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文學劇本《槐鄉魂》故事梗概

電視文學劇本《槐鄉魂》故事梗概

片名:《槐鄉魂》

編劇:林 凡 孫正和

故事題材:現實主義

總集數:45集

完成狀態:全部完成

時長:每集約50分鐘

版權歸屬:林 凡 孫正和

說明:本劇為歷史年代劇,時間跨度約五十年。

一、劇情簡介

本劇講述了自清朝末年到抗戰勝利近半個世紀內,在中國內地某鄉鎮(以山東諸城相州鎮為原型)所發生的宗族爭鬥(貧民由苦難、覺醒、抗爭到發起暴動革命)及抗日戰爭中的一系列悲喜故事,讓讀者和觀眾重溫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國社會真實狀況。

以發生在槐樹原曹莊的故事為主線,發生在縣城和其他地區的故事為副線,將人性的善惡美醜集中在特定的情節下展示和曝光,進行弘揚和鞭撻。緊扣歷史事件,以曹莊兩個對抗勢力西場裡主家曹仕德與東房上主家曹仕仁雙方在風雲變幻的大環境下的愛恨情仇及命運變換,述寫了正義與邪惡的較量,至日本侵華抗戰爆發,以家族利益支撐的家庭矛盾上升為國家存亡的民族矛盾,對立雙方終於摒棄前仇,成就了昔日仇家攜手抗日並一同戰死的悲壯激揚故事。

二、本劇主題:

祭奠和弘揚“仁善博愛、堅忍自信、勇敢圖強”的中華精魂。劇情由同胞兄弟之爭隱喻國、共之爭,並暗喻國共必將合好、祖國必將統一的光明前景。

三、故事看點:

1、這是一部較為全面而真實反映中國近、現代史上城鄉普通百姓苦難生活的作品。  

2、絕非雷人劇和搞笑劇,而是以悲情激揚為主調,以描述中華先人的仁德和中華精魂為主題,較為全面講述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百姓之苦難經歷的歷史正劇,對各級別、各年齡段的中國人都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3、全劇始終以弘揚“仁善博愛、堅忍自信、勇敢圖強”的中華精魂為主旨,以一個“魂”字貫穿全劇。用充滿民間特色的語言,以群體受眾所樂於接受的敘述方式,以白話與半文言有機結合,詩、歌、曲、賦的綜合運用,使這個故事精彩而不失真實,雅緻而不失平樸,悲傷而不失信念,古老而不失新鮮。

4、情節豐富新穎而起伏跌宕,既顯意外又自然轉化,可使觀眾的情緒緊隨劇情前行。劇情轉換自然而流暢,既能讓觀眾由悲生喜,又可使大家感覺真實可信,視覺和感覺都很舒暢。使觀眾能夠自我判斷是非善惡美醜,自身受到啟發和鞭策。 

5、內容豐富,既包含各業,又涵蓋諸流:a、人物設置包括:難民、貧民、短工、財主、商人;藝、妓、官、兵、盜、匪;學生、醫生、國軍、共軍、日偽軍等。b、行業設置包括:農耕、手工、商業、醫藥、餐飲、娛樂、官府和軍隊等。c、文化知識設置包括:舊文化、新文化、鄉村文化、城市文化、有佛教、基督教、道教知識和禮儀等。d、城鄉生活氣息濃厚,涉及普通人群體生活百態且故事情節新穎:小姨子嫁姐夫,大小姐嫁長工;丫環被收為義女嫁入豪門官家;匪首被招撫擔任縣府護衛,叫花子被縣官收做書童;刁民戲弄鄉官,被休少奶奶變成軍官夫人又抗日英雄;封建倫理所不可饒恕的公媳亂倫世象;東北軍逃兵與當地群眾聯合抗日;日軍在此地設立慰(安)勞所;三軍聯合抗日等。

6、緊扣歷史事件和時代脈搏。包括:義和團,八國聯軍侵華,日俄戰爭,光復會起義,辛亥革命,袁世凱復闢及中華革命軍,民國政府,軍閥政府,國民政府,饑民造反,農民暴動,國共合作,大革命失敗,中原大戰,九一八事變,全面抗戰等。  

7、以樸素自然,通俗易懂的白話文(普通話)為主,穿插借用清末民初的半文言文和詩詞戲曲等,綜合運用多種方言俗語和民間傳說,既符合普通百姓的不同的文化修養、自身性格和語言習慣,又突出文化人的語言層次,以達雅俗共賞的標準。  

8、劇本行文邏輯準確鮮明,語言通俗流暢,意境磅礴大氣,時間跨度大,脈絡清晰,人物塑構性格豐滿而鮮明。  

9、作品把普通百姓的善惡、美醜放在特定的背景下,進行一一展示與曝光,弘揚了看不見的道德力量,在劇中人物的心中給予撫慰和溫暖,把人們追求美與和諧的期冀和需求揭示得深刻而明晰。信息含量大且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社會現實意義。

10、作品描寫的雖然是一個地方一群百姓的故事,反映烘托的卻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滄桑。寓意比較深刻,具有濃郁的人文性、生動的藝術性和厚重的歷史感,是瞭解中國城鄉歷史社會變遷的一個窗口和平臺。

千秋家國夢,一品《槐鄉魂》。體驗槐鄉人愛恨情仇的家國情懷,閱覽槐鄉人歷史社會變遷的壯美畫卷!


電視文學劇本《槐鄉魂》故事梗概


電視文學劇本《槐鄉魂》故事梗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