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量產眾包的方式獲取海量數據”--10國內新聞--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刊雜誌--版權渠道--首頁

生活中,迎面逆行三輪車、壓線行駛的貨車是較為典型的長尾場景。左側為人眼看到的現實實景,右側為車輛“大腦”構建的模型圖,每個物體前的延長線為系統對其活動預測的軌跡,避免各軌跡間發生碰撞,是自動駕駛的重要規則之一。圖為初速度在蘇州路測時記錄下的視頻。
初速度供圖

同一道題目,可以有多種解法。對自動駕駛長尾場景的解決,也出現了兩種思路。與通過自建車隊獲取數據的主流方案不同,中國自動駕駛初創企業Momenta(初速度)選擇了量產眾包、讓別人的車幫自己獲取數據的思路。

“面對那麼多長尾場景,一定需要海量數據來解決它們。數據從哪裡來?如果只通過自建車隊、不斷路測來獲取數據,會有兩個問題:一是成本非常高昂,二是獲取數據的效率低。”初速度研發副總裁夏炎思路清晰、語速極快。

在她看來,自建車隊的硬件、燃料和安全員的薪資,這些都是成本,算下來每輛自動駕駛汽車需要上百萬元人民幣。谷歌、百度等大公司,或許“燒錢”燒得起,但對於小型初創企業來說,這樣的成本太過高昂。而成本也決定了車隊規模不可能太大,幾百輛已接近上限。“但就算有幾百輛車,恐怕連北京海淀區也跑不完吧?這不可能窮盡所有的長尾問題。”

於是,初速度的設想是:“能不能自己不造車,讓道路上別人的車來幫我採集數據?”可別人為什麼願意幫你呢?因為你能提供已經商業落地的自動駕駛服務(L2-L3級別自動駕駛,包括自動泊車、高速巡航等輔助功能),別人願意採購裝在自己車上。當越來越多的車安裝了初速度的產品,就能持續不斷地為完全的無人駕駛(L4級別自動駕駛)提供數據流和現金流,支持後者的研發。所以,初速度把自己的戰略形容為“兩條腿戰略”。

從理論上看,初速度的戰略設計非常適合自己。但在這種戰略選擇下,初速度也面臨著難題。在技術方面,要想實現“兩條腿”跑得協調,必須做到打通兩類傳感器之間的數據,讓別人車上的數據確實能“為我所用”。同時,既然收集到了海量數據,就必須對數據進行更有效率、更低成本的篩選和分析,並轉化為更快的算法迭代速度。據夏炎介紹,這恰好是初速度在技術方面的優勢。

相較技術,市場方面的難題可能更大。比如,如何能持續從車廠拿到足夠的訂單?有實力的車廠想自己做L2-L3技術時,該拿什麼作為自己的“護城河”?這些或許是初速度要思考的問題。

道理講得再多,終究要拿產品說話。10月22日,初速度在蘇州開啟了自動駕駛出租車的運營服務,市民通過微信小程序即可體驗。究竟中國自動駕駛產業能發展到何種高度,哪條戰略路線會更加成功,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