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聯手支持復課,稱校內疫情風險可控

三位專家認為,教育部門選擇當前這個時間節點復課是合理的,開學一個月內最關鍵,學校應先防後控

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聯手支持復課,稱校內疫情風險可控

圖/視覺中國

文 | 《財經》記者 許瑤

編輯 | 謝麗容

4月20日下午,教育部主持召開了校園疫情防控會,現場連線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李蘭娟,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對各校開學工作答疑解惑。

這也是疫情期間活躍在輿論前端的中國三大專家首次聚首共同討論有關復學復課的相關內容。

“我是積極支持復課的,但要做好措施,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強調,復學的工作一定要往前走。就算個別學校出現感染病例,也不奇怪,遇到問題及時處理,就不會有校內疫情的大規模暴發。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也堅持復學,她說,“從總體上看,國內疫情已經有將近一個月‘雙清零’了,應該說具備了復學條件。”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認為,當前國內最大的風險是輸入型風險,以及無症狀感染者。“現在全世界的疫情都沒有中國控制得好,從物理學勢能的講法,可以說我們處在最低點。”

近期,中國中小學生開學工作已經全面展開。到目前為止,24個省區市和新疆部分學段開學、復學的學生達到了3500多萬,這意味著在中國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開學復學已經進入議事日程。

在三位專家看來,教育部門選擇當前這個時間節點復課是合理的。他們重點討論了目前開學將面臨哪些風險?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學校如何做好開學工作?

最大風險是輸入型風險

“學校面臨的最大風險,是輸入型風險。”張文宏說,未來幾個月,輸入型風險始終存在。

張文宏解釋道,輸入型風險會連帶著國內產生個別的病例,個別病例產生後,有可能會跟學校產生關係。比如大學,本地的學生晚上要回家,中小學家長要跟外界接觸,另一個最大的問題是無症狀攜帶者。哪怕只有一例無症狀攜帶者在社會上存在,間接傳給學生或家長,學生再帶到學校,那整個學校就會面臨風險。

張文宏直言,在未來的幾個月內,輸入型風險是始終存在的。但他也表示,這種風險不至於比其他國家更大,“風險是存在,但不是每天都會發生,在此背景下我們要進入常態化抗擊疫情階段。”

李蘭娟也認識到輸入型風險的嚴重性。她說:“現在我們國內是控下來了,通過前二十幾天的觀察,除個別病例,沒有明顯的反彈,現在最重要的是,境外輸入對我們的威脅還是非常嚴重的。”

李蘭娟強調,凡是從疫情國家來的人,管控必須嚴格,檢測要嚴,隔離兩個星期要到位;二是要強化密切接觸者、無症狀感染者人員的觀察和管理;三要繼續加強信息系統對人口流動,尤其是國外來的人或是密切接觸者的監控。

鍾南山認為,外來輸入造成繼發感染隨時存在,但也需要在嚴防嚴控的情況下復學,這是一個新課題。怎麼走好這步棋,平衡好復學、恢復經濟和抵禦外來輸入擴大感染的關係,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他認為,有個別或者少量輸入傳播不奇怪,也不會形成大的疫情,但對於學校復學的要求比較高。

開學一個月內最關鍵

三位專家指出,無論哪個城市出現病例,哪怕這個病例產生了小範圍傳播,甚至出現了超級傳播者,都是正常的。如果這個病例通過某種途徑到達學校,學校要做的事情就來了。

不過,鍾南山轉而強調,希望不要有一個學校出現個別的病例就停課,“我們經不起這麼反覆折騰。”

張文宏也表示,外部輸入性病例會造成多大的風險現在還非常難估計,所以在復學一個月、兩個月以後情況還會有變化。如果情況加重,學校的復學會受影響。但如果經過這一兩個月的適應,大家對復學後包括“保持社交距離”在內的所有措施都變成了習慣,對我們後面的抗疫會帶來極大的方便。

“開學後的一個月是最重要的,這一個月內如果把習慣都養成了,問題基本就解決了。”張文宏說。

學校應當先防後控

如何讓“復課”和“減少聚集”這兩個矛盾體融合在一起,是當前復課學校都在探索的新問題。

鍾南山提醒道,開學時,聚集最容易產生互相感染,所以減少聚集非常重要,需要適當地考慮相關措施,例如錯峰上課、座位隔開距離,宿舍通風。同時,要關注外來感染,大學特別要關注有接觸歷史的留學生的情況。另外,要有防護意識,保持警惕,在學生出現不舒服、發燒或突然很疲勞、咳嗽等情況時,要注意儘早看門診、檢查,避免出現疫情反覆的情況發生。

張文宏直言,學校的防控重點在於,不要讓你的學校出現二代、三代甚至四代病例,形成連環感染。學校裡若出現1號病例,這個責任一定不在學校,發現並診斷被關聯感染的病例,是衛生和疾控系統的工作。但如果學校出現大批量的二次、三次傳播,那很可能是學校的防疫工作沒做好。

因此,“學校復學後,一定要保持社交的物理距離,並用替代性方案解決學生的社交需求。”張文宏說。

李蘭娟也提醒,學校復學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底盤清楚”。要保證回到學校的學生中沒有感染者,杜絕傳染源。如果對重點地區回來的人有所擔心,應該對其進行核酸檢測甚至抗體檢測。不要把感染者放入學校,住校學生也不要隨意外出,外出必須報告。邊境省份的學校更要提高警惕。

張文宏說:“從教室到餐廳到宿舍,不同的場景,都該有相應的方案。在宿舍管理上,學生不能串門;在餐廳就餐,必須隔開距離;在教室上課,可以考慮一個班拆成兩個,給學生更多空間等。這些問題要研究,具體怎麼做,體現的就是學校的管理智慧了。”

李蘭娟建議,校園應該進行適當消毒,準備好預案和必備防疫物資。學校最好能錯峰開學,既恢復正常學習流程,又防止大規模的人群集聚,減少可能的感染。發現傳染源立刻控制,把接觸的人立刻隔離,不會造成大擴散,無需恐慌。

張文宏建議,學校應該跟附近醫院的發熱門診形成定點密切配合,一旦學生出現狀況,可以送到指定醫院進行診斷,形成管理閉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