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詠儀兒子和爸爸訴苦,“我想換個媽媽”:我愛孩子還有錯了嗎?

袁詠儀和張智霖的愛情,讓不少人羨慕。但是這段婚姻中,不只是有浪漫情懷,還有生活中的瑣碎小事。

而他們的兒子就是他們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

袁詠儀作為一名媽媽,不可避免的就會為兒子操很多的心。有一段時間,學校的老師向她反映說,她的兒子在學校易燥易怒,上課的時候沒有辦法專心聽課,而且還影響其他同學,建議她帶著孩子去看一下心理醫生。

袁詠儀兒子和爸爸訴苦,“我想換個媽媽”:我愛孩子還有錯了嗎?

其實在家中,袁詠儀和孩子的關係也非常的緊張,孩子有一段時間非常不愛與她說話,手機也設置了密碼,甚至和爸爸張智霖說“我想要換個媽媽”。

所以為了解決問題,袁詠儀就帶著孩子去看了心理醫生,但是看完心理醫生才發現,孩子沒有問題,一直以來,有問題的都是她自己。

因為自己長輩教育袁詠儀的方式就是採用很嚴厲的方式,所以她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復刻了這種方法。想要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也就是說希望孩子是可以被自己操控的,太過以自我為中心。

袁詠儀兒子和爸爸訴苦,“我想換個媽媽”:我愛孩子還有錯了嗎?

不過好在看了心理醫生之後,袁詠儀發現自己的問題,也及時的改正了,所以母子之間的關係得到很好的修復緩和。

  •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我是為孩子的好,我讓他做的是對的,那為什麼不聽我的話?這是袁詠儀在看心理醫生之前對孩子的態度,也是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教育的方式。

家長自然都是希望孩子好的,那麼讓孩子做的事情也確實是沒有壞處的。但是我們可以將一塊橡皮泥捏成我們認為美好的形狀,卻不能用對待橡皮泥的方式去對待孩子。橡皮泥沒有思想,而人類卻有。

袁詠儀兒子和爸爸訴苦,“我想換個媽媽”:我愛孩子還有錯了嗎?

我們小時候,也會有過這樣的情緒,我們知道父母是對自己的好,讓自己做的事情也只是有利無害,但是自己依舊不想按照父母的想法走。

因為父母對待自己的態度太過強硬,感覺自己的想法對他們來說一點都不重要,自己不是他們的孩子,更像是任由他們隨意擺弄的玩具。甚至是象徵性的詢問自己的意見都沒有,自己感覺不到被尊重。

而且只要自己的想法和大人不一樣,大人都會反駁自己的想法,自己只能服從他們。大人讓我們沒有選擇的餘地,卻還說我們沒有主見。

袁詠儀兒子和爸爸訴苦,“我想換個媽媽”:我愛孩子還有錯了嗎?

最近熱播劇《一家人之名》之中齊明月的母親不就是這樣的家長嗎?

帶著齊明月去選衣服,齊明月拿起一件白色的,她說不耐髒,齊明月拿起一件黑色的,她說顏色太沉悶,自己給齊明月挑了一件同款粉色的,問齊明月覺得怎麼樣,齊明月只好說還行吧,於是她就開始覺得齊明月沒有主見,說什麼都行。

袁詠儀兒子和爸爸訴苦,“我想換個媽媽”:我愛孩子還有錯了嗎?

還有就是點菜的時候,讓齊明月想吃什麼點什麼,點完之後卻指著菜單說這個不行、那個不好,然後一臉恨鐵不成鋼的說讓她點個菜都點不好,自己又重新點了一遍。

其實不是齊明月做不好,而是齊明月和她的想法不一致,於是她就覺得齊明月總是做不好。

袁詠儀兒子和爸爸訴苦,“我想換個媽媽”:我愛孩子還有錯了嗎?

  • 愛孩子沒錯,但是愛的方式卻有錯的

今年年初的《囧媽》裡面的媽媽也是控制慾比較強的,想讓孩子按照自己認為健康的、幸福的樣子去生活,徐崢飾演的伊萬終於受不了母親對自己的方方面面的控制,於是終於爆發。

不過在片子的結尾兩個和解的那一段話,也值得很多家長思考以及實施下去,“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袁詠儀兒子和爸爸訴苦,“我想換個媽媽”:我愛孩子還有錯了嗎?

尊重孩子有和自己想法不一致的地方,允許孩子沒成為自己想象中那樣的孩子。他沒成為你想象中的樣子的,但是他依然是優秀的。

  • 多傾聽孩子的感受

“他就是一個小孩子呢,他能懂什麼?”這是很多家長為自己控制孩子找的藉口。孩子雖然小,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但是孩子也是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的,很多事情孩子都知道,而且說不定比家長看的還透徹。

只不過自己一直都把孩子當成了剛出生的嬰兒,忽視了孩子的能力。

袁詠儀兒子和爸爸訴苦,“我想換個媽媽”:我愛孩子還有錯了嗎?

家長不應該只是向孩子灌輸自己的思想,也要懂得去傾聽孩子的思想,也去尊重孩子的想法,小到物品的擺放位置,大到興趣班的選擇。

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是壓制著孩子,那麼等到孩子長大之後,擁有了更多的自由,在這些被壓抑的就可能反彈的更厲害,而等到孩子長大了,想要修補這些裂痕那就更不容易了。

裡是全職寶媽曉曉,幫你挖掘最有意思,最有科學依據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

#育兒有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