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維度解讀文學IP的精細化運營

優質IP內容作為影視行業的剛需和核心,一直都備受重視。縱觀2020年已播作品的討論度和播出效果,可以明顯察覺:文學IP改編劇表現搶眼,處處開花。

不過,前幾年一路高升的“IP熱潮”,卻也滋生出不少行業亂象。跟風入市,IP價格水漲船高;囤積版權,項目開發卻遭遇難產;同類型題材作品扎堆,觀眾對此也失了信心。

當下,如何推動文學IP影視化步入下一個階段,成為從業者需要冷靜思考的問題。因此,烹小鮮(pengxx01)聯合幕後學院,於4月26日推出主題為“不驕不躁——文學IP影視化的精細運營”的線上座談會,邀請著名編劇、製片人梁振華,北京一未文化創始人、IP女王吳鳳未以及北京金影科技、上海諸神聯盟影業聯席總裁王晶進行線上對談。

他們都是IP產業鏈重要的參與者和掌舵者,梁振華作為製片人、編劇,原創改編兩手抓,既有《澳門人家》《暴風眼》《怪你過分美麗》等原創作品,也有改編或取材於IP的作品《三生三世枕上書》《熱血同行》;吳鳳未作為中國第一批IP職業操盤手,成功運作了中國商業頭部IP《鬼吹燈》作者天下霸唱多個項目,並先後將兩部茅獎作品——梁曉聲的《人世間》和王蒙的《這邊風景》收入麾下;而江湖人稱“錦文姐”的王晶,則背靠金影科技平臺,同時孵化、參與IP交易近百部。


三大維度解讀文學IP的精細化運營| 幕後學院

此次“不驕不躁——文學IP影視化的精細運營”的線上座談會,我們主要從“觀市場”“聊改編”“驗 IP ”“論運營”等維度與嘉賓對談,希望通過兩個多小時的分享與建議,給IP從業者一些啟迪和收穫。


三大維度解讀文學IP的精細化運營| 幕後學院

經過了野蠻生長和低谷調整時期,這兩年IP劇集發展更加成熟,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佔絕對優勢。

2019年,IP劇集作品表現十分亮眼,數據顯示臺網聯動劇集TOP10中,IP改編劇集佔比雖然僅有40%,但TOP5中,佔據4席;在純網劇中,IP改編劇集佔據絕對優勢,排名TOP10中,IP劇集佔比高達90%。


三大維度解讀文學IP的精細化運營| 幕後學院

標紅為IP改編作品

2020 Q1網絡劇TOP10中,IP劇也佔到了80%以上。在網臺聯動作品中,IP作品成績名列前矛,TOP10作品中,排名前兩位的《安家》《冰糖燉雪梨》都是IP作品。


三大維度解讀文學IP的精細化運營| 幕後學院

標紅為IP改編作品

那麼當下轉化率高且市場需求較大的文學類型是什麼呢?什麼類型的作品更能大放異彩呢?

針對這個問題,吳鳳未表示都市情感、青春甜寵以及職業劇一直是市場剛需,在政策方面也更寬鬆,一季度《安家》的熱播也說明了這一點。

王晶則認為這兩年“現實主義”題材作品表現突出,無論是電影《少年的你》還是劇集《大江大河》《都挺好》,都以觸及現實問題引起巨大反響。同時,從市場需求來看,都市言情、校園愛情以及古裝、仙俠等類型也並未減少。


三大維度解讀文學IP的精細化運營| 幕後學院


的確,隨著觀眾的迭代和市場需求的不同,每個階段重點佈局和大放異彩的IP類型會有所不同。這兩年 “甜寵”和“現實主義”IP作品異軍突起,表現亮眼。

對於“甜寵劇”崛起,王晶認為, 市場在不斷變化,對於IP運營方來說,需要深挖並抓住用戶需求和體驗,在內容上實現迭代和創新,“甜寵劇”就是這樣一個充分考慮用戶體驗和需求的類型作品。

針對甜寵作品一窩蜂湧現的現象,梁振華則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和質疑:“存在即合理,但合理的未必合適。當下年輕人壓力大,希望能夠在影視作品裡輕鬆‘磕糖’,造就了龐大的‘甜寵’市場。但如果平臺和製作方趨之若鶩,那就會造成同質化嚴重的現象,大量同質、複製會帶來創意和審美趣味上的枯竭。尤其很多甜寵劇在一定意義上是‘降智’,把現實豐富的生活變得尤為單調,這非常不可取。”

