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世界》觀眾去哪兒了?為何收視卻懸崖式下跌57%?

作者 / Suda


五四青年節這天,《西部世界》第三季悄無聲息地完結了。這部四年前橫空出世,被譽為HBO《權力的遊戲》後的“救世主”、曾掀起國內外網絡熱議的科幻神劇,這一次,彷彿一部“禁片”存在,討論聲量寥寥無幾。

原本疫情期間,許多邊拍邊播的美劇停更,《西部世界》第三季作為先前完成製作的重磅劇集,幾乎沒有對手,北美媒體紛紛預測其收視將一騎絕塵。然而事實卻是,《西部世界》第三季首播的平均收視人數僅有90萬,與第二季首播的210萬觀眾相比,懸崖式下跌了57%。

其後的集數收視並沒有比首播更好,低收視的陰霾籠罩了整季。要知道,兩年前《西部世界》第二季的收視即使下跌,也達到了平均每集收視人數920萬。更不用說,第一季1320萬比肩《權力的遊戲》的神級水平。從豆瓣IMDB上的打分人數,也可以看出,《西部世界》觀眾,確實在一季一季的呈倍數驟降。不禁讓人想問,《西部世界》觀眾去哪兒了?

《西部世界》觀眾去哪兒了?為何收視卻懸崖式下跌57%?

問題並不出在《西部世界》第三季的口碑上,IMDB豆瓣上的評分可以看出,觀眾雖然越來越少,但評分卻不降反升,越來越高。第三季更是穩坐9分線上,也即是說,留下來繼續追劇的觀眾,仍然認為它,不失為一部口碑神劇。也許正是基於此,HBO續訂了《西部世界》第四季,據北美媒體報道,《西部世界》總共將會有六季。好在HBO收入主要不是靠廣告,因此收視率左右不了劇集的命運。

《西部世界》觀眾去哪兒了?為何收視卻懸崖式下跌57%?

那麼,話說回來,《西部世界》為什麼繼承不了《權遊》?到底為什麼失去了絕大多數觀眾?

弄清它不受大眾青睞的原因,也可為長期追趕美劇製作的國產劇,提供“前車之鑑”的經驗,高口碑美劇並不等於有觀眾緣,應當避免陷入曲高和寡的境地。


逐漸演變為“災難”類型的多線性敘事

翻看《西部世界》網友評論,不難發現,“看不懂”是勸退二三季觀眾的主要原因,罪魁禍首在於敘事方式,以及雪上加霜的剪輯。

雖然在《西部世界》第一季中,多時空多線性敘事,已經有所展示。第一季的編劇、導演、監製為好萊塢著名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弟弟喬納森·諾蘭,曾參與《星際穿越》《致命魔術》《記憶碎片》編劇。可以看出,酷愛多線敘事的他,在第一季中,把敘事方式玩到了極致。

《西部世界》觀眾去哪兒了?為何收視卻懸崖式下跌57%?


但即使喬納森怎麼玩弄敘事,第一季故事始終是有一個通俗易懂的主線,即接待員“德妹”德洛斯(Dolores)的自我覺醒之路。然後再去分為三個時間段講述故事,德妹始終貫穿35年前、30年前和現在三個時間線裡。所以觀眾很容易區分三個時空,並且循著德妹這條大女主的線,再去破解不同時空的支線故事。即使對支線不感興趣的觀眾,只要抓住德妹覺醒的主線,也不會影響觀劇體驗。

《西部世界》觀眾去哪兒了?為何收視卻懸崖式下跌57%?


可以說,第一季給了觀眾一個巨大的驚喜。在科幻劇的新穎背景設定中,觀眾像似在一款西部世界的遊戲中,角色扮演德妹,一路觸發各種NPC任務,最終完成覺醒。

第一季完美地做到了懸疑推理性兼顧了娛樂性,同時,在人工智能的問題上進行了很深的探討。

《西部世界》觀眾去哪兒了?為何收視卻懸崖式下跌57%?

《西部世界》觀眾去哪兒了?為何收視卻懸崖式下跌57%?

到了第二季,一切都變了。第二季沒有設定如同第一季德妹覺醒的強主線,相當於整個故事失去了核心依託。更可怕的是,第二季還將多線敘事的時空,增加到了8個。而且每一條時空的敘事,還並非線性,時間被刻意打亂,剪輯得細碎混亂,觀眾所有的困惑要等到最後一集才解開,失去耐心的觀眾已經紛紛棄劇了。

《西部世界》觀眾去哪兒了?為何收視卻懸崖式下跌57%?


美媒《screenrant》形容這就相當於,一個留著鬍子的人,在第一季中讓人覺得神秘又有趣,到了第二季,就變得令人疏遠,甚至讓人反感。

第二季收視的下滑,也讓喬納森意識到危機,做出了改變。第三季播出前,他曾對媒體說,第三季一定會變得更加通俗易懂。然而,觀眾的體驗並非如此。

第三季確實如喬納森所說,簡化敘事。不再有多重時空,只有當下一個時空,只是分了不同人物線去講述,整體是一部按照時間線發展的劇。問題出在,第三季徹底改變了以往的敘事風格,以往觀眾觀看體驗是,跟隨一個人物不斷的探險和揭秘真相。

《西部世界》觀眾去哪兒了?為何收視卻懸崖式下跌57%?


