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看呂梁·人民網】臨縣安業鄉前青塘村:家家包粽子 戶戶奔小康

【媒體看呂梁·人民網】臨縣安業鄉前青塘村:家家包粽子 戶戶奔小康
【媒體看呂梁·人民網】臨縣安業鄉前青塘村:家家包粽子 戶戶奔小康

“去年,全村粽子產值達到1200萬,今年估計能達到2500萬元。村裡共有796戶,光賣粽子的人家就有七、八十戶,現在才是農曆三月初,就有50多戶開工包粽子了。”前往一家加工廠的路上,臨縣安業鄉前青塘村黨支部副書記王貴順說起村裡的粽子產業,如數家珍。

從村口到青塘粽加工戶王亞軍的家裡並不遠,走過的路上,隨處可看到很多院戶門口張貼的“出售新鮮粽子”“加工粽子”“出售粽葉”的廣告牌。走在村子的小巷內,粽子的香味到處瀰漫。

在村民王亞軍的家裡,這是一戶家庭小作坊式的加工廠,也是該村今年最早開始加工粽子的廠家。臨近11點,煮好了粽子晾起來,王亞軍和他的母親才有時間吃當天的早飯。“這兩年全靠賣粽子,我們才還上了前幾年治病欠下的幾十萬外債,現在就想著擴大點規模,自己買個真空包裝機,節約成本。”王亞軍說著。

“這是村裡規模比較小的加工戶,咱們再去一家規模大的加工戶去看看。”王貴順說。

為了方便加工粽子,40多歲的賈建軍把院子改造成了粽子加工車間,靠南的平房添置了淘米機、蒸煮機,客廳則成了真空包裝室。“利用一切條件加工銷售粽子,這就是我現在一心謀劃的事情。才3月初,我們的包粽子工人就已經忙不過來了,後面,我們需要的人會越來越多,我們主要是在太原賣,每天都有專車將新鮮的粽子拉到太原各個地方。”賈建軍說起話來不緊不慢,“去年,我光東北江米就買了2000多斤,銷售額達到將近30萬。”

賈建軍家二樓的房間是粽子加工室,六七個婦女圍坐在一起,有條不紊地將包好的粽子整齊地碼在一起。“忙完家裡的活計,就趕忙過來了。在這裡每天就能賺到七八十塊錢,這比坐在家裡玩手機、看電視強多了,去年光給人家包粽子我就收入七八千元。”包粽子工人李愛愛說,現在村裡只要是能幹活的,都早就忙開了,根本沒一個在家閒著的。

“的確,青塘村裡沒閒人。”接過李愛愛的話茬,王貴順說,村裡的女勞力大部分都去廠子裡包粽子,男勞力要不就是在四處售賣,要不就是搗鼓那400畝葦地。現在家家戶戶,都在想著怎麼賺錢,怎麼奔小康呢!本村的包粽子工人已經遠遠趕不上需求,今年預計得對外招工300人。

呂梁山上魚米鄉,不信你來前青塘。要問青塘啥最好,蘆葦海眼粽飄香。

因為水量充足,青塘村涵養了成片的葦子,葦子上抽出的粽葉葉片大而厚,包出來的粽子異常好吃,青塘粽葉因此遠近聞名。現在隨著青塘粽子的走熱,以往1.5元一斤的粽葉在端午節最高能賣到12元一斤,四面八方的經銷人員爭相來村收購,青塘粽子更是供不應求……

“富了口袋,還要富腦袋。”粽子產業發展了,村容村貌改善了。為了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前青塘村先後建成了文化記憶展示廳、文化廣場,還建立了村環境衛生保潔制度,家家戶戶講衛生、人人爭當先進戶,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通過挖掘文化資源、樹立文化自信、發展文化產業,前青塘村構築了致富奔小康的精神高地,不僅衝出了貧困的困境,而且實現了一個傳統古村落的華麗蛻變。

來源:人民網

記者:劉子璇

即可關注

呂梁市新聞辦官方微信“呂梁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