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美食-醬肉


山西美食-醬肉

醬肉是太原的聞名小吃,選用上等的豬五花,傳統的山西秘製醃製方式,使醬肉成為山西太原的一大特色,深受人們的喜愛。在山西,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喜歡醬肉,醬肉也成了人們的日常炒菜,十分的下飯。

醬肉,據說是孫傳庭打仗為了給士兵增加營養髮明的,好領導!簡單再介紹一下這位民族英雄吧!

孫傳庭,字伯雅,代州振武衛人,長得很帥(儀表欣碩)。萬曆二十一年(1593)出生。代州,就是現在的山西省沂州市代縣,大名鼎鼎的雁門關,就是代縣的地標。從代州穿過雁門關,就是明朝的邊境九大軍區之一,大名鼎鼎的大同鎮。

孫傳庭不僅僅出生在軍事重鎮,他的祖上更直接就是軍戶。因為孫傳庭有條件讀書,更有條件參加科舉。在27歲時,萬曆皇帝去世的前一年(1619),孫傳庭考中了進士,並且很快就去當了河南永城縣的知縣。(明代的軍戶,是有資格參加科舉的。孫傳庭不僅僅是軍人家庭出身,還飽讀詩書,而且又有從政經驗,可以說能文能武,又會辦事,放到明代眾多的官員裡,猶如鶴立雞群。

由於孫傳庭出身于軍人世家,脾氣上也比較軍人。當時主政的是大名鼎鼎的大太監——魏忠賢,孫傳庭很不爽魏忠賢,一怒之下辭官回鄉。一直到十年後,1635年,孫傳庭才重新回到仕途,先官復原職,當了一段時間的吏部郎中(人事組織部司長),然後又越級晉升,做了順天府丞(首都副市長)。


孫傳庭看到國家動盪,民不聊生,在第二年的年初,主動請纓,前往陝西平定亂局。

對付造反大軍這種活,屬於絕對的苦差事,很容易搞砸。搞砸了之後,要麼就是被造反大軍砍死,要麼就是被崇禎砍死。一般人躲避都還來不及,孫傳庭放著好好的首都副市長不幹,主動去捏燙手山芋,由此可見孫傳庭這個人,是一個非常有擔當的人,有著強烈的定國安邦的情懷。


這不禁讓我想起來,某人在赴任前,吟的一句詩-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這樣的人,是難得的人才。26歲的崇禎皇帝,批准了孫傳庭的請求,委任他做了陝西巡撫(省長兼省軍區司令)。孫傳庭三月到任,只用了四個月,就生擒了造反大軍的盟主——闖王高迎祥。第二年,又招撫了當時人數最多的一支義軍——蠍子塊(本名拓養坤)的部眾。回過身來,孫傳庭又迎戰關中東面的義軍,打敗了馬進忠、劉國能等部,關中基本安定。

在這段時間內,除了調動陝西各支軍隊,對義軍拳打腳踢之外,孫傳庭還開始整頓陝西的內政。當時西安附近有四個衛,名義上的軍人數量有2.4萬人,衛所屯田有200多萬畝。


這個屯田,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發明的制度。屯田產權上屬於國家,衛所士兵享有使用權,相當於是國家佃農,類似於國營工廠裡的工人。屯田的產出,大概是六成歸士兵,四成歸軍方,可以保證軍隊系統自給自足。朱元璋還自豪的宣稱,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釐一毫。這個制度在明初效果確實很好,養活了170多萬常備軍。但是隨著時間流逝,每個地方的衛所軍官在當地紮根時間也越來越久,這些屯田變相的成了軍官的私人財產,衛所軍戶也變相成為了軍官的佃戶農奴。


這種情況下,軍戶逃亡越來越嚴重,最嚴重的甚至全部逃亡,衛所名存實亡。而軍官也就私下把屯田賣給了地方的豪強大戶,甚至自己變成豪強大戶。國家的官田,就這樣自然而然的變成了豪強大戶的私田,而且還不用繳稅。這是明朝最大的幾個頑疾之一,大部分皇帝和官員都知道這種情況,卻無能為力。因為如果哪個官員膽敢替皇帝去整頓屯田,那麼面臨的結果,要麼就是被豪強大戶派出殺手弄死,要麼就是被這些豪強大戶在朝廷裡的代理人聯合起來拱翻。可是孫傳庭才不管這些。豪強大戶能耐是吧,在孫巡撫的治下,還是乖乖把侵吞的軍田交出來了才一年多的時間,孫傳庭就清退出來200萬畝軍田,收羅了一萬一千多名衛所士兵,並讓這些士兵重新屯墾,到年底,收穫了14.5萬兩白銀,和135萬斤糧食。這些收入,除了衛所軍以外,還可以再招募一萬多名士兵。

軍隊後勤的難題,孫傳庭就這樣解決了。

有了充足後勤保障的陝西軍,戰鬥力很快飆升。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