而到了第三季,觀眾一開始就知道德妹是要在現實世界裡,推翻人類的統治。其他所有的人物線幾乎都是在阻礙德妹,原本的神秘感不復存在。喬納森甚至安插了,德妹彷彿化身超級英雄,一路升級打怪的爆米花情節,可能唯一還能抓住死忠粉的僅剩臺詞和對白,依然在探討存在主義思想,但對普通觀眾而言,仍然沒有戳中他們在意的點。


“男主角”消失、情感戲喪失,配角大“換血”


普通觀眾在意的是,在前兩季所營造的西部世界主題樂園的異域氛圍中,觀眾建立起情感的主要人物歸宿,以及他們的情感線。

雖然熟悉《權遊》的觀眾都知道,主要人物的突然死亡再正常不過,比如著名情節血婚中,死亡的史塔克家族哥哥羅柏。但其他核心的史塔克家族成員,都活到了最後,貫穿八季始終。而且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的情感戲和伴侶歸宿。然而,《西部世界》第三季的做法,則完全是與之背道而馳的。

《西部世界》觀眾去哪兒了?為何收視卻懸崖式下跌57%?


首先故事的主要背景,從觀眾熟悉的狂野西部完全換成了AI的現實世界。結束了“西部世界”這個地域原本帶給人的神秘感,同時結束了西部世界裡的大部分人物故事線,只剩下德妹和梅芙,深受粉絲喜歡的角色泰迪,德妹的男友徹底消失,而梅芙的男友赫克託則淪為虛擬世界的背景板,出場時間總共不過十分鐘,最後還被德妹幹掉。

整部劇相當於失去了“男主角”,而在現實世界,開啟的全新男主角凱勒(Caleb)則完全失去了男主角該有的光環。網友調侃凱勒角色,像是一個被德妹選中的電焊工小弟,既不能文又不能武,然後還一路被德妹保護,渾渾噩噩地當上了拯救人類的英雄。

《西部世界》觀眾去哪兒了?為何收視卻懸崖式下跌57%?


凱勒除了人設不討喜,他的故事線還犯了第二季中惹怒普通觀眾的“老毛病”——不斷的閃回插敘,打亂當下時間線。而且凱勒與德妹之間,完美沒有情感戲火花。整部劇,讓觀眾失去了情感依託,只剩一堆德妹“教育”凱勒的晦澀哲學臺詞。


《西部世界》觀眾去哪兒了?為何收視卻懸崖式下跌57%?


另一個全新的角色瑟拉克(Serac)則完全是一個“反派”的存在。作為人類的技術大拿、統治者般的存在,自衛反擊德妹的進攻。瑟拉克與哥哥研究預測人類行為的所羅門系統時,發生分歧的故事橋段,完全是復刻了福特與伯納德研究人工智能時的關係模式。這些對於普通觀眾而言,既不新鮮,也不能像對福特和伯納德一樣,投注更多感情。

更可怕的是,在最新的大結局中,德妹的角色宣告死亡,只剩梅芙和凱勒。死忠粉中一大批德妹追隨者,可能很難再追到第四季了。

《西部世界》觀眾去哪兒了?為何收視卻懸崖式下跌57%?

失去情感寄託的觀眾,徹底迷失在“西部世界”。


主題設置不討喜,淪為賽博朋克亞文化小眾之流

如果說,第一季主題是機器人接待員的覺醒,通俗點講,就是勇敢做自己;第二季是覺醒的接待員繼續在西部世界反抗,這些都還在普通觀眾的接受範圍內。那麼,到了第三季,則變成了,進入現實世界的接待員在反抗、甚至想要取代人類的統治(一開始給觀眾的誤會設定,最後一集有反轉)。

這在倫理道德上,是很多普通觀眾無法接受的。這就不奇怪,為什麼充斥著很多留言稱,反感德妹,因為她在獵殺我們人類自己。

在很多經典的賽博朋克電影中,人類世界被機器人統治,或者人類被機器改造,是常有發生的,比如上個世紀的經典作品《攻殼機動隊》《銀翼殺手》等。喬納森還在《西部世界》第三季的第五集中,利用凱勒吃了迷幻藥的設定,運用了《攻殼機動隊》的配樂。

《西部世界》觀眾去哪兒了?為何收視卻懸崖式下跌57%?


但這些賽博朋克電影的敘事主題,畢竟是亞文化小眾之流,試圖將其納入主流體系,給普通觀眾看的好萊塢公司都失敗了。

比如,2017年將日本動畫《攻殼機動隊》納入主流敘事的派拉蒙,翻拍了該動畫的真人版,但最終票房慘敗、面臨近億虧損;同年,索尼翻拍了1982年的《銀翼殺手》,當年票房慘敗、成本昂貴的“奢侈品”,35年後的處境如出一轍,仍然不受觀眾待見,直接宣告“銀翼殺手”系列計劃破產。


《西部世界》觀眾去哪兒了?為何收視卻懸崖式下跌57%?

或許喬納森也意識到這種主題的不討喜,《西部世界》第三季德妹“反人類”的設定,到了最後一集,進行了大反轉——她將人類命運選擇交回給人類自己凱勒身上,呼應了第一季中德妹“看見人性美好(see the beauty)”的設定。相當於陰暗了一整季,最後突然明亮了。但耐不住性子的觀眾,早已紛紛退場。


《西部世界》觀眾去哪兒了?為何收視卻懸崖式下跌57%?


不可否認,《西部世界》三季始終沒有放棄的是,哲學上的思考和對科技未來的思辨,正是這些深刻的存在主義思想,吸引了不離不棄的死忠粉。

但這絕不是大多數觀眾的看點,它充其量只能算是小眾之流喜歡的細節,創作者如果將這些看作洋洋得意的成功之道,註定曲高和寡,不討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