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春新書談少數官員“59歲現象”:退前想撈一把

近日,中央政治局原常委李長春的新書《中原大地奮進曲》,由人民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這本書共收錄了李長春1990年7月至1998年2月在河南工作期間的重要文稿217篇,照片159幅,絕大部分為首次公開發表。全書分上下冊,共計76萬餘字。

李長春新書談少數官員“59歲現象”:退前想撈一把

人民出版社相關負責人向“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透露,這本書的編輯過程歷時近3年,從編輯到出版前後共8次調整書稿,所有文章均由李長春本人審定。

三本著作均與任職經歷有關

李長春新書談少數官員“59歲現象”:退前想撈一把

圖:1992年8月31日,時任河南省委書記李長春在鄭州大學工科奠基儀式上接受鄭州大學電視臺記者採訪。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自卸任以來,李長春先後在2013年出版《文化強國之路》,2014年出版《遼瀋大地改革潮》。這兩部著作,分別收錄了李長春2002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間關於文化改革發展的文稿,以及其1983年到1990年在遼寧省工作期間的文稿。

這幾本著作,均與李長春的任職經歷相關。進入中央政治局前,他先後在遼寧、河南、廣東等地擔任主要領導。

李長春是如何參與這本書的編輯工作的?人民出版社相關負責人向“政事兒”透露,在該書出版過程中,李長春曾親自到河南征求書稿修改意見,時間為期一週左右

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李長春對該書十分重視,很多工作都是親力親為,還專程去河南向一起工作過的老同事、老朋友徵求書稿修改意見,親自帶文稿組和出版社相關人員去鄭州、洛陽、三門峽等他工作過的地方實地考察。

黃書元表示,李長春給文稿編輯組提了三條基本要求:第一,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當年的文稿要原汁原味地呈現,除訂正訛誤、重擬標題外,不得進行裁剪或改變原意。第二,內容全面、突出重點。第三,取捨有度,可讀管用。

根據黃書元的講述,每版樣書,大到標題修改、提要總結,小到人名地名訂正、數字訂正、添加註釋,李長春都親自動手直接修改或批示文稿組完善。比如書中《開放的河南歡迎您》一文中提到,河南“全省總面積16.7萬平方公里”。樣書上,可能是錄入錯誤,印成了“16.1萬”。這一疏漏在編輯時未被發現,是長春同志審閱時發現,直接修改在樣書上的

“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出乎我的預料”

李長春新書談少數官員“59歲現象”:退前想撈一把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該書收錄的李長春所寫書信中,有三封信均寫於1997年9月。

這年同一個月中寫出的三封信,都是寫給誰,又寫了些什麼?

書稿顯示,在1997年9月2日、20日、23日,李長春分別給李文和陳勇、高鐵、以及李潤田和張一木等人回了三封信。

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李長春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同時兼任河南省委書記。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發現,李文和陳勇系夫妻,均曾在河北省科學院任職。在李長春就讀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期間,高鐵擔任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李潤文曾任河南大學校長、河南省政協副主席,張一木曾任中國民主同盟河南大學委員會秘書長。

在給李文和陳勇的信中,李長春對自己在河南的工作簡要作出了簡單總結。“一晃兒,來河南已上8個年頭了(第8個夏天剛剛過去,1990年6月份來河南),確實是披荊斬棘,苦辣酸甜。能夠把大家凝聚起來,思想觀念調整過來,幹成點事,真不容易。

他還寫道,“不論在遼寧,還是在河南,你們二老都給了我很大的關懷和支持,還給我寄藥,關心我的身體。所有這些,我都銘記在心。”

其他兩封信中,李長春均對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一事簡單作出評價。在給老校長高鐵的信中,他寫道,“這次會議上我被光榮地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出乎我的預料。這不僅對我個人是高度的信任和肯定,也是對河南省委、各級黨組織幾年來工作的肯定,是全省共產黨員和全省人民努力的結果。”

在給李潤田和張一木的信中,李長春寫道,“中央對我的任用,不僅僅是對我個人的高度重視和肯定,更是對我們省委班子,對全省各級黨組織,對全省人民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取得成績的肯定。我只是盡了一點應盡的責任,而且很多事情還沒有辦好,個人也還有很多缺點與不足,特別是我國是個大國,中國共產黨是個大黨,人才濟濟,相較之下,更感到’其實難副’了。所以在得到你們祝賀的同時,更應看到責任和壓力,要努力提高自己,適應黨和人民所給予的信任。“

李長春還寫道,“我是普通老百姓家庭成長起來的,深知廣大群眾的願望和要求,深知在一些地方一些單位不正之風的干擾下,基層群眾辦事之難。現在黨和人民加在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更要時刻牢記手中的權力是人民給的,只能為人民辦事,為人民謀利益,時刻保持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一心為民,不謀私利。也請你們監督。”

精彩書摘:談黨員幹部“59歲現象”

談“59歲現象”

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環節,給腐敗分子以可乘之機。有些地方和幹部好人主義盛行,怕得罪人、怕丟選票,治黨不嚴,放鬆對黨員幹部的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監督。

少數黨員幹部放鬆思想改造,在兩種體制轉換過程中,價值觀發生扭曲,背離了過去曾經堅持的黨性原則,如出現了“59歲現象”,臨退之前撈一把等。這就造成群眾對反腐敗工作仍不滿意。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做廉潔自律模範》(1998年2月8日,李長春同志在河南省紀委六屆五次全會上的講話)

李長春新書談少數官員“59歲現象”:退前想撈一把

談領導幹部的三條高壓線

當前送錢送禮這股歪風很厲害,作為市地、廳局的黨政一把手,無論如何也要頂住,對送錢的人要嚴肅批評。過去耀邦同志講,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們還是要按共產黨的規矩來交往,決不允許搞腐朽庸俗的那一套。今天不好意思拒絕,就是為明天挖掘“墳墓”。

在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條件下,各級領導幹部要守住三條高壓線:在政治上不能走錯路,在經濟上不能揣錯兜,在生活上不能上錯床。

——《領導幹部要帶頭自律》(1997年2月18日,李長春同志在河南省市地委書記座談會上的講話)

李長春新書談少數官員“59歲現象”:退前想撈一把

談領導班子團結問題

目前,各級領導班子總體上講是團結的,是有戰鬥力的。黨政領導之間、正副職之間、班子成員之間大多講黨性,顧大局,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諒解,同舟共濟,謀大事求發展,從而帶動和增強了廣大黨員幹部的團結。

但是,不團結的現象依然存在,大體有三種類型:一是貌合神離型。有的單位表面一團和氣,實際互不信任,互相戒備、猜疑,思想上互不交流,感情上恩恩怨怨,工作配合上消極被動,甚至推諉扯皮。二是暗中拆臺型。有少數人視同志為對手,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不琢磨事,專琢磨人,私下裡張揚別人的缺點,甚至造謠、詆譭,工作上故意掣肘,設障礙,抓辮子。三是公開對抗型。個別單位矛盾公開化,置工作於不顧,相互爭鬥,當面攻擊,直接對著幹,你贊成的我否定,你反對的我支持,甚至劃小圈子,拉幫結派,“堡壘裡戰鬥不止”。

——《領導幹部要做團結的模範》(1998年1月,李長春同志發表在《領導科學》1998年第1期上的文章)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撰稿:新京報記者 賈世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