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麼資格做我父親?

你有什麼資格做我父親?


國慶前《奇葩說》有一期辯題是“如果爸爸每週陪伴孩子低於12h,就被取消爸爸稱號,你支持嗎?


你有什麼資格做我父親?


在這一期節目中,雙方觀點各有角度,但是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顏如晶的辯詞。

她講述了自己的父親,一個跟大多數中國父親一樣,忙於工作、忙著應酬、無暇顧及孩子的父親。

在她看來,即使她如今已經26歲,但成長時期缺乏父親的陪伴,還是讓她在想起父親時感到滿滿的遺憾以及心酸。

對她而言,一週陪伴12小時已經是一種奢侈,因為她跟父親的溝通,基本都是通過母親來傳達,讓她跟父親交流,她根本不知道應該跟父親聊什麼。

你有什麼資格做我父親?


小時候父親缺席了她的成長,導致了父女彼此互不瞭解,不知道如何相處。

父親國外出差,不知道給女兒帶什麼禮物,最後詢問銷售,給26歲的女兒帶回了小豬佩奇和冰雪奇緣。


你有什麼資格做我父親?


對此,顏如晶表示,“孩子的人生也是一部連續劇,從第1集到第20集,他會慢慢地變。1到20歲你不看了之後,你就永遠都看不了了。”


你有什麼資格做我父親?


陪伴,是父母和孩子共享彼此人生片段的唯一方式,也是彼此成長的最好方式。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然而當下中國,卻有很多父親有意無意缺席了兒女的成長,父愛缺位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你有什麼資格做我父親?


可惜的是,儘管誰都知道親子陪伴的重要性,許多家長卻是忙到抽不出時間。

一組數據調查顯示:

77%的父親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在1個小時以內;

9%的孩子有爸爸陪伴超過3個小時;

14%的父親幾乎沒在孩子身邊!

很多父親說,我抱起磚頭就沒法抱你, 放下磚頭就沒法養你。唯有努力的賺更多的錢,讓孩子過得好一點。


你有什麼資格做我父親?


然而對於孩子而言,擁有一個“不缺席”的爸爸非常重要。讓我們來看看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哪些影響:

1、父親角色影響孩子性別認同

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表明:平均每天與父親相處2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男子漢,女孩長大以後更懂得如何與異性相處。

2、父親角色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

相較於媽媽的輕聲細語和溫柔愛撫,父親與寶寶接觸的方式通常是大動作的肢體互動,比如舉高高、追逐等,較強的身體刺激促進寶寶在體重、身高、肢體協調等方面的生長髮育。

3、缺少父愛的孩子社會適應性差

調查發現,缺少父親關心和教育的中小學生,往往出現情緒不穩定,易恐懼、緊張、焦慮,自卑心理嚴重。在人際關係上有不安全感,在成年後較難保持與人的良好關係。

4、孩子性格叛逆與父愛有關

父親會無形或有形地向孩子傳授社會秩序和行為準則,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實施人生觀教育、樹立自信和明確責任。母親往往注重生活細節和習慣養成,也很重要,但不能代替父親的作用。


你有什麼資格做我父親?


孩子在成長時期會逐漸形成在家庭中的依戀關係。如果三歲前,爸爸長期缺席孩子的成長過程,孩子會難以跟爸爸建立依戀關係,缺乏安全感,從而更加依賴媽媽,而不喜歡、甚至排斥和爸爸單獨相處。長此以往,長大後孩子會容易缺乏對父親的信任感,導致雙方關係惡劣


你有什麼資格做我父親?


而那些在成長過程中有爸爸陪伴的孩子會更容易對外部事物產生好奇和探索的慾望,從而逐漸轉移對母親單方面的過度依戀,使他們更有勇氣面對陌生的環境和事物,性格也會變得堅毅和勇敢

英才兒童測評結語

希望爸爸們看完這些,能夠明白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的重要性。平時哪怕再忙,也要抽空和孩子進行必要的互動,陪孩子做個小遊戲、睡前聽個小故事、週末陪孩子出去玩等等,這些微小的舉動能夠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成長。

願愛與希望長伴寶貝!

英才兒童測評致力於母嬰類產品與培訓機構的深度測評,測評過程不接受品牌贊助,力求測評結果公平公正,中立客觀。

專注兒童育嬰測評,關注微信公眾平臺:英才兒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