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

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北京位於北緯39度56分、東經116度20分,地處華北大平原的北部,東面與天津市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省相鄰。

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53.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6萬人。北京是少數民族散雜居城市,56個民族齊全,全市現有常住少數民族人口80.1萬人。

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1%。初步核算,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371.3億元,比2018年增長6.1%。2019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171062.3億元。2019年房地產新開工面積2073.2萬平方米。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817.1億元。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

北京市遙感影像圖(2020)


一、城市空間結構

為落實城市戰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充分考慮延續古都歷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現實需要和麵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著眼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完善城市體系,在北京市域範圍內形成“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結構,著力改變單中心集聚的發展模式,構建北京新的城市發展格局。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

二、交通規劃

1.構建功能清晰的對外客運樞紐格局

  圍繞2個國際航空樞紐、10個全國客運樞紐、若干個區域客運樞紐,構建“2+10+X”的客運樞紐格局。完善樞紐規劃建設政策機制,實現對外交通與城市交通之間高效順暢銜接。

  推進北京新機場陸側交通系統建設,提升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陸側交通通道能力。促進幹線鐵路、城際鐵路與城市有機融合,新建鐵路車站實現與城市交通順暢銜接,逐步改善北京站、北京西站等既有車站交通轉換環境。結合主要放射性交通廊道和軌道交通車站,優化公路客運樞紐佈局。

  2.創新客運交通運輸組織模式

  實現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一體化運營服務,實現公路與城市道路交通一體化銜接,推進高速公路電子收費全覆蓋。創新客運交通運輸組織模式,提供聯程運輸和一體化服務。

  3.提升公共交通接駁換乘環境

  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公共交通接駁換乘條件。加強軌道交通車站最後一公里接駁換乘通道和設施建設,增加袖珍公交線路,倡導自行車換乘公共交通(B+R)的綠色出行方式,規劃建設一批換乘停車場(P+R)。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

4.構建分圈層交通發展模式

第一圈層(半徑25—30公里)以地鐵(含普線、快線等)和城市快速路為主導;第二圈層(半徑50—70公里)以區域快線(含市郊鐵路)和高速公路為主導;第三圈層(半徑100—300公里)以城際鐵路、鐵路客運專線和高速公路構成綜合運輸走廊。到2020年軌道交通里程由現狀約631公里提高到1000公里左右,到2035年不低於2500公里;到2020年公路網總里程力爭達到22500公里,到2035年超過23150公里;到2020年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00公里,到2035年達到1900公里。

加強軌道交通建設。按照中心加密、內外聯動、區域對接、樞紐優化的思路,優化調整軌道交通建設近遠期規劃,重點彌補線網結構瓶頸和層級短板,統籌利用鐵路資源,大幅增加城際鐵路和區域快線(含市郊鐵路)里程,有序發展現代有軌電車。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


三、用地規劃

中心城區以外地區加大居住用地與住房供應力度,重點保障共有產權住房與租賃住房的用地供應。統籌考慮新型城鎮化與保障性住房選址建設,培育就業功能,提高教育、醫療服務水平,增強吸引力,為中心城區疏解人口在外圍地區生活就業創造良好條件。

到2035年規劃城鄉居住用地約1100平方公里,其中城鎮居住用地約600平方公里,位於農村集體土地上的居住用地(含宅基地)約500平方公里。加強土地儲備工作,合理安排城鎮居住用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供應時序,加強住房建設計劃管理。未來5年新供應各類住房150萬套以上。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