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仗,志願軍38軍取得完勝,卻留下終身的遺憾

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的時候,楊平是當時志願軍的一個交通樞紐,連接西線和東線兩大戰場,同時也是39軍向東線運動的必經之路。可是這一塊區域當時志願軍偏偏兵力薄弱,可湊巧的是,美第八集團軍一樣兵力薄弱。1951年2月1日前楊平、驪州、砥平裡這塊三角區域幾乎處於真空狀態。從態勢上來說38軍已呈孤立突出之勢,如果李奇微派遣一支強有力的部隊從驪州直撲楊平,再進而西進,不但東、西兩線我志願軍將被完全割裂,38軍亦將被切斷後路,被美軍徹底包圍。那結果基本上就是38軍全軍覆滅。

這個是紙上談兵,我們在知道戰場態勢下的紙上談兵。當時的李奇微不敢,他的戰術是齊頭並進、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是曾國藩那一套“結硬寨、打呆仗”。為什麼不敢?因為李奇微不掌握戰場態勢,他不知道攻向楊平是什麼情況,害怕遭到側擊。

這一仗,志願軍38軍取得完勝,卻留下終身的遺憾

看起來李奇微似乎沒錯,但有兩個問題,一是他應該派出強力部隊進行威力偵察,搞清楚這邊的敵情,二是奇怪的是,偵察能力遠遜於美軍的志願軍,彭德懷、鄧華、韓先楚等人卻對戰場情況的掌握遠強於李奇微。這就非常有意思了,志願軍此時在韓國作戰,能動用的偵察手段就是偵察兵的敵後、抵近以及對俘虜的審訊,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好辦法。而美軍的手段則多得多。其實,這也是對戰場態勢洞察能力的體現,這一點,李奇微不行。

美軍因為害怕側擊,不敢直取楊平,但不代表美軍不會就此做文章。美軍的辦法是,沿南漢江西岸的低地進行穿插,這樣一來美軍穿插部隊的右翼是有南漢江保護的,這就避免了自己兩翼受敵的威脅。這一招效果雖然不及直取楊平,但亦會動搖38軍防禦體系,如能得手,將是美軍第九軍此時撒出的殺手鐧。應該說美軍第九軍軍長穆爾少將腦子比美軍第一軍軍長米爾本少將強。米爾本那邊地勢要比穆爾這邊平坦,但米爾本卻不敢動用裝甲部隊直插志願軍50軍的後方地域。

這一仗,志願軍38軍取得完勝,卻留下終身的遺憾

因此,在正面強攻不能得手的情況下,2月2日晚,美軍步兵第24師19團突然沿南漢江西岸北上,該部行動非常隱蔽,在38軍沒有防備的情況下,主力已進至洗月裡,先頭營已佔領山中裡一線高地,尖兵距離113師指揮所聖德里已只有5公里,並對113師指揮所進行了炮擊,把指揮所的汽車和電臺都打壞了。 38軍在自己左翼放的是偵察支隊,戰鬥力雖強,卻不善於陣地攻防,根本無力阻止美軍前進,接戰不利。戰況因為美軍難得一見的行動,突然發生重大變化。

38軍軍長梁興初一接到報告就急了,這沒什麼好說的,必須把穿插進來的美軍打掉,不然情況就危急了。於是梁興初下達嚴令,第二梯隊的338團立即出擊,並加強了339團的1、3、8連,必須把闖進來的美軍驅逐掉。梁興初急,指揮所已經捱打的113師副師長劉海清更急,一挨炮彈,他就打電話給338團政委刑澤:“美軍已佔領我左側高地,你趕緊行動打掉他們。”(注:團長朱月華回瀋陽開會)

我軍慣用的戰法就是切斷敵軍後路,這一套戰術早已閉著眼睛都能打。如果打正面防禦的美軍,以美軍的防禦火力和縱深,那不見得好打。但美軍第19團是孤軍深入之敵,這個難度就小多了。