吳鳳未也認同梁振華的觀點,她認為作為內容人,最好不要盲目跟風,要有自己的思考,多一些對行業正能量的引導。

這也是她後來堅定迴歸主流文學的原因,吳鳳未2018簽約中國文學大師-梁曉聲《人世間》,後獲得了茅盾文學獎中國第一名,證明了其超強的內容市場預判能力。2019年正式獲得共和國作家、文化部原部長王蒙先生《這邊風景》的多項授權。


三大維度解讀文學IP的精細化運營| 幕後學院

一未文化與王蒙先生《這邊風景》作品的授權儀式

吳鳳未表示:“主流文學作品是真正的經典,不僅承載著一個時代人們的共同記憶,同時也為社會帶來了極大的能量,形成了非常強的大眾情感投射。”

由此可見,當下消費人群圈層化更加明顯,市場也需要多樣化的內容,良性的內容市場是百花齊放、各取所需,而不是某一類型的壟斷髮展。


三大維度解讀文學IP的精細化運營| 幕後學院

一個好的文學IP,轉化成一個成功的影視作品,需要經過很多環節,包括改編、拍攝、後期等,也需要專業團隊的運作。

這一切的前提是找到或者孵化一個好的IP作品,那麼什麼樣IP更適合影視化呢?

王晶在多年的IP孵化和運營經驗中,總結出一個爆款公式,也即“爆款=廣譜情緒+超級人設+經典敘事+迭代審美”。所謂經典敘事模型也即流暢的講故事的方式,迭代審美也就是需要符合當下主流人群的審美喜好。

吳鳳未表示:“好故事難尋,需要做多方考量。最起碼先避免踩坑,先知道哪些IP可能不適合改編。”她認為過於個人化、情緒化、藝術化的文學IP都不太好改編。

在改編過程中,不同的文本和類型,改編方式也有所區別。針對當下表現突出的現實主義作品的改編,三位嘉賓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梁振華認為,要先破除一個誤區,那就是現實題材從來不等於現實主義,現實主義應該具備三要素:對現實保持有距離的審思、“質樸”美學、典型環境與典型人物。

他認為,剛剛收官的熱播劇集《我是餘歡水》就是一部比較典型的現實主義作品,聚焦“中年”這個群體面臨的婚姻、工作困境,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吳鳳未在與文學大家梁曉聲、王蒙合作過程中,對於現實主義也有了自己的認知:“所謂現實主義,不但要寫人在現實中是怎樣,為什麼是那樣的?還要寫人在現實中應該是怎樣的。”


三大維度解讀文學IP的精細化運營| 幕後學院

並且相對來說,與市場上其他常規類型不同,現實主義開發和改編並不容易,難度也更高。既要傳承主流文學經典的精髓,又要適應當下觀眾的需求,文學性和市場性如何兼容,這彷彿是個永遠都在思辨的哲學問題,也是制約主流文學改編的重要原因。

這對影視開發的後續的環節和製作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晶對此深有感觸,她認為好的IP需要一個能產生化學反應的團隊,就像談戀愛一樣,愛它就能看到更多優點,也能讓它變得更好。她回憶了《少年的你》找到了曾國祥導演的過程,肯定了這部IP與整個團隊的契合度,成就了這部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


三大維度解讀文學IP的精細化運營| 幕後學院


吳鳳未也認同這個觀點,她認為製作團隊首先要“走心”,懂這個IP作品。其次,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兒,有一定的經驗和成功作品的團隊,對好的IP作品是個保護。

從內容本位出發,原創和IP不是絕對對立的關係。但是在IP改編議題中,平衡原著與影視化創新部分一直都是個難題。

吳鳳未認為對於製片人來說,忠於原著是最基本的改編法則,但忠於原著的什麼呢?情節、故事還是價值觀,這是值得製作團隊思考的問題。並且製片追求的不應該只是還原原著,而是通過影視化為IP加分,爭取超越原著。


梁振華IP改編作品《三生三世枕上書》和取材於漫畫IP的《熱血同行》在今年上半年都表現良好。

他表示,從文字到影像的距離,超過我們的想象。改編是戴著鐐銬跳舞,有時候難度甚至超過原創。

尊重原著,也不能忽視文學語言和影像語言的不同。梁振華介紹,在改編《三生三世枕上書》過程中,為了使劇情更順暢,尤其讓更多沒有看過原著的人能儘快融入劇情,需要對構架進行適當調整,也會對細節進行適當填充。


