱,好不快活。

中國本土蔬菜:白菜和冬瓜老百姓餐桌上的當家菜,它的前世今生

4.冬瓜的功效

冬瓜具有清熱解暑、護腎利尿、降脂減肥的功效。唐代孟顯在《食療本草》上說:“欲得體瘦輕健者,則可常食之;若要肥,則勿食也”。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冬瓜與其它瓜菜不同的是,不含脂肪,常吃冬瓜有明顯的減肥瘦身的功效,對腎炎浮腫患者有消腫作用,也是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的理想蔬菜。

冬瓜產量高、易儲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在外來物種沒有到達中國以前,以及外來物種到達以後,冬瓜因為易種植、產量高,它和白菜一樣牢牢地佔據著百姓的餐桌,是中國老百姓的當家菜之一,冬瓜以它寬和、包容的性格,哺育了封建社會的老百姓。

中國本土蔬菜:白菜和冬瓜老百姓餐桌上的當家菜,它的前世今生

冬瓜和白菜其貌不揚,默默付出,不求回報,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無私奉獻著光和熱。它們像中國的老百姓一樣,默默無聞、樸實無華。他們如此常見,如此普通,以至於我們常常忘了他們的存在。可是就因為它們頑強的生命力和樸實無華的性格,養育了中國幾千年的文明。

就像《朱子家訓》中說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白菜和冬瓜在新中國解放後和改革開放以前,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發揮了巨大的能量。我們居安思危,不能忘本,什麼時候都應該銘記這段吃白菜、冬瓜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