這一仗,志願軍38軍取得完勝,卻留下終身的遺憾

話說回來,美軍這一招看起來蠻狠的,但問題在於僅以一個團就敢深入38軍防禦縱深,這個膽子未免太大了點。既然要搞穿插,那得動用一支強力部隊,攻得動、守得住、撤得回,僅僅動用一個團,那豈不是肉包子,以為這個21團個個都是蘭博不成。

但是話又得說回來了,美軍第九軍軍長穆爾膽子敢這麼大,充分說明他判斷清楚了當面38軍的情況,兵力並不足,在正面施壓的同時,38軍不可能抽出很多兵力去對付穿插的第19團。 果然如穆爾所料,如果把38軍的防線看做西、中、東線的話,從西到東38軍在一線的是337團、335團、336團、334團,而二線只有339團和338團,114師遠在楊平。對付穿插的美軍第19團,三十八軍能抽調的反擊兵力僅有一個團另三個連,不僅不足全部吃掉美軍,而且一對一,這個仗明顯出於劣勢。

因此怎麼打就成了關鍵。338團認為吃掉美軍第19團在山中裡的先頭營,逼退其主力方為上策,於是決定以配屬的339團1、3、8連佯攻洗月里美軍主力,而338團圍殲山中里美軍先頭營。具體部署為: 2營6連配屬3營9連從395高地及東南一線展開正面攻擊,4連從303高地從側面配合營主力助攻,5連為團預備隊; 1營負責攻佔山中裡後側的133高地,然後攻擊山中里美軍側後; 3營(欠9連)配屬團警衛連負責攻佔141高地,阻擊洗月裡可能的美軍援軍。 這是標準的我軍戰法,而且因為在38軍自己的後方地域作戰,協同起來比平時方便很多。2月4日凌晨1時,各部全部按時到位準時發起攻擊。

1951年2月的時候美軍士兵的質量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這是因為緊急從國內補充了大量二戰老兵,主要是連排長和軍士,部隊戰鬥力直接提升了一個層次(1951年2月至1951年10月,是美軍步兵戰鬥力最強的時期,就是因為補充的人員基本都是二戰老兵)。負責斷敵後路的1營雖經血戰僅3個小時就擊潰當面之敵,但自身傷亡嚴重,3連只剩10餘人縮編成2個班繼續戰鬥,1連2連情況也只是略強。但關鍵的是,1營拿下了山中裡側後的制高點303高地,已將美軍退路徹底切斷。

這一仗,志願軍38軍取得完勝,卻留下終身的遺憾

正面進攻的6連和9連也突破美軍前沿,將美軍壓縮至主陣地。美軍見勢不妙,遂集中兵力猛攻3連佔領的303高地。但3連所餘10人頂住了美軍反撲,成為了此戰關鍵。

但303高地關係到山中裡被圍美軍能否活命。4日天一亮,美軍再次展開拼死反撲,為了救這個營,美空軍出動十餘架戰機,地面炮兵亦有幾十門火炮參戰。戰至10時,3連所剩10餘人全部犧牲,陣地失守。而這時洗月裡的美軍主力也正在反覆攻打在141高地的8連和133高地的團警衛連,試圖打開缺口。303高地失守將會讓這兩個連腹背受敵,那這一戰將前功盡棄。338團1營營長遂自己率領營部通信班和2連剩餘人員對303高地發起反擊。經過苦戰,終於將該高地奪回。而山中里美軍在2營攻勢下已無力再行反擊。這個關鍵要點終於被38軍穩固下來。

4日下午,洗月里美軍最後一次對133、141高地發起進攻試圖救出被圍美軍,但在8連和團警衛連的頑強阻擊下不得前進。在8連和團警衛連阻擊的同時,338團各部發起總攻,戰至18時全殲被圍美軍300餘人。

見先頭部隊被毀,美軍第19團仍未撤出洗月裡,依然待機洗月裡尋求戰機。見美軍不知道死活,梁興初遂命114師緊急渡江,準備一網打盡。5日子夜,341團攻克洗月裡南山,342團正準備再接再厲時,西線的情況又出了變化。

