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患者卒中二級預防,哪種抗凝藥物的腦出血風險更低?丨前沿進展

房顫患者卒中二級預防,哪種抗凝藥物的腦出血風險更低?丨前沿進展

近日,一項來自加拿大學者的多中心隊列研究顯示,在房顫患者的卒中二級預防期間,非維生素K拮抗劑口服抗凝藥相關腦出血(NOAC-ICH)和維生素K拮抗劑口服抗凝藥相關腦出血(VKA-ICH)的基線特徵和結局相近,但VKA的30天內致死性腦出血的風險可能更大。該研究於2020年4月25日在線發表在《歐洲神經病學雜誌》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影響因子 4.387)上。

房顫患者卒中二級預防,哪種抗凝藥物的腦出血風險更低?丨前沿進展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研究簡介

房顫患者使用口服抗凝治療預防缺血性卒中,最擔心的併發症是顱內出血(ICH)。然而維生素K拮抗劑口服抗凝藥(VKA)使腦出血的風險增加了一倍,年發病風險為0.3%-0.6%。一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表明,非維生素K拮抗劑口服抗凝藥(NOAC)療效相似,但ICH的發生率是VKA的一半。然而在NOAC相關腦出血(NOAC-ICH)與VKA相關腦出血(VKA-ICH)的結局的觀察性研究結果相互矛盾。為明確房顫患者卒中後口服抗凝治療(卒中二級預防)後,對比兩種口服抗凝藥NOAC-ICH、VKA-ICH的發生率、特徵和結局之間的潛在差異,進行了一項多中心隊列研究。

研究最終納入4912名合格的AF患者數據,這些患者均是因缺血性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而進入卒中單元,並在卒中後3個月內接受了VKA或NOAC治療。將致死性腦出血定義為在ICH發作後的30天內發生死亡。研究人員還對現有觀察性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報告了NOAC‐ICH或VKA‐ICH起病30天內的死亡率。

研究結果如下:

➤ 在隨訪期間,有71名參與者發生ICH,其中20名為NOAC-ICH和51名為VKA-ICH。

➤ 兩組患者的基線特徵相似,但VKA-ICH患者的腎臟疾病患病率更高。

➤ VKA組的致死性腦出血的年發生率(11例/3385例)比NOAC組(3例/2623例;HR = 0.32,95%CI:0.09-1.14)高得多。

房顫患者卒中二級預防,哪種抗凝藥物的腦出血風險更低?丨前沿進展

圖1 接受NOAC或VKA治療的有缺血性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史的患者發生致死性腦出血的風險Kaplan-Meier曲線

➤ 兩組的三個月功能結局相似(p> 0.2)。

➤薈萃分析顯示,與VKA-ICH相比,NOAC-ICH患者30天的死亡風險更低(RR = 0.70,95%CI:0.51-0.95)。

房顫患者卒中二級預防,哪種抗凝藥物的腦出血風險更低?丨前沿進展

圖2 現有隊列使用NOAC或VKA的患者發病後30天內發生致命性顱內出血的風險的森林圖

研究啟示

在房顫患者的卒中二級預防期間,NOAC-ICH和VKA-ICH的基線特徵和結局相近,但VKA30天內致死性腦出血的風險可能更大。VKA-ICH患者致死性腦出血風險較高的部分原因可能是VKA治療患者腦出血的發生率顯著高於NOAC治療患者。這一觀點與來自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的證據相一致,該證據表明NOAC-ICH的風險是VKA-ICH的一半,是由於NOAC-ICH的發病率低於VKA-ICH,而不是NOAC-ICH和VKA-ICH之間存在固有的風險差異。

醫脈通編譯自:Tsivgoulis, G., Katsanos, A. H., Seiffge, D. J., Paciaroni, M., Wilson, D., Koga, M. (2020). Fatal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Occurring after Oral Anticoagulant Treatment Initiation for Secondary Stroke Pre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 doi:10.1111/ene.1428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