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撾人種旱稻,存在於現代社會,卻是依然很佛系的種植業

#遇見美好目的地,贏萬元獎金#

旱稻,又稱陸稻,屬於水稻的亞種。旱稻因具有很強的抗旱性,對水量的要求並不高,在貧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長,所以在東南亞內陸國老撾北部的山區有大量種植。

老撾人種旱稻,存在於現代社會,卻是依然很佛系的種植業

老撾當地婦女在收割旱稻

在老撾北部多個省份,因地形主要以山地為主,連綿不斷的山脈被密密麻麻的熱帶叢林所覆蓋,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條河流沖刷出極小塊的河谷小平原,才可以勉強種植水稻。但是隨著老撾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長,城鎮建設卻佔據了相當比例的優質土地。當地人不得不延續幾千年來祖先們流傳下來的種植方式:“刀耕火種”。

老撾人種旱稻,存在於現代社會,卻是依然很佛系的種植業

山坡上到處都是茂密的熱帶叢林

老撾北部山區因為森林覆蓋率高,也不像國內那樣有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所以當地村民還是以最簡單粗暴的方式開荒,那就是放一把火燒掉整個山坡的樹木,然後這塊地就變成了自家的耕地。然後待到雨季來臨前,大概在每年的4,5月份,用竹子製作的簡易農具在陡峭的山坡上扎出小洞後播種,再以樹木灰燼覆蓋,直到降下雨水,種子發芽。

老撾人種旱稻,存在於現代社會,卻是依然很佛系的種植業

老撾人的“刀耕火種”,很原始的種植業

隨著5,6月份雨季的到來,充沛的降雨量滋潤著整個寮北山區。厚厚的草木灰在水份的稀釋下,植物生長所必須的各種營養元素離子化,如氮,磷,鉀及各種微量元素進入土壤,用最原生的方式滋養著旱稻發芽,出苗,結穗,成熟。

老撾人種旱稻,存在於現代社會,卻是依然很佛系的種植業

山坡上金黃色的稻田

旱稻不是播種就完事了。因為土壤的營養度比較高,以及充沛的雨水,在旱稻的整個生長過程中,各種雜草也會相繼叢生。為了農作物的營養及空間不被雜草侵佔,當地人幾乎每天都會在地裡用手工方式拔草,基本上除完一遍,最開始除草的地方又會重新長出來,所以除草作業幾乎伴隨著旱稻生長的整個過程,往往要持續四五個月。

老撾人種旱稻,存在於現代社會,卻是依然很佛系的種植業

正在收割旱稻的老撾婦女

值得一提的是,老撾政府從法律層面直接禁止在其境內出售及使用化肥農藥,老撾的農業產品幾乎可以做到無公害,無殘留,因為整個生產過程根本沒有任何現代工業產品的參與。不知在這種原始生產方式下長出的大米,是否能達到國內綠色食品的標準。

老撾人種旱稻,存在於現代社會,卻是依然很佛系的種植業

因豐收而喜上眉梢的老撾“普桑”

由於老撾旱稻區別於水稻的品種特性,其生長過程只能依賴每年五個月左右的雨季,所以無法像種植水稻一樣,在東南亞當地普遍可以做到一年多熟,旱稻只能每年種一季,再加上老撾當地的生產方式比較原始落後,所以老撾旱稻的畝均年產量其實很低,大多數不到200公斤。但恰恰也是因為老撾人這種佛系的生活及種植方式,在這個佛系的國度創造出了這種佛系的原生態大米。

老撾人種旱稻,存在於現代社會,卻是依然很佛系的種植業

“普桑”們在展示最佛系的旱稻

注:普桑,為老撾語,女孩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