在西官廳北山的郭忠田率部與美軍騎兵第1師激戰3日後,陣地在2月4日宣告失守。60班班長姜仕福單身斷後,掩護最後20餘人撤出陣地,拉響手榴彈與敵同歸於盡。三十八軍遂棄守泰華山,均轉移至二線陣地與美軍繼續周旋。

336團轉移至二線陣地並不意味著美軍第九軍進攻的得手,從整個態勢來看,放棄泰華山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將自己的防線拉平有利於穩固陣型。

但是50軍那邊又出了新的情況。2月5日,美軍步兵第3師攻克南漢山。韓國有兩座漢山,即北漢山和南漢山。都是古代朝鮮國王的行宮之所在。其中南漢山位於漢城及漢江以南,山上有南漢山城,易守難攻,向來是朝鮮國王避難之地。此城也是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這一仗,志願軍38軍取得完勝,卻留下終身的遺憾

美軍第3師打到南漢山,意味著50軍與38軍之間的聯繫被割裂。這樣一來,美軍對38軍形成了一翼包圍,38軍在西翼的防禦壓力一下子直接上升。

眼看情況一日一變,梁興初只能調整防禦部署。342團政委王丕禮正興致勃勃部署出擊洗月裡的戰鬥,114師政委李偉的電話就來了:“王丕禮,你趕緊到我這來。”王丕禮想都沒想就頂了回來:“我正準備出擊,哪有空。”李偉急了:“情況緊急,限你10分鐘內過來。”原來梁興初原本計劃殲滅山中裡、洗月里美軍時考慮陣型的穩固,沒有動用就近的339團,而是命在京安裡後方的338團攻擊。沒想到50軍150師那邊情況急轉直下,美軍已從側面威脅到京安裡。而338團和正面一線的334團經過苦戰傷亡很大,此時已必須動用預備隊114師。故命範天恩的335團接替334團部分陣地,而341團駐守洗月裡南山歸113師指揮,114師立即馳援京安裡接替335團防務。其中342團頂在第一線,防禦京安裡北山、巖月山、350.3高地。

這一仗,志願軍38軍取得完勝,卻留下終身的遺憾

看到這大家就明白了,本來38軍可以打出抗美援朝的一個經典戰例,因為150師不給力,原本這一仗應該命名為洗月裡殲滅戰,現在只能叫山中裡反擊戰了。這一仗是38軍很大的一個勝利,但是也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本文雖然是講山中裡反擊戰的,但其實並不在於此,而是向大家介紹當時的戰場態勢。美軍第19團孤軍深入,本來在梁興初的部署下會被38軍全殲,但是未能成功。關鍵就在於局部的戰鬥是受全局影響的。38軍西側翼50軍的戰況直接影響38軍的作戰。38軍雖然在山中裡反擊戰獲勝,但自己卻因為50軍的失利陷入越來越被動的局面,已經被迫將預備隊114師拉上來。

這什麼意思呢?三面受敵,38軍只能被動防禦,想要主動出擊,沒兵了,組織不起大規模的反擊。我們先記住這一點。

前面說了2月1日前楊平、驪州、砥平裡這塊三角區域志願軍和美軍幾乎都沒部隊在這。後來38軍的戰役預備隊114師進入楊平,這是必須要掌握的要點。可是隨著美軍第19團插入洗月裡和山中裡以及50軍150師的進一步失利,梁興初被迫動用了114師。而美軍這邊除了出動19團進行穿插,21團也沿南漢江北上進至砥平裡西南的杜陵裡,這是為了和東面美軍第十軍取得聯繫,同時保護19團的側後。也就是說楊平、驪州、砥平裡這塊三角區域,美軍已經有了部隊,美軍東西兩線打通了。而美軍第九軍的另外兩支部隊韓軍第6師團和英軍第29旅也隨時可以進入這一區域。

這一仗,志願軍38軍取得完勝,卻留下終身的遺憾

李奇微不敢指揮美軍直撲楊平,這是怕遭到側擊,志願軍兩翼側擊,然後一關門,進攻的美軍有全軍覆滅的危險。特別是敵情不明的情況下,李奇微是絕對不敢的。

反過來,對志願軍來說也是一樣的。這塊區域看起來很空,但周圍全是敵軍,在這種情況下是否從砥平裡進行突破,是要慎重考慮的。如果我們能掌握或者能爭取到楊平、驪州、砥平裡這塊三角區域的空間權,那完全可以從這打。