三大維度解讀文學IP的精細化運營| 幕後學院

此外,《熱血同行》取材於漫畫《豔勢番》,破次元的改編,給予團隊更多發揮空間。《豔勢番》相當於一個起點,在這個基礎上,《熱血同行》才能走的更遠。


三大維度解讀文學IP的精細化運營| 幕後學院

由此可見,原著IP本體與影視改編作品之間,並不是簡單的內容形態的轉化。一個成功的IP作品,是原著作者、編劇、製片人、後期等每個環節加權的結果。


三大維度解讀文學IP的精細化運營| 幕後學院

我們一直認為,IP是一個源頭,IP的價值在於“從0到1,從1到N”的系列化開發和商業價值的實現。

以《魔道祖師》IP為例,不僅推出了動漫、影視劇作品,在影視劇《陳情令》火了之後,也衍生出了演唱會、周邊產品等。

這需要行業通過運營建立一個IP價值評估體系和良性的運轉模式。針對於此,王晶介紹了自己背靠平臺所做的努力。據她介紹,目前公司有兩個賽道,一個是文學平臺,通過個平臺孵化、推出優秀的IP作品,會從最開始的大綱和人設進行介入,在此基礎上推動影視漫畫、有聲書、廣播劇等轉化。第二個賽道:諸神聯盟世界,通過故事獵手,在成千上萬的作品中篩選潛力作品,再進行打磨開發,在這個過程中與有潛力的作者一起成長。


三大維度解讀文學IP的精細化運營| 幕後學院

在對內容的運營上,吳鳳未創立的一未文化與其理念相似。一未文化的定位是故事的經營者,吳鳳未認為互聯網時代,要思考內容如何產品化,產品如何內容化。

她一直希望能夠幫助行業的製作公司和團隊,為他們篩選出好的內容。因此,對內容的生產與打磨環節投入非常巨大。

可以說一未文化承擔的是“內容醫生”的角色,據她介紹,簽約作家在創作環節,會經過多重討論交流,在商業化的系統邏輯下,和作者一起調整作品的內容和方向,幫助作品更加適合市場化、更適合影視改編。

一未文化在獨家簽約著名作家圓太極創作6年之久的《最後的御廚》作品定稿之前,團隊就與作者有持續一年之久的多份郵件往來討論內容,最終修改了20萬字以上才推出市場。該作品現在電視劇已經和趙薇公司析微影業開發製作中,同時正式在上海投入開發沉浸式娛樂實現IP的線下互動。“對於內容生產來說,慢就是快”。

此外,一未文化在圍繞IP進行全版權和商業開發方面,力爭為文娛共生開創特色之路。

我們瞭解到,北京一未文化在獲得內容版權之後,不僅重類型化創作,更注重主流文學在文娛方向的擴展,從有聲、影視、遊戲、漫畫、舞臺劇及衍生品等全版權領域全面釋放內容價值,為內容全方位賦能。


三大維度解讀文學IP的精細化運營| 幕後學院

梁曉聲作品《人世間》除了和騰訊正式合作影視劇佈局,也已經在進行話劇、衍生品開發,精耕細作不斷拓寬IP的更多可能性。2019年繼續獲得共和國作家、文化部原部長王蒙先生的茅盾文學獎作品《這邊風景》電影、電視劇、舞臺劇、主題公園等多項授權,一未文化針對這個重量級IP的多維度全方位開發也已經提上日程。

但IP產業鏈的建立和價值的持續發揮,都將建立在“好內容”的基礎上,不能讓IP產業構想成為空中閣樓。


三大維度解讀文學IP的精細化運營| 幕後學院

在論壇的最後,對於未來具有發展潛力IP作品,大家也進行了預測。

梁振華覺得接下來動漫IP發展的空間很大,尤其“國潮” 崛起的當下,國風動漫或在未來迎來繁榮。

同時,行業不斷創新迭代,是行業第一性的生產力。他認為,創新價值,是產業與創作二者達成共識的最堅固的橋樑。在此基礎上,一定會出現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吳鳳未堅信“現實主義”的力量,也相信會能夠和大眾形成產生共鳴、實現情感共振的作品一定會在未來佔有一席之地。

王晶則強調“在常規類型下做迭代升級很重要”,她強調每一代人都有獨特的生長環境和審美標準,重要的是能把握這個變化,生產當下人們喜歡的作品。

可以看出,創新、情感共鳴、迭代升級將成為未來潛力IP的關鍵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