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工作專班綏芬河戰“疫”:每天超強度工作 輾轉接鄉親回家

全媒體記者 劉敏

綏芬河,是一個人口只有7萬的邊境小城,位於黑龍江省的東南角。這個小城,之前一直都默默無聞,因現在是戰“疫”要地,而被眾人所熟知。

毫無疑問,守好國門第一道防線,是打贏境外疫情輸入防控阻擊戰的關鍵。

而為了家鄉父老鄉親們的幸福平安,聊城一個九人組成的工作專班,正在數千裡之外的綏芬河奮戰。他們是,聊城市外辦副主任盛強、市外辦劉登華、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譚學斌、市特警支隊母紀坤、市三院李玉浩、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張波和徐琰、中心醫院許金婷以及市疾控中心的周汝彬。到目前,他們已經接返綏芬河口岸入境的返魯人員32批140餘人。收到老鄉們的感謝,專班人員的心裡暖暖的。

從佳木斯轉戰綏芬河

聊城專班逆行北上

聊城工作專班綏芬河戰“疫”:每天超強度工作 輾轉接鄉親回家

專班全體成員送返魯山東老鄉到牡丹江機場

為“外防輸入”,3月24日,聊城市按照上級要求成立了協調組和三個口岸工作專班,代表山東負責三地境外入魯人員信息核查、中途運轉服務、隔離防護等工作。

聊城市外辦副主任盛強,是佳木斯口岸工作專班的負責人。3月26日,盛強與公安、衛健部門其他4名同志一起奔赴佳木斯。

“到那沒幾天,到達佳木斯的兩個國際航班已經停飛。”盛強說,但他了解到,除了佳木斯機場口岸之外,那裡還有同江口岸和撫遠口岸兩個邊境口岸。

考慮到佳木斯專班情況特殊,盛強帶領專班同志趕赴這兩個口岸瞭解情況,準確地摸清楚了每個口岸的工作流程、人員進出及防疫工作情況並上報。

據瞭解,佳木斯聊城專班的這一做法,得到了省防疫指揮部的肯定和讚揚,也為指揮部關注邊境口岸防疫工作提供了參考。

隨著綏芬河口岸外防輸入的形勢嚴峻,盛強和專班同事4月6日赴綏芬河口岸支援。

“之前,我們向上級進行了申請,並做好了出征的準備。”盛強說,接到正式文件時,他和專班同事已經在趕往綏芬河的路上。

臨危受命,專班緊急趕赴綏芬河前線的當天,就有8名山東籍老鄉需要接返。“這些入境返魯人員,從入境到集中隔離結束期間,都經過了三次核酸檢測。”盛強表示,出了14天的集中隔離期,核酸檢測呈陰性的入境返魯人員,將由專班工作人員點對點送到機場。

盛強告訴記者,他們工作專班下午5點多到達綏芬河後,直奔隔離酒店。聯繫租車、訂酒店、幫老鄉訂機票,晚上忙到了11點多。

據盛強介紹,目前,綏芬河專班已經接返綏芬河口岸入境的返魯人員32批140餘人。

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

晝夜輾轉多地接老鄉回家

聊城工作專班綏芬河戰“疫”:每天超強度工作 輾轉接鄉親回家

▲聊城駐綏芬河口岸工作專班全體成員(前排左起:譚學斌、盛強、張波、劉登華,後排左起:母紀坤、李玉浩、周汝彬、許金婷、徐琰)

從佳木斯機場口岸轉戰綏芬河的聊城工作專班,開始全組只有5個人,醫護力量薄弱。4月12日晚,聊城市防疫指揮部增援的4名醫護人員到達綏芬河,醫護力量得到加強。

據瞭解,3月底至4月初,隨著境外疫情蔓延,特別是俄羅斯飛往中國航班大幅減少,部分回國人員選擇通過邊境陸路口岸回國。

綏芬河,與俄羅斯遠東城市符拉迪沃斯託克市僅有2個多小時的車程。莫斯科—符拉迪沃斯託克—綏芬河,這條路線成為不少回國人員的選擇。

盛強告訴記者,綏芬河是牡丹江的縣級市,最早是一個小漁村。現在,這裡是一個繁華的小城市。因為城市太小,作為隔離點的賓館容納能力有限,入境人員向周邊的穆稜、東寧和牡丹江市轉移。

“每天在這幾個城市之間來回跑,核對數據等,中間有很多工作要做。”盛強說,忙起來,每天不知道要打多少個電話。每天手機通話時間長達八九個小時,手機經常變得發燙。

工作專班晝夜奔波在牡丹江、綏芬河、穆稜、東寧各指揮部、40餘隔離觀察點、治療點開展對接工作,掌握第一手資料,同時與返魯隔離人員逐一電話微信聯繫確認、建立微信群、與赴俄羅斯務工人員組織者聯繫等多種方式獲取並確認相關數據信息,按照“兩個不漏”原則建立健全了人員信息檔案。

“專班白天對接工作、接返魯人員,晚上開會總結並制訂第二天工作計劃,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已成為常態。”盛強說,工作專班與綏芬河就入境中轉返魯人員檢測、隔離、轉運、返魯工作構建了高效暢通的工作機制,對入境返魯人員全部實現了點對點的“閉環運作,無縫銜接”。

據瞭解,專班的工作,獲得了牡丹江市、綏芬河市防疫指揮部的充分肯定。也受到省防疫指揮部的高度評價,指出聊城綏芬河工作專班制定的《隔離點接送工作流程要點》值得各專班借鑑。

得知老鄉平安到家才能放心

鄉親們的感謝讓他們溫暖

聊城工作專班綏芬河戰“疫”:每天超強度工作 輾轉接鄉親回家

任務完成後,醫護專家指導專班成員嚴格按程序進行消殺、脫防護裝備

在綏芬河,聊城工作專班為被隔離人員提供了熱情周到的服務,得到了大家的認同,也收穫了無數感動與感謝。

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張波和徐琰,對老鄉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出了機場會有當地政府去接你們,到了家一定給我說一聲哈”。

“把他們送到飛機場,我們的任務其實就完成了。”盛強說,不過,入境中轉返魯人員的接返工作要做得很細,他們不到家,工作專班每個人的心都放不下來。只有當老鄉們平安到家了,他們才覺得自己的任務是真正完成了。

從佳木斯轉戰到綏芬河,盛強已經離開家一個多月了。家中父母年近八旬,父親還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盛強最牽掛的就是老人的身體。

離家這麼長時間,市特警支隊的母紀坤和家人視頻通話時,一歲多的孩子漠然地看著他,好像不認識爸爸了。

市外辦劉登華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的譚學斌家中都有兩個孩子,小的也都只有兩歲,正是需要父親照顧的時候。但因為工作需要,兩個人都毅然北上。劉登華表示,作為一名外事工作者,能夠接回從國外回家的一批批老鄉,讓他們安全回家,就是自己的心願,看到老鄉們欣慰和感激的目光,感覺任何付出都值得。

“我們身處外防輸入的邊防第一線,我們的工作就是保護好我們身後家鄉父老鄉親們的幸福平安。”盛強說,收到來自老鄉的感謝,工作專班的每個人心裡都是暖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