以上這些話是什麼意思?戰場指揮是要根據整個戰局來考慮的。楊平、驪州、砥平裡這塊三角區域的變化情況,是影響志願軍在東線進行反擊的一個因素。到底選橫城還是砥平裡,著眼點並不完全在於東線的情況。彭德懷對於到底選砥平裡還是橫城為突破口,猶豫反覆了多次。就是因為戰場情況一天一個變化,彭德懷要根據實時的戰場態勢來考慮。

當50軍150師戰敗,50軍失去與三十八軍的聯繫,導致38軍不能殲滅突入的美軍19團,反而還要動用預備隊重新調整防禦部署,把大量的部隊去防禦自己暴露的西側翼。而美軍第九軍則以21團進至杜陵裡,與美軍第十軍打通聯繫。在這種情況下,以砥平裡為突破口的戰機已經失去。

這一仗,志願軍38軍取得完勝,卻留下終身的遺憾

如果50軍守得住,那麼38軍就可以殲滅美軍19團,這對美軍第九軍的打擊是非常沉重的,美軍21團就不敢前進。當美軍第九軍在38軍正面攻不動,西側翼沒有破綻,東側翼美軍又作戰失敗,失去對楊平、驪州、砥平裡這塊三角區域的空間權。114師在楊平,美軍19團又被殲滅,美軍第九軍再想往楊平和砥平裡方向移動,他們的軍長穆爾就得慎重又慎重的考慮了。考慮到不是每個人都看得懂,我再講清楚點。對穆爾來說,正面攻不動38軍,穿插作戰失敗,向楊平北進他怕側擊,一方面是38軍的部隊,更主要的是志願軍還有四個軍,美軍不知道他們在哪,在這種情況下他不敢把部隊孤立突出出去。在38軍對他失去威脅的情況下,穆爾膽子就大多了。楊平到砥平裡20公里的正面,志願軍能夠投入一個軍。穆爾自己還有兩個師左右的預備隊,一個軍他不怕的。可是加上38軍變成兩個軍的兵力,穆爾就得思量思量了。

此時志願軍東線以砥平裡為突破口,38軍就可以抽出充足的部隊出東側翼配合作戰,東西兩線可以同時向驪州向心攻擊。這個情況就不一樣了。(穆爾可能面臨的情況變成三個甚至四個軍,即正面一個軍,西側翼的38軍,突破砥平裡而來的一到兩個軍)

關於砥平裡和橫城到底應該選哪個為突破口的問題我寫了很多了,以前的文章裡還有不少人留言跟我講:我就是認為應該先打砥平裡。

在這裡我說的很不客氣,這個不叫你認為,而是你想象。對戰例的分析研究要結合地形、敵情我情、整個戰場的全局情況來進行的。你跟我說你認為,可是最基本的東西你得知道。每一天每支部隊的具體位置,你得知道。這是最基本的。這個東西你都不知道,你談什麼你認為。但是我覺得這些不是讀者的錯,讀者的知識其實都來自於以前看到的書籍文章。這些書跟你說韓先楚的觀點是對的,於是你就得到了印象,這個叫先入為主。我們今天講的這些東西,你去翻任何一本朝鮮戰爭的書籍和文章,你都找不到的,不管是公開出版的還是內部發行的。但是有些東西是很簡單的,你在地圖上把每一天的戰場態勢畫一畫。你就發現很多東西書上沒講,但是你卻能看出來。

所以這篇文章雖然是講山中裡反擊戰,但是還是老一套,我們主要說的還是整個戰局的情況。山中裡反擊戰之後,取得勝利的38軍的戰況反而惡化了。這是因為全局的形勢在變化。既然全局的形勢在變化,38軍越來越被動了,東線怎麼打是不是也要調整呢?

作者簡介:王正興,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