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環大環修路 活了山鄉筋絡 泉州啟動“四好農村路”示範市創建

在擁有永春、晉江兩個“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永春、晉江、安溪三個全省示範縣,以及29個市級示範鄉鎮的基礎上,泉州日前成為全省首個啟動“四好農村路”示範市創建的設區市。

推進農村公路建設的好政策,如何在基層落地惠及“三農”?日前,記者前往規劃了一系列農村公路項目,將形成環繞全鄉“小環”+“大環”交通經濟圈的永春縣介福鄉,一探究竟。

圖片

隨著縣道342線改造項目的持續推進,介福鄉的“四好農村路”與田園風光交相輝映,成為當地群眾的幸福路。(陳小陽 吳麗嬌 攝)

山鄉破瓶頸

陶瓷產業“路更寬”

2018年,市交通局幹部王榮強到永春縣介福鄉掛職任副鄉長。經過一段時間的踏勘瞭解,他發現該鄉公路體量較小、技術等級偏低、路面硬化率不高、斷頭路、窄路面、只通不聯,無法適應產業發展。如何破解?答案是推動農村公路“連線成網”且升級改造。

方向明確後,介福鄉黨委政府馬上動起來,藉著“四好農村路”建設東風,積極主動對接爭取,在原有“村村通”的基礎上,打通斷頭路、危橋改造、新建橋樑、設置錯車道及實施通鄉縣道路段的單改雙工程等。效果很快顯現,去年12月,縣道342線介福鄉紫美村至福東村段“單改雙”工程、紫美村紫美橋危橋改造工程等項目相繼建成通車。

要致富,先修路。修好農村公路的更大意義,還在於對產業的推動。介福鄉是中國陶瓷之鄉,全鄉現有70家高嶺土加工企業,工藝陶瓷作坊50多個,陶瓷相關企業100多家。家門口公路的四通八達,對這些企業來說,無疑是更寬廣的致富路。

“以往,大貨櫃車進不來,只能用小貨車盤貨,成本高、效益低,破損率高。”說起早些年的柏油路,永春介福鄉龍翔陶瓷企業負責人陳祺祥連連搖頭,“現在大變樣了,貨櫃車、集裝箱貨車全部開到工廠門口,我們直接裝貨運送出去,就連人才引進也更有優勢了。可以說,新公路把企業從瀕臨淘汰的邊緣拉回來,轉而成為有實力的企業。”他言語間透露著自信。家住縣道342線邊上的村民林榮炳也表示“很受益”,他說公路“單改雙”後,家裡灰塵少了,遊客車輛也不會擁堵,出行自然更方便。

小環+大環

農村路網擔大任

14日下午,在永春縣介福鄉福東村,全長87.07米的福東新橋及引道工程正在進行穩定層和路面的鋪設,預計5月1日通車。新橋邊上,有一座修建於上個世紀70年代的舊橋,是外面通往村裡瓷土礦區的唯一通道,橋面寬僅4米。碰上附近小學上學放學時間,運載瓷土的車輛與學生一同過橋,存在安全隱患。“新橋建好後,我們會引導運輸車走新橋,更通暢,學生出入也安全了。”福東村村委會主任鄭金垚說,別看新橋短,作用卻挺大,它是把幾條村道串連成道路交通“小環”的關鍵,“以後福東村、紫美村、龍津村村民之間的往來就更方便了。”他說,“大環”正在做規劃,上半年會啟動項目設計等前期工作,而龍津七鬥至紫美前洋村道改造工程、紫美村壟頭至尖山村道硬化工程等5個項目已在招投標,預計今年12月全部完工。

王榮強告訴記者,根據規劃,介福鄉將形成以縱四線國道355線、縣道342線為骨架、各鄉村道為毛細血管的農村公路網格局,未來等規劃好的交通“大環”落實後,還將輻射更廣的範圍。有了“雙環”,介福鄉萬餘人的出行將更便捷,陶瓷、旅遊等支柱產業的發展之路將越走越寬,鄉村經濟“造血”功能也將越來越強,群眾幸福指數更將節節攀升。(記者 吳麗嬌 通訊員 林泳坤 林真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